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公元629年,吐蕃第32代赞普朗日松赞被人毒杀,其13岁的儿子松赞干布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其后,松赞干布在其叔父论科耳和宰相尚囊的扶持下,经过3年的征剿,扫平了内部叛乱,于公元632年,率领族人跨过雅鲁藏布江,迁都逻些(拉萨)。
公元644年,松赞干布外征羊同,杀死了羊同王,将羊同的广大区域和子民纳入吐蕃。由此,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起了强大的吐蕃王国。
(松赞干布)
与此同时,在距离拉萨数千公里外的长安,大唐王朝也在李世民的统治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繁盛富饶的唐朝,也对周边各个部族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李世民也因此被各部落尊称为“天可汗”。
松赞干布久仰大唐盛名,于是萌生了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想法:他要和大唐联姻,娶大唐的公主为妃。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不远千里赶赴长安,向大唐求婚,不过他遭到了李世民的婉言拒绝,没有成功。使者回到拉萨后,向松赞干布陈述了求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吐谷浑王在从中作梗。
自尊心备受打击的松赞干布,决定武力讨伐吐谷浑部,同时兵犯大唐边境松洲。战事持续而胶着。最终,依靠一次突袭,唐军打败了吐蕃军队,迫使松赞干布退兵。
公元640年,战败的松赞干布派出宰相禄东赞,再次来到长安向大唐求婚。李世民不愿边疆再燃战火,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诏命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文成公主其实只是一位宗室女。关于她的身世,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史学家认为,文成公主应该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
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李道宗为送亲使,护送文成公主前往逻些。松赞干布则“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由此可见,松赞干布对这位大唐公主的重视。
(文成公主)
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李世民给文成公主置备的嫁妆极为丰厚。除了琳琅满目的珠宝、金银古董和各类书籍外,最珍贵的,莫过于一尊释迦摩尼12岁的等身佛像。这尊佛像至今还供奉在大昭寺内,成为西藏佛教徒一生向往和膜拜的圣佛。
文成公主入藏后,受到了松赞干布的极大礼遇,他不但亲自为文成公主加冕,还封她为王后,地位居于所有王妃之首。同时还专门为文成公主修筑宫殿,并在宫殿的壁画中详细描绘文成公主艰难入藏的历程,以及她抵达拉萨后所受到的空前礼遇。
松赞干布还命人在大、小诏寺里建造文成公主的彩色塑像,以供藏人朝拜。
当然,文成公主也带去了大唐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如烹饪、纺织、医药、蚕桑等。所以,她的和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联姻。她不仅为大唐王朝争取到了和平的发展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文成公主是第一个把中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西藏高原的使者,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化拓荒者。
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和大唐的关系从此进入了蜜月期。松赞干布始终以“子婿”自居,双方在政治、军事、文化、商贸等领域互通有无,相互学习,使得藏汉成为了一个共同体,就像诗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所描写的一样。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一度无比悲痛。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虽然她是奉诏和亲,之前和松赞干布并无爱恋之情,但9年的夫妻生活,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位雄才大略的赞普。松赞干布的英年早逝,让她措手不及,痛不欲生,长久地陷入了对夫君的深深思念当中。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没能生育子女,按当时大唐的规矩,和亲的公主在丈夫去世后,可以返回长安。但文成公主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要继续留在西藏,继续为藏汉的世代友好做出贡献。
于是,文成公主孤独寂寞地在西藏整整生活了30年。期间,她始终关怀藏民,关心吐蕃,为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为她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礼,大唐也专门派遣使者吊祭。
公主去世后,她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吐蕃民众的无比尊敬和爱戴。他们在公主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建起了寺庙,供奉她的塑像,用藏人最为尊敬的方式对她常年祭祀和膜拜。
属于文成公主的寺庙里酥油灯终日不灭,香火鼎盛,经声缭绕。在吐蕃民众的心里,文成公主就是菩萨娘娘,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佛”。属于文成公主的故事被改编成藏戏,在魏巍的雪山之下持续上演千年,让人百看不厌。
1300多年来,在西藏的雪域高原上,在世界屋脊的任何地方,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文成公主的所散发的气息,还能感受到她的无处不在,还能触摸到她给西藏留下的深深烙印。
(参考资料:《旧唐书》《西藏王臣记》)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