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免费
对于这部经典影片,我看过不下3遍。孩子的纯真在战争年代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兀对立。我认为,当习以为常的“恶”衍化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时,每个人都是不幸的。
前言:《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2008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豆瓣评分9.1分,曾获2008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奖。影片以二战为背景,是一部经典的反战类型电影。
影片的男主布鲁诺是一名8岁的小男孩,父亲是一名纳粹军官。某日放学回家,布鲁诺得知父亲得到一纸调令,全家将从柏林搬往乡下。初到乡下,布鲁诺对新生活及其不适应:不能去学校上学,失去了昔日玩伴,只能一个人待在房间或小院里自娱自乐。处于极度无聊的布鲁诺发现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农场”,那里有很多小朋友。
尽管曾被家人告知不能出小院,但爱探险的布鲁诺还是忍不住偷跑到了“农场”的铁丝网外面,在这里他认识了8岁的沙暮。沙暮是个犹太男孩,被关在集中营。布鲁诺经常偷跑到铁丝网外边,给沙暮带来很多好吃的,很快两个同龄男孩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影片最后,为了帮沙暮找爸爸,布鲁诺穿着条纹衣服混进集中营,被当做犹太人赶进了毒气室……
今天,我将从三个对立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的“纯真与残酷”之处,分析它的魅力所在。我认为影片虽然是以小男孩布鲁诺的视角展开,但展示的不仅仅是布鲁诺的个人命运,更是在战争年代所有孩子的不幸遭遇。在影片的第四部分,我将基于这三种对立关系,谈谈我对于家庭教育、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几点思考。
01、残虐的父亲与仁慈的母亲:母亲的仁慈让布鲁诺懂得心怀善良,但是迫于军官父亲的严苛,小男孩布鲁诺只能偷偷潜进难民营
布鲁诺的父亲拉尔夫是个纳粹军官,他一直在做自认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当他收到调令,便二话不说带着一家人从柏林搬到乡下。他一直坚信,作为一名军人,他要为祖国的繁荣而战斗。
拉尔夫来到乡下的职责是“管理”当时身处集中营的犹太人。他对被关押的人进行毒气实验,下令焚烧尸体,他枉顾这些鲜活的生命。
其实,从现在的角度,我们很难去评判拉尔夫是好是坏,作为父亲,无疑他是爱两个孩子的;做为一名军人,他也一直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在当时,拉尔夫是一名纳粹军官,他对被关押的犹太人的所作所为过于凶狠残虐。
布鲁诺的母亲埃尔沙是一个具有怜悯之心的人。当家里的佣人帕维尔(犹太人)帮受伤的布鲁诺包扎之后,埃尔沙心怀感激地向帕维尔说了“谢谢”;当科特勒上尉因为帕维尔把酒倒翻而暴打他时,埃尔沙撕心裂肺地喊拉尔夫的名字,希望丈夫能阻止手下的行为,可拉尔夫只是冷眼旁观。
影片中,布鲁诺的母亲则是仁慈的,她对别人的帮助心怀感激,她无法容忍残忍、非人道的事。所以,最后她决定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暂住到一个阿姨家里。
布鲁诺的父亲和母亲代表的是两类人,父亲代表着战争与恶,而母亲代表着善良与美好。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父母的这种对立,导致了布鲁诺的悲惨结局。
试想一下,如果拉尔夫不是一名纳粹军官,或是他没有接受离开柏林的调令,那么布鲁诺就不会误入集中营而丧命。又或者,埃尔沙没有怜悯之心,与丈夫一样漠视生命,那她就不会因为无法丈夫的残暴行为而选择带孩子离开。这样,布鲁诺也就不会在临走前为了弥补沙暮而进入集中营帮其寻找爸爸。
02、纳粹高官之子布鲁诺与犹太小孩沙暮:社会角色对立,却成了互诉衷肠、互相鼓励的好朋友
沙暮是个犹太人,他跟布鲁诺同龄,几次短暂的相处,就让这两个同龄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
布鲁诺从小生活在柏林,由于父亲是纳粹高官,他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即使到了乡下,也有佣人服侍他的衣食住行。布鲁诺爱看探险书,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探险家,他在性格方面有点像他母亲,善良而天真。
沙暮却因为自己的出生而不幸地多。沙暮被关在集中营中,每天不仅要干活,还整天担惊受怕,8岁的他已经有了像成人般的思考。有一天沙暮被派到布鲁诺家干活,帮忙擦玻璃杯。路过的布鲁诺给他吃了一块饼干,却导致沙暮被毒打一顿。
同为8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和沙暮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对立的。布鲁诺象征的是自由、统治,而沙暮象征着被统治、被压迫,沙暮所代表的犹太人,在影片中随时都面临着压迫和死亡。我觉得用中文中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可以用来形容他俩的社会关系。
尽管如此,这两个小男孩建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影片的最后,布鲁诺为了要帮沙暮找爸爸,他穿上条纹囚服偷偷进入集中营。很不幸,布鲁诺与其他人一起被赶入毒气室。在毒气室里,尽管两个小男孩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他们还是手拉手,一起面对恐惧与未知。
在我看来,布鲁诺和沙暮的友谊是影片的情感主线之一,也是故事发展的基础。布鲁诺从一开始不喜欢乡下生活到后来不愿意离开,主要是因为舍不得好朋友沙暮。如果没有沙暮,布鲁诺也不会误入集中营而丧病。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布鲁诺的不幸遭遇怪在沙暮头上,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不幸者,是战争的牺牲品。
03、纯真的儿童与残酷的战争:在“恶”衍化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时,无人可以幸免
这部影片是通过布鲁诺的视角展开的,通过布鲁诺的所见、所听、所闻,向观众揭露了战争的残酷。
影片开头,放学回家路上的布鲁诺和其他三个小男孩一起欢乐地跑着,他们张开双臂,边跑边发出模拟声,好像自己是一架翱翔的飞机。可是,就在他们奔跑的街上,有很多纳粹军人和猎狗,他们有的在街上把守,有的则把俘虏押送上车。
布鲁诺的小伙伴们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所以小小的他们没有过接触犹太人,也对战争的真相知之甚少。影片开头,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对比了纯真的孩童和残酷的战争。
