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出自 刻舟求剑是出自伊索寓言吗
原文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
原典
饮酒
明·林鸿
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
倘生羲皇前,所谈乃何如。
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我愿但饮酒,不复知其余。
君看醉乡人,乃在天地初。
释义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出自明朝林鸿的《饮酒》。作者作此诗,是针对当时文化界复古主义思想的泛滥的现象:许多读书人(“儒生”)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慑于统治者的文化高压政策,于是缅怀往古,以此来曲折地发泄对现实的怨怒情绪。儒生侈谈远古,追忆唐虞盛世,本有一定的批判现实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却徒事空谈,无力也没有诉诸现实的努力。理想与实践的脱节、认识与实践的背离,使他们夸夸其谈而又空疏无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是说,儒生们虽然熟读古书破万卷,对往古的景况烂熟于心、能够脱口而谈,但是他们却不能见诸实践,所以万卷书也就显得毫无效果。这里通过“万卷”与“一语”的对比,揭示了儒生夸夸其淡、不事行动的后果。这一联虽然是针对“出口谈唐虞”的儒生而发,但是它同时也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读书万卷,积累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反之,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妙、再丰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万卷徒空虚”。这两句诗,不但是对徒事空谈而不能力行的儒生的当头棒喝,而且对于兀兀穷年、潜心苦学的莘莘学子来说,也是具有警策意义的洪钟巨响。
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历来注重认知与实践的关系,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许多文化典籍中多有提及。《尚书·说命》中指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思是说懂得一个道理并不困难,而困难却在于把这个道理付诸实践;《荀子·儒效》中提出“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可见荀子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强调把所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做到学以致用;《说苑·政理》中提及“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探索,才能发现真问题,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古语,对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过程中做好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求。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要解决实际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中央明确要求“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边调研边学习边对照检查,在调研中深化理解和感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只有瞄准真问题,下足真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