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英语试卷分析电子版

时间:2023-05-01 05:3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484 评论:0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中的语篇分析

——以2020-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新高考I卷)为例

王 蓉

摘要:本文以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分析2020-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新高考I卷)阅读试题部分在语篇体裁、语篇模式、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层面的特征。结果显示:语篇体裁以说明文为主,记叙文为辅;说明文以解释为目的,多采用一般—具体、问题—解决等语篇模式,记叙文以讲述事件为主线,多采用叙事模式;说明文的词汇复杂度明显高于记叙文和应用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语篇模式、词汇衔接等语篇知识较多。基于研究发现,命题人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使得体裁和题材更全面,阅读文本的布局更加合理,试题类型更多元化;高中英语教师应教授学生语篇知识、改变阅读教学方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篇分析;新高考英语;阅读试题;语篇模式;衔接

一、引言

阅读作为获取书面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对英语学习者而言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2020-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新高考I卷)(以下简称新高考I卷)中阅读试题的分值达到65分,占试卷总分的40%以上。可见,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语境,基于不同文体,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教育部,2018)。可见,语篇分析能力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语篇意识不强,语篇知识不足,依旧孤立地以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一来,语篇的价值未能被充分挖掘,学生的语篇意识薄弱,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因此本文以2020-2022年新高考I卷的阅读试题为例,尝试用语篇分析视角分析阅读试题,以期为高考命题改革以及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框架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黄国文,1988)。语篇分析是指从整体理解语篇内容入手,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语篇分析包括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是指分析语篇的体裁结构及其表现特征;微观分析主要是分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张献臣,2009)。《课标》指出宏观组织结构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模式、段与段的关系、语篇各部分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微观组织结构包括句子内部语法结构、词语搭配、衔接与连贯、句子信息的展开方式等(教育部,2018)。语篇模式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指语篇中各个主要部分的组合结果。王佐良、丁往道(1987)指出不论哪个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语篇 的组织结构。英语中存在着许多语篇模式,刘辰诞(1999)认为常见的篇章模式有:问题—解决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叙事模式、提问—回答模式、一般—特殊模式等。语篇模式和语篇体裁密切相关。衔接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属于语篇微观层面的内容。在语篇中,作者会应用词汇衔接、语法衔接等方式使语篇在语义上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有形的网络”。

笔者借鉴语篇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相关理论,尝试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笔者将从语篇体裁、语篇模式、词汇特征、语篇衔接4个维度分析高考阅读试题。语篇体裁包括不同体裁文本的数量统计;语篇模式包括说明文、记叙文等体裁的结构;词汇特征包括语篇中的词汇的复杂度;语篇衔接包括语篇中词汇层面的衔接。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从宏观看,2020-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试题的语篇模式的特征是什么?具体而言,不同体裁的语篇模式是什么?这些语篇模式特征在试卷中通过何种方式考查,如何解答?

从微观看,2020-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试题在词汇以及衔接上的特征是什么?具体而言,词汇衔接,语法衔接这些语篇特征在试卷中通过何种方式考查,如何解答?

(二)语料收集

本研究中的语料来自2020-2022年新高考I卷的阅读试题,包括阅读理解12个文本,阅读补全3个文本,完型3个文本,共18个文本(不包括题目)。选择新高考I卷作为研究语料是因为有7个新高考省份(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湖南、湖北、河北)采用了该试卷,涵盖较大的受众群体,其命题思路和考查要求充分体现了新高考英语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可以为未来的高考英语命题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首先,依据试卷中阅读试题语篇的体裁即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分别从宏观视角解析不同体裁的语篇模式,探讨命题视角与语篇模式的关联性。

其次,运用wordsmith软件从微观视角分析新高考I卷在词汇上及衔接上的特征。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总结归纳试卷阅读试题的语篇特征与试题设置之间的匹配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高考英语阅读试题的建议。

四、研究发现

(一)阅读试题的语篇宏观分析

根据表4.1.1,2020-2022年新高考I卷中的阅读试题共有18个语篇,去除每份试卷的A篇(都是应用文)之后, 15个语篇中,说明文10篇,记叙文5篇。根据表4.1.2,说明文多采用问题—解决模式、一般—特殊模式;记叙文采用的是叙事模式。

以下为具体的高考阅读理解语篇模式分析:

1. 一般—具体式

“一般—具体式”在英语中是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语篇模式、它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线性思维,即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一般—具体式”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概括—举例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段首通常是一个概括句,可以表达某种观点、看法、结论和定义,下文的例证部分是对段首句的内容进行展开、充实,来强化或论证首段的内容(张献臣,2009)。

