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观公孙弟子舞剑器行

时间:2023-05-01 04:4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740 评论:0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

【注释】:行对止,前进对停止。速对迟。快速对应迟缓。不但意思正反相对,也是一组动静快慢的对应。

舞剑,是一种剑术表演,有舞蹈的性质。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huò)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cān)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围棋,传说为远古的尧帝所创,春秋战国时便有围棋的记载。此处不是名词,而是动宾结构。

舞剑,既有舞蹈的灵动优美,又有剑术的英雄豪气,此为动。下棋时,人虽不能移动位置,心中却要运筹帷幄,黑白棋子方寸间腾挪反转,如统领千军万马,表面却不动分毫,此为静。一动一静,正好和上句相互呼应。

花笺(jiān)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注释】:花笺是一种特制的纸张,供人来写信,写诗时候的纸,尺寸小而精美,叫做花笺。古文人雅士往往自制笺纸,以彰显其高雅。笺纸用作书札,称“信笺”;用以题咏写诗,名为“诗笺”。

花笺

草字指书法中的草书,草书作为一种书法字体,特点是狂乱不羁,随性而为,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唐· 张怀瓘《书断》记:“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在这里,和写在花笺上的秀美端正的字体相比,又是各有特色。

王羲之《兰亭集序》草书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一种竹片(也有用木制的),一般都是编连成册使用。毛锥:毛笔,因为毛笔的笔头以毛制成,形状像锥子,故得此名。竹简和毛笔是中国文化里很重要的两种器物,最早的竹简是指用来书写的竹片,用线串成一排,卷起来一卷,便是最早的书。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最早纸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所有重要的文化记录都是有竹简保留下来的。所以我们现在,才能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孟,老子,庄子等名家的思想。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它的作用更是重大。

汾(fén)水鼎,岘(xiàn)山碑,虎豹对熊罴(pí)。

【注释】:汾水鼎: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古鼎,因此改换年号为“元鼎”。岘山碑:即堕泪碑,参考前注。这里头便是有国之重器和护国忠臣的相对应。

虎豹熊罴泛指凶猛的野兽,罴就是棕熊。虎豹和熊罴皆常用来比喻勇武之士和雄壮之师。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译文】:园子里鲜花盛开,繁花似锦,像一卷艳丽的红绸布,水塘上碧波荡漾如透亮的琉璃。

【注释】:锦绣指丝绸上绣出的图案,花纹精美的绸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如鲜花、文章、山河等。宋·司马光《看花四绝句》记:“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琉璃指的是天然形成的各种有光的宝石的统称,亦作“瑠璃”。常用来比喻晶莹剔透之物,如唐·杜甫《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译文】:汉朝王吉的妻子被休,是因为她摘了邻居家的枣;周时鲁人公仪林的妻子被休,是因为她种菜纺织,和百姓争利。

【注释】:去妇意思是让妻子离开,休弃妻子。古时候社会男女不平等,丈夫可以因为妻子的过错,随意地休弃妻子,下一句的出妻也是这个意思。葵,冬葵,一种蔬菜,子可入药。

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汉书·王吉传》。王吉字子阳,西汉人,王吉年轻时求学,曾居住于长安。东边的邻居家有棵大枣树,其枝叶垂落在王吉家的庭院中,王吉的妻子就摘取了树上的枣子给王吉吃。王吉后来得知此事,就将妻子休掉。东家听说后,打算把枣树砍掉,邻居们劝阻了他,进而坚决恳请王吉让妻子返家。里中人就此评论道:“东家有棵枣树,王吉妻子离去。东家枣树完好,离去妻子复还。”

下联出自《前汉纪》。公仪休,春秋时鲁国国相。他奉公守法,遵循道理,不变革制度,使得百官皆能维持自身平正,为官者不与百姓争利,高收入者不掠夺低收入者。他的妻子在园里种了些葵菜,还自己纺织布匹,公仪修却觉得如果自己种地和织布,便不会再去买农民种的菜,也不会去买织妇纺的布了,便拔掉了菜毁掉了织机,还把妻子赶走了。

这两则典故,在古代是宣扬名臣贤士们,对待家属以同样的道德准则,不偏私,但是在今天的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十分过激过分。所以当我们读历史故事的时候,需要客观的来分析讨论,不必全盘接受,也不必全部否定,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和理解,也在不断的进步。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yī yà),渔舟正向雪中移。

【译文】:笛声悠扬,如天外之音从云中飘落;船桨做响,渔船正驶向如雪般白茫茫的水面。

【注释】:仙管就是笛子,是一种竹制的管乐器,笛声和谐优美,悠扬的乐声,恰似从云端降下。

橹是船桨,咿哑是象声词,形容船桨划水的声音,渔舟摇橹,咿呀作响。孤舟一片,慢慢在雪中移动。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笛韵配橹声。听笛声,恰从云里降,看渔舟正向雪中移。好一副静态的水墨山水画,配上了优美的短笛独奏曲,诗情画意,立意悠远。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抄微、六鱼、七雨、八气、九绝、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