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医学诺贝尔文学奖
中新网10月6日电(陈彩霞)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6日,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获奖。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 诺贝尔奖官网中指出,在她的写作中,埃尔诺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截图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在遗嘱中提出设立五大奖励领域,文学被他放在第四位。诺贝尔在遗嘱中表示,奖金的一部分应颁给“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12月10日,为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之际。从第一届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至2021年,共有118位得主。叶芝、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萧伯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获得过这一奖项。
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该奖项曾被多次保留,或推迟至第二年颁奖。2018年,因为一起丑闻事件,瑞典文学院陷入史无前例的危机,最终因评审工作无法继续,被迫取消。
诺贝尔文学奖,不只是一个奖
诺奖一向具有风向标的功能。获奖不仅可以使作家名声大噪,获奖作品销量倍增,同时也会引导人们关注过去被忽视的领域或地区。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在其获奖之前根本没有中文译作。在诺奖官网的一项测试中,近2000名网友中95%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古尔纳作为“近20年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人”,引发了人们更多地关注非洲文学。
资料图: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
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坦桑尼亚,20岁出头时,他以难民身份抵达英国,此后定居英国,以英语开始写作。对难民的经历、身份、流亡记忆和文化疏离感与认同感的反思,是他文学创作的主题。
古尔纳的获奖小说是其以英语写作的《天堂》。瑞典文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他以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眼光,洞察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不同文化大陆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
在迄今为止的118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欧洲作家占比超过70%,而来自亚洲、非洲的获奖者非常少。2021年评委会成员艾伦·马特森(Ellen Mattson)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目前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外国专家,引导我们关注过去被忽视的语言区或地理区。”
诺奖也是桎梏,创作成奢侈
对于很多作家而言,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一个突如其来的聚光灯,将他们的生活展露在公众之下,带来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位荣获这项殊荣的作家。他得知获奖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惊慌失措地对妻子说:“不得了,到什么地方藏起来吧!”“荣誉和地位是一个障碍,我希望在所有荣誉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这位文坛巨匠,最终以自杀谢幕。
同样的烦恼,也曾折磨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她平静的写作生活完全被打乱。她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场灾难”,自己恐怕无法再继续写作。“现在我所做的就是接受采访和拍照。”
历史上也存在着拒绝领奖的人。1964年,法国著名作家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后他立即写了一封信,要求取消这项决定,否则他会拒绝领取。萨特认为,一个作家在政治、社会和文学方面的地位,应该仅仅依靠他自己的工具,也就是他写的词语来获得,而任何他可能得到的荣誉都会对读者造成压力。这是他不希望有的。
2021年5月3日,读者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图书馆总馆借阅图书。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诺奖热之后,文学依然孤独?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都是万众瞩目的存在,纯文学在这一时刻得到最大关注度和曝光度,但“高光时刻”之后呢?
据美国民意咨询机构盖洛普调查,2021年,美国成人平均读书12.6本,是1990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其中,成人读书数量比2001年至2016年年均值少2至3本,17%的成人在2021年没有读过一本书。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浮光掠影,人们更需要静下心来阅读。莫言曾说:“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的改变,是没有直接效应的。它不可能防止战争,也不可能将偷了的包还给失主。但是文学作品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于心灵的,关于灵魂的。”
作为一种诗性的召唤和阅读提醒,诺贝尔文学奖过后,你会更加关注文学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