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朋友歌词 《朋友的酒》歌词

时间:2023-04-30 18:1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966 评论:0

顺着昨天《David Tao》的余音,今天再顺势复盘一下陶喆的第二张个人专辑《I’m OK》。

其实,这两张专辑除了在排序上,分属陶喆的第一和第二张专辑之外,于音乐本身,还有一个连贯的设计。

就像昨天公众号留言的朋友李嘉复盘的那样,《I’m OK》专辑的同名主打曲开场的那一句“Sorry我不在,请在Beep声后留言”,虽然用了极度闷音的人声效果处理,但那个旋律还是能够勾起当时歌迷的回忆。因为它就是《David Tao》专辑最后一首歌(不包括《沙滩》的钢琴版,以及另一个电话答录音轨)——《再见以前先说再见》主歌的前两个小节。

跨越两年时间的两张专辑,就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有了一脉相连的关系。真的不是厚古薄今,至少在这些音乐小细节上,那个年代的音乐人,可能是因为没那么多通告,可能房价没那么贵,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究、去讲究。

而关于《I’m OK》,还是先来说说封面。内地“美卡音像”的引进版,封面就是一个大头照,反正就那样了。至于后来“晶美”那种版权到期后发行的产物,就更不要聊了。

比较有意思的,倒是“美卡音像”这张引进版,授权方是“飞图娱乐”,而这家公司当时已经被“英皇娱乐”收购,成为“英皇娱乐”的子厂牌。谢霆锋最早的合同,就是和“飞图娱乐”签的。若干年后,“英皇娱乐”还重启了这个厂牌,并把这个厂牌,“给”了张敬轩。

不过,《I’m OK》的香港地区版,就是由“英皇娱乐”发行的,还是一个CD+VCD版本。VCD里,包括了《小镇姑娘》、《普通朋友》和《找自己》三首歌的MV。

让人疑惑的是,当年的内地引进版,为什么要绕开台湾地区的“EMI唱片”,从代理商那里去得到授权,或者就干脆像第一张专辑那样,直接从“金点唱片”(“侠客唱片”)获得授权?

而《I’m OK》这张专辑,即使在海外地区发行时,也有两个封面设计版权。其实设计本身是一样的,都是陶喆若隐若现的半个头像,加上一张印有黑色小点的塑料纸,从而复合出一种更立体的画面效果。

不过,台湾地区首发时,用的是青灰色的主色,而第二版则用的是黄色为主色。“英皇娱乐”的香港地区版,则照用了首版的青灰色。

我后来手头买的,是2003年“伊世代娱乐”的再版,黄色封面的。据说即使这个再版,也在短时期内分别发了“全员集合”和“EMI唱片”的两个版本。而我买到的,是“全员集合”版。

当一个专业的歌迷,还是挺不容易的,至少在收唱片这件事上,真的需要了解太多事儿了,以至于人也变得越来越事儿了……

说起陶喆前两张专辑的引进版,接连两次被“换头”,也让我想到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即作为当年台湾乐坛R&B三驾马车的代表,陶喆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华语R&B教父”的称号,所以很多时候,一直很少有人觉得他的作品,会和意识形态有什么关系。

但事实却是,陶喆可能创下了引进版里的一个歌手纪录,即陶喆的前五张个人专辑,竟然张张被删歌。连带着的,还包括首张个人新歌+精选也被删歌,以及第一张Live专辑,还是被删歌。

反倒是当年觉得有可能会被改名的《69乐章》,最后竟然安然无恙,并且成为陶喆引进版里,第一张一刀未剪的专辑……

《I’m OK》里,被删掉的是《不一样》,现在去QQ音乐,是没有这首歌的。而网易云音乐很有意思,整张专辑别的歌曲,都有VIP标识,唯独这首歌曲是没有的。但,可以听。

《I’m OK》这张专辑在音乐上,其实并没有继续上张专辑的风格和走向,能够大概保留的,也就是《普通朋友》、《天天》少数几首抒情R&B曲风作品。

很明显,陶喆对于这张专辑,是有更多音乐外延野心的,从音乐属性来讲,《I’m OK》显然更多元化。

《找自己》和《I’m OK》都用了摇滚乐的曲风,前者更偏Soft Rock,流畅又明亮。后者其实更多了重型音乐元素,整体气质更接近Hard Rock。特别是那种语音人声设计,非常有创意,其实就是在人声基础上,又呈现了更多层次,让音乐更有戏剧化效果。这和一直讲究精神的早期内地摇滚乐,在音乐理念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小镇姑娘》同样是摇滚歌曲,这首歌的音乐文本,其实是比较接近《鹿港小镇》的,依然是小镇和都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只是叙事格局没那么大,更像是一个个体化的直观倾诉。

再说一句,《小镇姑娘》同样是音乐设计相当不错的作品,除了人声音效之外,火车轮的采样,与作品的节奏律动浑然天成,而且火车和离乡的意象,本身就会给人一种同步感。再加上布鲁斯的元素,Big Band的管乐,以及R&B的和声,歌曲整体真是非常丰富和饱满。

不过,《小镇姑娘》、《找自己》和《I’m OK》,不但是专辑里的摇滚三部曲,其实也是三首有着很强人文印迹的作品。《找自己》的内核即歌名,《I’m OK》则是本意即歌名反意。内容其实很负能量,但听完又能让人释放。

其它像《多谢你》的根源摇滚,《马戏团》里节奏Ska、又非常戏剧化的马戏团音乐风格,也让整张专辑的音乐听感,确实丰富又高级。而这其实也和一件事有关,即上张专辑除了陶喆本人担当制作人之外,还有他师傅王治平,以及另外一位香港师傅李振权共同参与。但在《I’m OK》专辑里,制作人就是陶喆自己了。

最后说一下《夜来香》这首歌。上一张专辑里,陶喆翻唱了《望春风》,而这张里则用Acappella的方式,重新演绎了国语时代曲永恒的经典《夜来香》。

别因为这几年Acappella有点泛滥,就觉得这样的设计,也不过那样,你要考虑到1999年的时代大环境,就会觉得这种做法,是很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夜来香》的创作者黎锦光,据他本人后来的回忆,这首歌曲写于1944年秋天。当时他正在录京剧名旦黄桂秋的节目,因为天气炎热,所以打开录音室的后门透气,而当时正好有一阵夹着花香的南风吹来,远处还有夜莺啼唱,于是就写了《夜来香》这首歌。

歌曲创作完成后,包括周璇在内的几个歌星都试唱过,但因为原作音域比较宽,所以都不太合适,直到练过美声的李香兰唱了这首歌,最终确定《夜来香》,就归她了。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后来根据“EMI唱片”的录音记录,这首歌曲其实录制于1944年6月16日,并于次月出版发行,比黎锦光晚年回忆的创作时间,早了那么几个月,应该是记忆稍有偏差。

历史的对对错错,也是音乐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只要不是恶意造谣,或者胡编乱造,记错、笔误,也都是一种缺憾美。

最后希望这张唱片的重温,也能勾起你的一些回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