2022年新高考I卷C篇是一篇说明文,按照“一般—具体式”的语篇模式展开。文章第一段、第二段概括性地介绍了美国养老院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通过让敬老院的老年人养鸡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患病几率。文章的第三段到第六段以露丝——一位80岁的老年人为例来论证文章篇首的观点。文章最后两段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项目的反响。语篇总—分的结构清晰,语篇模式见图4.1.1.1。

语篇后的四个设问也按照“一般—特殊式”的语篇模式设计:28题的设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涉及对语篇主题的理解,选项D“促进老年人的安康”和文章第一、二段的主题句“reduce loneliness and improve elderly people’s well being”相匹配。29题“这个项目是如何影响露丝的?”是针对语篇中的具体例子展开的设问,根据露丝的感受“it feels great to have done something useful.”可知选项B“她获得了成就感”为正确选项。30题是对另一个例子温蒂的设问,从词汇衔接层面考查了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语篇衔接手段可以看出“embark on”和同句中的“the first, the project”构成词汇共现现象,选项中的C“开始”符合语义和语境。31题是对最后两段内容的推断,从温蒂所说话中的 “welcome、creative、benefit、fun” 以及琳恩所说话中的“happy、shared interest、creative”等具体词中可以推断出这个项目反响很好。

2. 问题—解决式

“问题—解决式”语篇模式的特点是先说明情况,然后引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022年新高考I卷语篇B是一篇说明文,如图4.1.2.1所示,按照“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语篇模式展开,段落内容层次分明。测试题按照语篇展开的模式进行设置。24题“作者通过芝麻菜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考查了文章的第一段内容——食物浪费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者通过现象引出了食物浪费的话题,故24题选项B“我们有时候无意地浪费食物”为正确选项。文章的第二段提出了食物浪费的问题,第三段继续说明食物浪费的影响。25题“根据文本,食物浪费的后果是什么”考查了食物浪费的影响,对应文章的第三段。根据第三段中的“That makes food waste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25题选项B“环境伤害”为正确选项。文章第四段提出了食物浪费的一种解决方法,即华盛顿中央厨房的做法—将临近保质期的食物转化为健康的餐饮。文章第五段提出了解决食物浪费的其他建议。26题、27题分别是对第四、第五段解决方法的考查。

高考英语试卷中,说明文有其固定的语篇结构模式,考生阅读时,头脑中预存的说明文语篇模式可以帮助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形成预设,从而相对准确地做出预测,快速地捕捉到相应信息,从而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准确解答阅读理解题(张兵,2019)。

3. 叙事模式

叙事模式一般应用于记叙文。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提出了记叙文语篇的六个部分,即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点题指在叙述故事前对故事的简要概括。指向是故事的事件、地点、人物、环境。进展指故事本身的发生、事态的发展;进展是叙述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评议是对故事发生的原因、故事的要点、叙述故事的目的的评论;评议在叙事结构中十分重要。结局即故事的结果;回应指再次点题、照应主题(郭丹芷,2020)。并不是所有的叙事结构都包括以上六个部分。2020年新高考I卷阅读理解B篇采用的就是叙事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图4.1.3.1,语B以詹妮弗成为家族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的情况为主线,共4个段落。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对其进行语篇分析,故事脉络一目了然。语篇后的设问也几乎按照拉波夫叙事模式进行了设计。第一个设问“詹尼佛在高中毕业后做了什么?”是指向部分的内容,选项C“她支持自己上大学”对应该段的“after high school, Jennifer ...,working to pay her tuition.”第二个设问“为什么詹尼佛选择马什菲尔德的圣约瑟牧师医院的项目”对应故事进展部分的内容,选项A“方便照顾孩子”对应该段的“She could drive to class and be home in the evening to help with her kids.”第三、第四设问都是评议部分的内容。第三个设问“詹尼佛牺牲了什么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詹尼佛自身的角度进行评议,她牺牲了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去攻读大学。第四个设问“我们从詹尼佛的故事中能学到什么?”从读者的角度对詹尼佛进行评议。第三设问和第四设问互相联系,第三设问是第四设问的铺垫,第四设问是第三设问的延伸。纵观点题、进展、评议,学生能够概括总结出答案为“努力获得回报”。

依据拉波夫的六大叙事要素,读者可快速掌握记叙文语篇的模式,理解故事发展脉络。在阅读理解题型部分,题目设置也通常和记叙文语篇模式一一对应,学生掌握此规律后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虽然语篇内容千变万化,但其结构总是按照有限的思维模式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语篇模式(张兵,2019)。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常见的语篇模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层面上理解语篇的框架和脉络,通过“寻读”迅速定位问题所在位置,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从体裁的命题类型来看,针对语篇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大意上均有涉及。从语篇主题语境来看,18篇阅读试题文本中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语篇题材涉及国外常识、科学研究、饮食、健身、环保等话题。

