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生活的副作用 城市夜生活副作用种子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夜生活和夜间工作会对健康带来什么样危害?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教授团队等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了《Long-term night 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这一论文。这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于8月16日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获悉的消息。
院方透露,这是一项探究生活节奏与房颤风险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频繁的夜生活和夜间工作显著增加了房颤和冠心病的风险,研究同时揭示,生活节奏紊乱尤其是夜生活和夜间工作可能为房颤和冠心病的新危险因素,为关注及改善人群心血管健康状况提供重要公共卫生和临床指导作用。
上述研究共纳入国际生物样本库中约28万名没有心血管病史的受试者。在长达10年的随访观察后发现,与正常人群相比,“经常或持续夜间生活和夜间工作”人群发生房颤、冠心病的风险最高,分别增加了12%和22%。
研究团队同时发现,对于未达到理想体育活动量的人而言,终身夜工作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也均与显著增加的房颤风险有关,在达到理想体育活动量的人群中该风险得到缓解。
研究团队推测,理想的体育锻炼目标(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75分钟)可降低夜生活和夜间工作对房颤风险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团队在进行基因遗传风险评估后发现,无论是低、中、还是高房颤基因风险人群,长时间、高频率的夜生活和夜间工作都会带来显著提高的房颤发生率。这一结果表明在所有人群中,对夜生活和夜间工作的管理都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教授、美国杜兰大学祁禄教授和夏芳珍副主任技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王宁荐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孙颖硕士、张豪杰硕士和王斌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申康重大临床研究项目的资助。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