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须生四个名旦
中国戏曲戏校的老校长史若虚先生曾自豪地说,中国戏校出了“四大名旦”。这四位是刘秀荣、杨秋玲、刘长瑜和李维康。史老先生借用梅尚程荀的“四大名旦”称呼来赞誉这四位中国戏校的优秀毕业生并非言过其实,她们在解放后的京剧发展史上的确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刘秀荣、张春孝之《白蛇传》)
刘秀荣,生于1935年,是四位中最年长的一位。1947年入北平四维戏剧学校学习,后转入中国戏曲学校。1956年毕业后,刘秀荣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
刘秀荣是解放后受王瑶卿教益最多、把王派艺术展现在舞台上最好的一个青年传人。王瑶卿把他的拿手戏《珍珠烈火旗》、《棋盘山》、《貂蝉》、《孔雀东南飞》等一一传授给刘秀荣。
刘在认真继承王派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多的新角色。《白蛇传》的白素贞堪称刘秀荣的代表作。 1952年10月,为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国戏曲学校排演此剧。刘秀荣演的白素贞,能够完整地塑造出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不畏强暴、不惜牺牲的英勇斗争的英雄妇女形象。她把这个人物的性格,贯串在整个戏自始至终的所有场面里。年仅十七岁的刘秀荣获得了演员二等奖,是这次会演得奖演员中年纪最小的。史若虚副校长为了严格要求青年学生,请评委将刘秀荣改为演员二等奖。
《白蛇传》还成就了刘秀荣和张春孝的美好姻缘。1956年,刘秀荣与同窗学艺的小生演员张春孝一起赴朝鲜演出《白蛇传》,舞台上白素贞与许仙珠联璧合,舞台下两人心心相印。之后,两人合作了《貂婵》《穆柯寨》等多个剧目,两人相濡以沫数十年,戏里戏外都是令人艳羡的天作之合。 刘秀荣和张春孝在60年代还拍摄了彩色艺术片《穆桂英打破洪州》。
文革后,刘秀荣调入中国京剧院三团,与李维康、耿其昌、李光、张春孝等担任领衔主演。刘秀荣恢复演出了大量的传统戏,并创排了《金锁恩仇》《沉海记》等新编戏。刘秀荣离开舞台后依然认真授徒,为传承王派艺术不断努力。不幸的是,其夫君张春孝先生已于2018年2月去世。
(杨秋玲之《杨门女将》)
杨秋玲出生于1937年,1950年入中国戏曲戏校学戏,受王瑶卿、程砚秋、华慧麟、赵桐珊等传授,演青衣、花衫、刀马旦。1958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四团,担任主演。上级对新中国培养的首批毕业生十分重视,不仅安排在国家剧院,而且把创编新戏作为重点,多出人、多出戏。《杨门女将》就是出人出戏的典型。这是一出弘扬爱国主义的好戏,又是一出角色众多的群戏,很适合四团强大的的演员阵容,演员们都有很大的表演空间。通过这出戏,观众认识了王晶华、杨秋玲、冯志孝、孙岳、毕英琦、吴钰章、李嘉林等众多京剧新秀。杨秋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杨秋玲在剧中扮演穆桂英一角,唱念做打功夫繁重,但她以自身的功底应付自如,穆桂英的形象光彩照人。特别是这出戏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杨秋玲成了老少皆知的“明星”。特别是影片在香港引起轰动,把杨秋玲赞为“小梅兰芳”。香港方面甚至还计划为杨秋玲再拍一部艺术片。后来,拍摄计划因故未果。
就在《杨门女将》声誉大震的时刻,在周总理鼓励鞭策下,杨秋玲有了向梅兰芳大师学艺的强烈愿望。有一天杨秋玲在文联大楼门前遇到了梅先生,梅先生招呼她说:“秋玲!我正要找你呢,总理嘱咐我有时间给你把戏收拾收拾。”杨秋玲早就有这个愿望,可是梅先生的工作和演出那么繁忙,她怎好再给他增加负担呢!现在梅先生主动要给她说戏,杨秋玲又兴奋又感动。杨秋玲忙问:“您看我什么时候找您?’,梅先生略想了想说:“正好这些日子我有戏,我看你就到后台来吧,又得说,你还能看。”就这样,杨秋玲便取得了进入梅先生化妆室的“特别通行证”。在梅先生指点下,杨秋玲的表演自然更上一层楼。1959年梅兰芳在中国京剧院排演献礼剧目《穆桂英挂帅》,杨秋玲扮演杨金花一角,有幸与梅大师同台演出。
(刘长瑜便装照)
刘长瑜出生于1942年,1951年进中国戏校学戏,师从于连泉、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名家学戏青衣、刀马旦、花旦,尤其擅长花旦。1958年得荀慧生亲授,学《辛安驿》《红楼二尤》等。
1959年毕业,先后在中国戏校实验京剧团和中国京剧院四团担任主演。在实验京剧团,她独创排演了新戏折子戏《卖水》,塑造了梅英这个活泼热情、有正义感的小丫鬟形象,引起观众强烈反应。特别是那段“报花名”的唱段,清新诙谐,节奏明显,成民间传唱的经典。在中国京剧院,刘长瑜先后创排了《春草闯堂》《燕燕》等新编剧目。《春草闯堂》深受戏迷欢迎, 现已成中国京剧院的保留剧目。
1964年中国京剧院排演现代戏《红灯记》,李铁梅一角原由杜近芳扮演,但舞台形象上年纪偏大,于是调23岁的刘长瑜接替杜近芳扮演。钱浩梁则接替李少春出演李玉和。由钱浩梁、刘长瑜、高玉倩、袁世海主演的《红灯记》不断打磨、不断提高,遂成现代京剧的经典。文革中 《红灯记》被推崇为八大样板戏之一,后又拍成电影,风靡全国。刘长瑜扮演的铁梅尤其招人关注,她唱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一段,家喻户晓,人人传唱。年轻漂亮的李铁梅高举红灯的照片在当年的挂历上成为最耀眼的美女照。
1994年刘长瑜荣获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随后,她和李维康、杨淑蕊、刘琪、孙毓敏、薛亚萍、方小亚、王继珠被誉为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
(李维康之《谢瑶环》)
李维康,出生于1947年。她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2岁登台,师承程玉菁、华慧麟、赵桐珊、李香匀、雪艳琴、荀令香、于玉蘅、张君秋、李玉茹等名家,1966年毕业。毕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任主演。李维康受业的老师很多,但她并没有专工一个流派,而是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于是李维康有了“无门无派”的特点。
李维康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特点于一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传统戏《秦香莲》《谢瑶环》时总有一些自己的创新;在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中则能够在传统基础上成功地塑造新的形象。在现代戏《平原作战》,以及后来的《蝶恋花》《恩仇恋》《李清照》等剧目中,她将青衣、花衫、刀马旦的行当艺术融在一起,出色地塑造了小英、杨开慧、凤妹子、李清照等动人形象。
李维康在这四位中年龄最小,学戏在五六十年代,唱戏的高潮在八九十年代,可以说她承载了五六十年代和新时期之间京剧发展承上启下的重担。如今,年纪最轻的李维康也已淡出舞台,但中国戏校“四大名旦”之说至今依然是戏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