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都是黑社会 东北人不是黑社会说唱
文 | 小饼
1
“你怎么去河南了啊,我告诉你那个破地方都是偷井盖的河南梆子!”
这是我一位在河南工作的朋友常被别人吐槽的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地域歧视变得愈发的厉害起来,就连聊天时提到地名都会受到他人的鄙夷。
而“河南”也成了“偷井盖”和“骗子”等难以入耳的代名词。
甚至有人说“河南人不偷井盖,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去年曾在微博上刷到过一篇热文,大意讲的是一个在河南读大学的女生关于地域黑和河南的看法。
文中提到女生假期回家期间因为在河南大学读书而遭遇到了亲戚、长者不同程度的歧视与侮辱。
也许原本对她来说这就是一场不相关的“歧视交流”,但她却不这么认为,相反地她从河南的文化、地理、教育等方面为河南正名。
当然,她的观点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就连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曾在公众面前说过:
“中国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
这就是眼界的不同。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我们对河南人的误解,就如世界对中国的误解。
缺乏理性思考只会被刻板印象束缚住自己的思想,而在规范与常识的路上越走越远。
2
可能有人会问,“河南不就一个破省?人又多又乱,有什么好洗白的。”
但你要知道,河南不仅仅在2017年拿下全国GDP排行的前五!而且河南是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城!
约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起源地就锁定在了河南渑池,而距今4000-5000多年前的时代,河南也出现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河南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
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李斯、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是出身于河南!
没有这些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的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和郑州。
就连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历时十年修建的建筑奇迹——红旗渠,都是河南人民的杰作!
当然这些对于河南来说都只是一小部分。
在这个文化气氛相对浓厚的环境下,其实大多河南人民都是质朴、勤劳、善良的。
不仅没有谣言所传的那般令人憎恶,反倒是孕育出了很多平民英雄:
为救男童斗藏獒20多分钟的王君荣;
跳黄河救落水男童的武耀宗(牺牲)、潘东东、李二阳;
还有天津救老人的“托举三兄弟”刘新军、贾晓玉、杨明等等。
这些人都是河南人民中最普通的一员,但也是最有光辉的一员。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可又遭受着无端的谩骂与诽谤。
反观背后,却是一群无聊的人用自以为幽默的方式去调侃一个地域人民的伤痛,更何况这些消息仅仅是空穴来风。
所以,请不要把你的无知与可笑建立在一个民族的善良与痛苦之上,你的笑柄可能就是别人的伤口。
点击图片可保存分享到朋友圈
3
不只是河南,近几年地域歧视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见。
“x手智障千千万,东北老铁占一半”
这是近几年大众对东北人的评价之一。
数年之前,东北在外省的人看来还是一个会唱二人转、热情好客、豪爽坦荡的地方。
但现在人们的印象里却似乎充斥着“老铁666”、“大哥整一波?”还有“大手表子大金链”和“扒蒜老妹”的形象。
这也和部分本地人的形象有关。
“土味社会摇”、“东北黑社会”等众多负面形象让东北在公众面前留下了粗暴的印象。
甚至就连东北人常去的海南也不能被幸免,被戏称为“东北四省”。
事实确实如此,因为一定的传统思想与文化的限制,必然会出现一群思想较为落后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北方人的确豪爽有加。不同于南方人的小家碧玉,他们更倾向于坦露率真的性格。
在5月28号松原地震后,曾经有微博用户发表对东北人的侮辱性言论,引发了各地大量网民的不满与举报。
图中网友的不堪文字一方面暴露了自己固有认知,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定的文化教育问题。
所以当你黑别人的时候你和为自己抹黑又有什么区别呢?
点击图片可保存分享到朋友圈
4
不过面对地域黑,还有是有一些网友以调侃的心态面对的。
如在高考期间就出现了内蒙古高考赛马、北京主考摇号、山东竞赛挖掘机、湖北点评鸭脖、湖南湘西赶尸等等的段子。
除此还发现网上也传了一些“广东人吃福建人,福建人瑟瑟发抖”“重庆人吃广东人,站上食物链顶端”此类的梗。
这些段子和梗的流传,难免不了掺杂一些地域人民自黑的因素在里面,但在这之中,我们观察到的不仅仅是调侃与好玩,更多的是积极的心态与坦然的面对。
当然,如果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人群的主力军较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批人也是现在人群当中受到文化教育层次比较高的群体。
这也就从侧面说明了,决定地域黑关键因素的不是地域,而是思想。
5
当然地域黑也不止在国内的省份之间,甚至在国家间都很常见。
在世界范围内,有些人因为对一些国家和民族的不熟知或是仅解了一点的负面信息的情况下胡乱臆断,贴上了地域的标签。
而描述的人、传的多了,也就形成了“真实”的谣言,这种盲目的标签化能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之间的谈资,当然也就间接塑造了地域歧视的流行。
很多时候,这些偏激的思想就是这样从小伴随我们成长的。
在中国地域歧视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一个特点:
喜欢将负面因素归结在一方水土之上,却不去观察某个人的个人因素。
这种思想的泛滥与成熟会在相对飘忽的社会环境中传播,“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究其原因我们还是会发现,这样问题的主要与人口整体基数较大、教育水平相对缺失、缺乏对文化的包容性与了解性有关。
简而言之,地域决定了人民的生活习惯,而文化决定了思想的高度。
6
地域黑的人群对于现阶段社会来说并不在于少数,网络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但归根结底也是几种成因导致的:
潜移默化的引导:因为一些新闻事件或其他消息的宣传与报导,容易在公众传播中形成一定的价值方向引导。
地域属性不同:由于各地方的文化属性与风俗习惯不同,导致对于同一事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以偏概全:对于不完整的地域或者城市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图像。
虽然这些成因看起来近乎合理,但是关于这类话题我们要说
“存在不一定合理!”
因为“歧视”的存在本身就不是一个合理的出现,即便它真实的存在。
7
百样米养百样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坏人,而坏人的出现也不是因为米的原因。
当然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自然也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但面对地域黑,难免我们哪一天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而如果出现这种现象,现阶段最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远离争吵。
当一个话题不再因为争吵与辩论受到谈论时,它的热度就会渐渐的冷下来,而时间久了也就被人淡忘了。
但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教育与素养的提升才是。
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许现在的社会没办法做到消除歧视与差异,但我们依旧值得相信:
在未来的某一天,良好的精神素养会寄托于每一个人的身上,他们也会反思自己曾经所做的行为。
毕竟“水到屋边帆到瓦”,只有“地基”做好了,“房梁”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