(二)阅读试题的语篇微观分析

1. 词汇特征

词汇是阅读语篇的基本单位。类符形符比(TTR)指特定语料中类符(type)与形符(token)的比率。类符是语料中不同的词、形符是所有的词。比如在“I am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 teach English.”这句话中,一共有9个形符、7个类符。类符形符比能衡量文本中词汇的广度和多样性。较高的类符形符比意味着文本词汇量广泛,反之则意味着文本使用了较有限的词汇量(Baker,2000)。

词表是指按照类符的频次高低列出的类符表,也叫词频表。该表也列出所有类符的频次和在总词频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王克非,胡显耀,2009)。Laviosa(1998)把高频词定义为一个词出现频率至少占语料0.1%的词。通常,词表的前10位、前20位和前30位词会作为高频词罗列在研究中。

注:以2020年A篇“123/185”为例,123是类符数而185是形符数。

根据表4.2.1.1,近三年,新高考I卷12个阅读理解语篇中,2020年A篇类符数最高,同时形符数也是最高的,TTR比例也最高。从语篇的体裁来看,说明文的平均TTR最高,记叙文平均TTR最低,应用文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见说明文信息量较大,词汇比较丰富、文章难度较大。此外,记叙文的TTR值较低,因为记叙文中与话题相关的词汇会重复,使得类符的重复率增加,TTR值就会较低。近三年的阅读理解文本TTR值比较接近。

此外,笔者统计了完型、阅读补全前10位的高频词,基本为功能词,主要集中在冠词、介词、连词和代词上,体现了功能词对于建构语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20年完型前10位高频词中有两个名词:Molai和tree。近三年的阅读补全前10位高频词中的名词分别为speaking、public、speaker、make(2020);French(2021);partner(2022),高频词中名词的复现体现了语篇的主题。基于此,笔者进一步从语篇分析的微观层面—词汇衔接层面对试题进行分析。

2. 词汇衔接

Halliday和Hasan(1976)把词汇衔接关系分为两大类:词汇复现和词汇共现。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概括词或其他形式重复在语篇中,从而使语篇中的句子相互衔接(黄国文,1988)。同现关系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在语篇中,与一定话题相关的词汇会同时出现,而其它的词汇不大可能出现,这些词语属于同一个词汇套。词汇的同现关系除同属一个词汇套外,还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

近三年来,完型试题中体现词汇衔接的数量分别为11题(2020)、7题(2021)、5题(2022)例如:

上例来自2020年新高考I卷完型填空。示例中的考点均可以从词汇衔接的角度进行解题。21题中home和grow up、village是围绕同一话题的词汇共现。22题中nature和上文的wetland属于上下义词复现。24题为词汇共现,上下文的一些词汇属于同一词汇套:flood、hit、damage(24题)、drive away、decline. 根据上下文具有消极意义的词汇套,23题的答案为disturbing。25题besides和句末的as well构成同义词复现。30题discover为本句中look on的近义词复现。33题体现了词汇共现,根据“水能滴到下面(below)的植物上”反推33题设空处为below的反义同现,意为在幼树的顶端(top)建一个竹子平台。

阅读理解中的词义猜测题也体现了词汇衔接。如:

上例来自2021年新高考I卷阅读理解C篇,其中29题要求学生猜测第二段中decimate的含义。后面两句中有be killed、be dried、greatly reduce等表达方式,根据词汇衔接概念可以猜测生词decimate和这些词构成了同一话题下的词汇共现现象,因而得出答案destroy。同理,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13题猜词题beanpole与同句中的heavier people构成了反义关系,为“瘦高个”的意思。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30题猜词题embark on和同句中的the first构成了近义词复现,意为“开始”。

五、对试题命制和高中教学的建议

本研究以语篇分析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为理论框架,对2020-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试题的体裁、语篇模式、词汇特征、词汇衔接几个维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体裁上看,近三年阅读理解以说明文为主,完型以记叙文为主。其他体裁,如议论文没有出现;(2)说明文常采用一般—具体式、问题——解决式语篇模式;记叙文多采用叙事模式;阅读理解题目多按照语篇模式进行设问;(3)词汇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裁语篇语言难度存在偏差,说明文词汇复杂度较高,记叙文词汇复杂度较低。近三年的阅读理解词汇复杂度比较接近;(4)完型中有大量试题对词汇衔接进行考查。基于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适应英语新高考改革,笔者从高考英语试题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对高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建议

