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文/王营
什么是真正的君子?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够做到“文质彬彬”,就可以称得上君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第六)。
那么,君子的“质”和“文”又分别指什么?“质”是指以“仁、义”为核心的内在修养,“文”是指以“礼、知、信”为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第十五),质的内在修养通过文的外在形式来表达,文的外在形式服务于质的内在修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都不可称为君子。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颜渊第十二),因此,只有做到“文质彬彬”,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有“智、仁、勇” “三达德”,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第十四)。怎样才能具备“三达德”?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对于一般人来讲,只要具备其中两条,也可以称得上君子。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第十二)。然而,“智、仁”却是君子之道的核心,仅有“勇”而不同时具备“智”或“仁”,亦不可称为君子。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第十七)。
同样,“智”和“仁”二者也不可分离,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阳货第十七)。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第六),意思是说君子仁而有智,是不可被陷害、不可被愚弄的。
君子的“智”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君子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才能呢?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第二),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成为具有单一用途的器具,应当一专多能,广泛涉猎,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第六)。
君子最担忧的是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第十五),如果一生碌碌无为,也不配君子之名,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卫灵公第十五)。因此,君子有九种基本品质,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