布鲁诺刚搬到乡下时,他对新环境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不解:他不懂为什么自己只能一个人待着,而“农场”中的人可以一起劳动;他好奇为什么“农场”里的人要穿着睡衣干活;他以为囚服上的编码是农民们在玩数字游戏……
后来,布鲁诺从姐姐口中得知,所谓“农场”是劳作营,当他偷跑进集中营,纯真的他第一次看到了所谓”农场”的真相,这里的人各个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朝不保夕。
当布鲁诺穿着条纹囚服,和其他人一起被赶到毒气室,纳粹军官要求他们脱掉囚服时,天真的布鲁诺以为他们只是要淋浴而已。最后,尽管两个小男孩都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他们还是紧紧地握住彼此的手,一起面对恐惧和未知。影片最后,一个常常地镜头定格在毒气室的铁门,门外是成千上百件脱下来的条纹囚服,小男孩的命运不言而喻。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无比地沉重。不仅因为布鲁诺的悲惨结局,更是因为战争年代不计其数的孩子。在战争的阴影的笼罩下,在极端狂热分子的渲染下,在种族歧视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是悲剧的——或被迫家破人亡,或被迫欺压别人,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与难。
04、基于整部电影中的三种对立关系及小男孩的的悲剧结尾,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看完影片,除了悲伤,除了谴责战争的残酷,或许我们还应该看到些借鉴意义,以防悲剧再次重演,我相信这也是这部影片创作者的目的。
通过布鲁诺的命运走向,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①所谓“善意的谎言”,可能会把孩子推向深渊
沙暮的出生让他从小就懂得了世界的残酷,尽管他什么也没做错,但不得不被压迫、被伤害;而布鲁诺在来乡下之前,一直生活在纯真美好的世界,这种世界一定程度上是父母刻意给他营造的。
所以,布鲁诺通过房间的窗户看到远处的集中营时,他以为是农场;看到集中营里穿着囚服的人,他以为是穿着睡衣劳作的农民;看到条纹囚服上的数字编码后,他以为这是大家在玩数字游戏。当布鲁诺闻到“农场”烟囱飘出的难闻气味时,大家告诉他只是在焚烧垃圾。父母、姐姐、佣人都觉得布鲁诺年纪尚小,不忍心告诉他关于“农场”的真相,也禁止他接近“农场”。
在我看来,布鲁诺一步一步走向集中营,与父母对他的刻意隐瞒有很大关系。“农场”越是奇怪、父母越是禁止,布鲁诺的猎奇心就越重,加之爱探险的性格,注定他会向集中营靠近。反之,如果父母已经如实告知了“农场”的实情,也许布鲁诺就不会接近集中营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为了不让孩子过早接触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些“善意的谎言”,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试图转移话题。但有时这种“善意的谎言”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总会懵懵懂懂地知道父母在隐瞒事实,父母越是不坦诚相告,越是禁止孩子做某事,孩子的好奇心就越重,越是想跃跃欲试探索真相,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禁果效应”。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孩子对真相不了解,他也就无法理解事情背后的危险性如何,一旦涉身尝试,结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
②不要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影片中,身为军人的父亲对集中营中非人道的行为、对于别人所受的苦难无动于衷,他认为这是为了祖国的繁荣,这是他作为一名军人应该做的事情。
然而,当他在为了“战争而战斗”的时候,他的母亲在轰炸中死亡。当他在会议室炫耀集中营改造后每周的容纳人数能比之前翻三番时,他的儿子布鲁诺正被赶往毒气室。
海明威引用了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作为《丧钟为谁而鸣》开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别人的困难与不幸无动于衷,那当我们身陷困境的时候,别人也会对我们袖手旁观。
我拿前段时间上映的《少年的你》举个例子,魏莱一群人作为霸凌者自然是校园暴力的罪魁祸首,但如果每个旁观的同学都能伸出援手,胡小蝶也许就不会自杀。任何一个旁观者就有可能成为一下个被欺凌的人。
所以,我觉得,当我们看到别人承受苦难的时候,别以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旁观,而是应该抱着一颗同理心,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③不忘历史,敬畏生命,每个成人都有职责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时对此一知半解,但接触了更多事情之后,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不论是南京大屠杀还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每次想到那段历史,我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我在想当时那些人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怎么能如此漠视鲜活的生命。但不管怎么样,历史已经过去,作为后人,我们能做的是牢记这些历史,敬畏生命,别让历史重演。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和平年代,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每个人都仍有责任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比如,如今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暴力,网络上不良的风气,都可能对我们的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一个成人,我们需要给下一代营造好的网络风气,别图一时之快而说些不负责任的话。当然,还有食品安全、医疗安全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和努力。
结语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看完,既让我感到沉重,又引起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影片中,几对对立的关系影响了小男孩命运的走向。也许,“恶与美”是人世间普遍存在的对立。三刷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面对“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