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在哪里 天目山主峰在哪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陆森宏
头部、前胸背板绿色带金黄或金红光泽,鞘翅绿色的拉步甲;头部、触角和足都为黑色、前胸背板和侧板、小盾片都是蓝紫色的硕步甲;胸背板金属绿色,盘区前半部具粗刻点,侧边向外侧强烈突伸阳彩臂金龟;翅展110-140 mm。前翅黑色,后翅金黄色的裳凤蝶;尾状突起特别宽大,内有两条红色翅脉(第三及第四脉)贯穿尾突的宽尾凤蝶……
这些都是生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头的野生动物。
今天(11月17日),小时新闻从保护区获悉,历时二十余年,5389种野生动物们终于集体“上了户口”。
它们的“户口本”就是《天目山动物志》11卷本,这也是全国第一部以著名山脉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动物志,为此,吴鸿和王义平和国内100多名专家历时二十余年共同编撰。
“该系列卷书的出版不仅便于大家参阅,也为读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天目山动物资源,了解这个以‘大树王国’著称的绿色宝库,提供丰富的资料和理论研究基础。”总编吴鸿教授说。
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野生动物是生物进化历史产物和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一个地区动物区系的研究,会极大地丰富我国生物地理的知识,对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录一个地区的动物区系,是比较动物区系组成变化、环境变迁、气候变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天目山动物志》内容涵盖无脊椎到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执笔撰写的作者都是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分类专家。各类群种类全面、描述规范、鉴定准确、语言精炼,附有大量物种鉴别特征插图,图文并茂,便于读者理解和参阅。
该系列卷书较完整反映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天目山动物志》不仅对于人们全面了解天目山及其丰富的动物资源有帮助,还为接下来农、林、牧、畜、渔、生物学、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同时,本书的出版还有助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设计、管理建设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从而真正发挥出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功能, 为构建国家生态文明,以及绿色浙江、山上浙江、生态浙江和五水共治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天目山动物志》——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地史古老,雨量充沛,拥有丰富而又具特色的植被类型和特有的生态环境,在动植物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因此物种特别丰富,是一座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成为大量动植物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
自1998年起,由浙江农林大学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主持国家林草局GEF“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和“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和数据库建设”等专项工作,组织国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自然博物馆、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和生态研究所昆虫博物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等26个单位进行联合系统调查。
依据区内动物种群生物习性与规律,按照不同时间,有序组织国内动物分类专家进驻天目山进行野外动物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等工作,共采集动物标本45万余号,计有5389种,发现657种新种和中国新记录属种。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天目山动物志》的编撰工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