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模板

时间:2023-05-01 06:3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596 评论:0

历史上的9月14日

主要事件:

1:1368年9月14日——元朝灭亡

2: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3:1959年9月14日——新中国北京火车站建成

4:1987年9月14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5:1993年9月14日——首都机场高速公路通车

1368年9月14日——元朝灭亡

在654年前的今天,1368年9月14日(农历1368年8月2日),元朝灭亡。

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浩浩荡荡开至元大都齐仕门外,攻城而入。元顺帝闻讯惊慌失措,带着他的妃嫔逃离皇宫,远走漠北。这一天,昔日横扫一切的蒙古铁骑沦为了惊弓之鸟。这一天,曾经盛极一时的元王朝轰然倒塌,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1368年的9月14日在历史上是元朝灭亡日,这一天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占了元朝的首都大都。在明军入城的前夜,元朝最后一个皇帝——荒yīn无道的元顺帝趁夜逃出城区,奔向蒙古草原,虽然后来元顺帝还在草原上继续称帝,他的政权被称为北元,不过已经丧失了统治天下的能力。因此这一天就意味着统治90多年的元朝就此灭亡。

元朝在大都建立自己的首都这也是北京首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首都,元朝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在反元大起义中,出身乞丐和尚的朱元璋在南方崛起,他消灭了南方各派军阀于1368年建立起明朝,接着就进行北伐,明朝军队大举北伐之后十分顺利,其中徐达部从德州水陆并进,先到通州击败了元朝守军。元顺帝听说通州失守之后,惊慌失措,他也再没有了一百年前祖宗那样的威风带着他的嫔妃们从建德门也就是如今的德胜门以北逃出了大都。

9月14日这一天,徐达率军占领大都基本是和平占领,他查封了府库。随后按照封建迷信观念,为了扫平元朝的王气,拆毁了元朝的大明宫,不过还是保留了元代城市的大部分格局,明朝收复了大都之后把它改为了北平,由于当时北元政权仍然存在,因此明朝太祖朱元璋就封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城。朱棣严格讲起来是朱元璋的蒙古妃子所生,此人雄心勃勃,他不满足于燕王的封号,后来从他的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后来就成为明成祖,年号为永乐,最后把首都由南京迁回了北平,由于首都迁到了这里,北平又改名为北京。

元大都被明朝军队占领之后变成北平,后来又变成北京,中国的历史从此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在155年前的今天,1867年9月14日(农历1867年8月17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7年9月14日,经过马克思反复修改定稿的《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人类社会思想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马克思为写作这本书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利益出发,为了完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横眉冷对阶级敌人施加的疯狂政治迫害和一些流亡者败类散布的卑鄙的人身攻击,不顾个人和家庭的贫病交迫,夜以继日地从事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在185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公众认清事物的实质。”

《资本论》第一卷从分析商品入手,论述了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867年8月16日,当马克思看完了《资本论》第一卷的最末一张校样后,怀着无比喜悦和非常激动的心情写信给恩格斯说:“这一卷就完成了。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决不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

《资本论》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1959年9月14日——新中国北京火车站建成

在63年前的今天,1959年9月14日(农历1959年8月12日),新中国北京火车站建成。

北京站是全国铁路客运重要枢纽,在1996年北京西站开通以前,其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京包、京沪、京山等几大干线把我国辽阔的疆域与首都连结成紧密的整体。北京站发出的旅客列车可直达苏联莫斯科、朝鲜平壤、蒙古乌兰巴托等邻邦国家首都。

北京站不仅是首都和人民铁路的重要窗口,而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窗口,也是连接首都人民与全国人民、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首都车站及搞好北京站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959年9月13日到14日,新站建成之始,毛泽东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中央其它领导同志,曾先后到站视察,并做了重要指示。毛主席亲笔题写了“北京站”三个大字。车站根据周总理指示将这三个立体大字放置在车站正面中央正上方。

至1959年9月25日,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各国驻华使团 、专家、国内各民主人士、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工 人、学生、干部、市民等共计38448人,先后到站参观。其中副部长以上中央领导同志159人、元帅9人、将军16人、民主人士68人,政协委员1300人,各国使节、外国记者及专家共622人。

1987年9月14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35年前的今天,1987年9月14日(农历1987年7月22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有发出时间有1986年8月25日和1987年9月14日之争。发送者有吴为民、王运丰等人之争。

一说: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北京时间11点11分,由当时任高能物理所ALEPH组组长的吴为民,从北京710所的IBM-PC机上发给ALEPH的领导——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JackSteinberger)的电子邮件(E-mail)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二说:1987年夏天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第三次CASCO会议。9月4日到14日共11天,措恩教授的队伍完成了ICA方面的主机西门子7760/BS2000在操作系统级上的修改,解决了中-德邮件交换的一切软件问题。

9月14日他们共同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写道:“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This is the First Electronic Mail from China to Germany”(这是第一封中国到德国的电子邮件),标题和内容均由英、德双语写成,也就是后来知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在该邮件上署名的除了王运丰、措恩教授,还有11个中德双方的参与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李澄炯所长。

虽然当时中德双方已经解决了一切问题,但CSNET邮件服务器上却存在着一个问题—— PMDF协议中一个漏洞导致了死循环,导致这个邮件的成功发出被延迟。经过咨询并得到了CSNET信息中心的确认: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电话线路不好的时候。

措恩教授的助手米歇尔·芬肯(Michael Finken)在北京与留守卡尔斯鲁的格德·威克(Gerd Wacker)共同努力,克工作时差等多方障碍,用软件弥补了线路不稳造成的信号混乱。7天后,也就是9月20日,这封邮件终于穿越了半个地球到达德国。

1993年9月14日——首都机场高速公路通车

在29年前的今天,1993年9月14日(农历1993年7月28日),首都机场高速公路通车。

1993年9月14日,令人瞩目的首都机场高速公路经过14个月的日夜奋战建成通车,并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

新建机场高速公路全长18.735公里,宽34.5米,双向六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立交桥、跨河桥、通道桥、人行天桥20座;并设有监控、收费、通讯等设施;公路两侧种植有50米以上的绿化带,形成一条绿色走廊。汽车行驶在这条路上,不仅速度快,而且安全、平稳、舒适。

与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衔接的东三环改造工程亦同时建成通车。这项工程南起劲松立交桥,北至三元立交桥,全长8.2公里,包括新建立交桥7座,人行过街天桥8座。其中国贸桥1.8公里,跨越百子湾路、京承铁路、通惠河,建国路上原有的大北窑桥和光华路,为目前北京市最长的城市立交桥,成为京城的一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