1. 体裁和题材分布应更全面

依据《课标》,学生需要掌握的语篇类型包括不同的体裁,既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连续性文本,也有图表、图示、网页等非连续性性文本(教育部,2018)。 2020-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试题的说明文有10篇,占阅读试题文本的一半以上,比例偏高。就2022年新高考I卷而言,说明文占了4篇,题材涉及食物浪费、慈善活动、语言发展、寻找健身伙伴等。不难看出2022年新高考I卷体裁和题材来看都更偏向理科。程晓堂、赵思奇(2016)指出,英语核心素养之一的语言能力中包括要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建议命题者在选择阅读文本时注意体裁和题材分布的全面性,可以适当增加些人文类的文章,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2. 布局方面应更加合理

阅读文章的布局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生的临场发挥。学生在考场上通常都会比较紧张,因此阅读文章的布局最好要遵循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有助于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命制阅读理解试题时,命题人员可以考虑将篇章较简短、难度较低的文本放在A篇或B篇,使考生在答题时循序渐进,发挥出正常水平。此外,目前所有阅读试题题型都是客观题,保证了考试信度,但是效度难以衡量,也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今后的命题可以尝试增加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的主观题。

3. 试题类型更多元化

2020-2022年新高考I卷读理解45套试题包括21道细节理解题、13道推理判断题、3道词义猜测题、4道主旨大意题、2道写作手法题、1道观点态度题、1道写作目的题。细节理解题、猜测词义题、主旨大意题基于语篇内容设置的,以考查学生语言能力为主。推理判断、观点态度、写作手法、写作目的类的题目需要学生基于文章内容深入思考、灵活运用辩证推理思想和批判性思维。从试题设置来看,2020-2022年新高考 I 卷考查语言能力的题目占比超过60%,比重偏高。笔者认为,只有试题设置比例合理,突显思维品质考查,才能增强高考试卷的区分度。基于试卷阅读理解部分思维品质考查不足的问题,建议命题人员在稳定考查要点广度、均衡语篇分布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难易搭配合理、难度层级比例稳定,充分体现高考在选拔高水平人才中的作用。

(二)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建议

1. 教授学生语篇知识

本文从语篇分析视角解读了2020-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试题。通过例题可知,语篇模式和语篇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语篇分析方法。语篇知识的掌握能帮助读者理解、分析文本结构,迅速把握文本主旨大意和段落大意,并能识别文本内在衔接手段及其使用的意义,学生具有一定的语篇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形成语篇意识,有进行语篇分析的可能性(张兵, 2019)。

2. 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语篇分析教学。在讲解阅读试题时,教师对语篇的处理要超越词汇、句子和细节层面,走向以语篇为单位的整体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解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意义。

宏观层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结构,如通过分析语篇体裁、语篇模式来把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多样性的语篇体裁。教师在讲授不同语篇体裁时,要让学生熟悉其文本特征,明确写作目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常见的语篇模式,通过思维导图,以较为直观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语篇模式,如一般—特殊式、问题解决式、主张—反主张式、比较匹配式、叙事模式等。学生知悉语篇模式后,能提高其整体阅读的能力。微观层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指代关系、词汇衔接等来把握语篇的微观结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指代、词汇复现、词汇共现等衔接层面去分析语篇,解码语篇,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Baker, M.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 Target, 2000(2):214-266.

[2]Laviosa, S. Core Patterns of Lexical Use in Comparable Corpus of English Narrative Prose [J]. Meta, 1998(4):1-15.

[3]程晓堂, 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5).

[4]郭丹芷. 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叙事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以2017年全国I卷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B篇为例[J].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020(1).

[5]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6]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7]刘辰诞. 教学篇章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8]王佐良, 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9]王克非, 胡显耀.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汉语词汇特征研究[J]. 中国翻译, 2008(6).

[10]张献臣. 加强英语语篇教学, 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课程?教材?教法, 2009(6).

[11]张兵. 语篇分析在高考阅读理解题中的运用及其教学启示——以江苏省2017-2019年高考英语卷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12).

The Discourse Analysis of English Reading Tests in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aking Paper I of the New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0-2022 for Example

Wang Rong

Abstract: Taking discourse analysis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analyzed genre, discourse pattern and lexical features in paper I of the new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uring 2020 to 2022 from both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genres mainly center on exposition. Expository text, with the aim of explanation mainly adopts general-specific pattern as well as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narrative text, aimed at telling events mainly adopts the Labor narration-analysis pattern. The lexical complexity of expository tex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ractical and narrative text. Discourse pattern and lexical cohesion are reflected in the reading tests. Some implications can be drawn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for one thing, the design of the reading tests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make the genres and themes more balanced and set multiple types of questions; for another, English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reading 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genres, discourse analysis.

Key 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English test of new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reading; discourse pattern; lexical cohesion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3年第1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