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怎么死的 蒙恬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时间:2023-04-30 15:2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232 评论:0

春秋战国,列国争雄,纷纷逐鹿中原。秦经过商鞅变法,由弱变强,开始“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在秦统一六国后期,蒙恬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率兵灭齐后,带领三十万人驱逐北方的戎狄,修筑了中国最雄伟的长城,牢牢扼守着中国北方的门户,使彪悍的戎狄闻风丧胆,丝毫不敢进犯。如此战功彪炳,被誉为天下第一勇士的千古名将,全家却被满门抄斩,令人不甚唏嘘,这是为什么呢?

蒙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出身于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吏 。其弟蒙毅也聪慧贤能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尊宠。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其他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传说,蒙恬在常年对外征战的过程中,发现狼毫可以用来写字,逐渐发明了狼毫笔,被后世称为“毛笔鼻祖”。

《史记》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蒙恬的战术以步兵、骑兵相互结合,同时还有先进的战车加入,配合弓兵可实现远近距离交替作战,体现了蒙恬多兵种协作的作战思想。第二年,蒙恬继续征战匈奴,连战连捷,收复河套平原,“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由此可以看出,蒙恬对秦国北方边境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随着病情恶化,秦始皇深知立储之事迫在眉睫。胡亥虽然最得他的疼爱,但知子莫若父,此子昏庸无能,不成大器;长子扶苏虽与自己政见不合,但性格温和贤良,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在统一后以宽仁治国,无疑会成为一位贤君。可惜秦始皇信任错了人,召来兼管着符玺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让他继位,将始皇埋葬在咸阳。然而诏书却没能及时发出,秦始皇就驾崩而亡。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只有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等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的人知道。

赵高因为精通刑法,始皇任命他为中车府令,教胡亥判决案件,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于是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赵高对李斯说“您的才能、谋略、军功、扶苏的信任,能比得过蒙恬吗?”李斯说:“我不如他”。赵高说:“如果长子扶苏继位,必用蒙恬为丞相,您将不能活着荣归故里。胡亥老实忠厚,对我们不薄,可以立为太子,希望您能考虑”。李斯同意了,他们拥立胡亥为太子,派遣使者,捏造罪名,伪造诏书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

扶苏接诏,哭哭啼啼,到房子里面准备自杀,蒙恬却以自己的敏锐的政治嗅觉意识到朝中肯定发生了变故。他认为陛下多年未立太子,任命扶苏为监军,带领30万大军守边,这是重视扶苏的信号。今天突然来使者让扶苏自杀,谁知道其中是不是有诈呢?劝谏公子扶苏先别急着自杀,而是准备带兵去咸阳勤王见驾,假如嬴政还活着再死不迟。可扶苏不听劝,说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就自尽而亡。这与当年晋献公的长子申生如出一辙,由于愚忠愚孝注定难堪大任。扶苏一死,蒙恬带兵勤王的合法性也就荡然无存。

在赵高的谗言进谏下,胡亥决心要杀死蒙氏两兄弟。子婴进言规劝说:“过去赵王迁杀死李牧而起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几位国君,都是因为冤杀贤良而亡国。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不可多得的名将和谋士,杀了他们对内会导致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对外使战士们斗志涣散啊,我认为这样做不合适。”胡亥听不进规劝执意要杀他们,蒙氏两兄弟自尽而亡。

蒙恬死后,胡亥派遣了王离来接手30万大军,管理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他显然还是稍显吃力,秦朝后期名将调零,为秦朝敲响了丧钟。更何况,后来秦朝在胡亥治下,被赵高掌握了核心权力,继续实施严刑峻法,加上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秦朝逐渐灭亡。

“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清人阎秉庚的诗句,道出了这位战国名将的悲惨结局。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慨万千;蒙恬一身铮铮铁骨,竟死于奸臣之手,又让人愤恨不已。奸臣当道,良臣含冤莫白,世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大秦王朝之所以昙花一现,想必与此有直接关系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