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师师长 八路军129师所有名将

时间:2023-05-01 00:1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440 评论:0

综述

1937年八月,中央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且将中国工农红军的三个主力方面军,以及陕甘宁和陕北根据地红军被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其中115师、120师和129师,分别是林总、贺龙和刘伯承担任师长。

其中129师是由原来的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的,红四军的总指挥是徐向前。

奇怪的是按照常理来说,改编后的队伍应该是徐向前作为师长,那为何会决定由刘伯承担任此任呢?此番安排究竟有何巧妙之处呢?

要知道一个队伍能够发挥其极致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领导指挥人员。

一方面是依靠上级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和布局,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对自己带领的部队有足够的了解,一来双方之间进行过磨合,很多方面都会产生默契,另一方面还可以扬长避短,极致的发挥出队伍的作用。

因此在很多时候,军队改编时都会优先考虑到到这一点,然后再根据个人能力等其他因素,尽量安排合适的人选。

那么要追溯此番安排的原因,必然就要结合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了。

第一个原因

首先,尽管徐向前是作为总指挥使,受命带领的红四军,但实际情况是徐向前反倒没有刘伯承了解红四军的情况

在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曾由徐向前和一位将领带领了一部分队伍,由刘伯承和彭德怀带领了另外的一部分。

徐向前这边,由于同行的将领判断失误给出了错误的领导,导致他们带领的那队士兵损失惨重。

刘伯承这边受命成为西征军的援军,驻扎在黄河边随时待命接应。结果西征军失利,刘伯承他们一直处在原地等候的状态,人员伤亡不大,导致他们的实力保存得比较好

整整两年时间的相处,刘伯承的作战能力和领导能力,底下的士兵都有目共睹。

长期以来的同甘共苦早就赢得了士兵们的认可,能够受到拥戴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第二、三个原因

其次,这个也与国民党的决定有关。当年达成国共合作的时候,我方是打算组建四个师的,因此除了开头所讲的那三位师长以外,徐向前也在这份师长名单之中。

只是国民党否决了这个提议,在蒋介石的坚持下,我方只好划分出三个师,那么这三个师长的人选,自然要在一开始定好的那四个人中做取舍了。

为何最后徐向前会被落选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三个原因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被派到山东苏区进行驻扎,在他的领导下很快九江山东苏区的地盘扩张了一倍之多。

带领军队从运城、临汾一路向北,就在太原即将被攻下之际,徐向前的身体却出现了问题,无奈之际他只能离开这里回到延安治疗病情。

由此可见徐向前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制约因素,对他的身体来说,率领八路军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结合上述总总,上级才选择了刘伯承担任师长。

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那三点是比较关键的原因之外,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着。

因为是两方共同抗日,那么选出来的人自然要是双方都熟悉的。

刘伯承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还因为屡立战功被提拔为了连长。后来他加入了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受命对袁军发起进攻,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胜利,还在军中得了个“川中名将”的称号。

因此刘伯承在国民党中的威望极高,不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还对国民党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他的优势之一。

虽然徐向前落选了,但他同样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刘伯承本人也是对他赞不绝口。在他眼中,军中最会打仗的有两人,粟裕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就是徐向前。

徐向前作为毛主席认可的五虎上将之一,极其擅长打硬仗和恶仗。在1929年,徐向前巧用奔袭战,直接歼灭国民党一整个编师,打破了记录。

在川北防御战,徐向前也是屡出奇招,创立了“收紧阵地,决战防御”的战术,仅用一万士兵就打败了敌军七万人的阵仗。

红军战史中,我党共歼灭敌人六十万,其中徐向前指挥的红四军就消灭了四十万,由此可见徐向前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

小结

所谓知人善任,不同的将领都有自己独特的作战风格,面对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的状况,每位将领能够发挥的优势也不尽相同。

刘伯承和徐向前同是一代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都曾经为国家和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就能力来说,他们都是无可挑剔,无法比较的。

综合种种因素来说,刘伯承确实更加适合担任189师的师长。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个决定。

抗日期间在刘伯承的带领下,129师歼敌42万,被称为是八路军中“最能打的师”,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