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教唱简谱识谱视频
——徐亚平“鸟儿系列”读后
文|张步真
徐亚平同志是一位资深职业记者,我与他的交往超过三十年,读过他大量出色的地方政治经济的新闻报道,也知道他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保护江豚志愿者。但最近一段时间,我陆续读到他发表于《岳阳日报·云梦周刊》的关于“鸟”的系列纪实散文,真是让人惊羡不已。
在我的印象中,鸟儿是善良、忠贞、爱情、美的象征。我细听过孟浩然“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的美妙;在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恩爱苦也甜”的唱段中,品咂过什么是甜蜜的爱情;也曾为杜甫的“孤舟”过南岳入洞庭时,那只“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的夜鸟而感伤。当然,乌鸦被认为是报凶不报吉的主儿,但在鲁迅的笔下,革命者夏瑜(《药》)坟边树上那只乌鸦的啼叫,却被评论家认为是象征革命者的战斗雄姿,给读者以前程万里的感觉,也是对作者战斗精神的煊染和烘托……总之,在我的见闻之内,鸟的形象从来都是正面的。
那么,徐亚平要向我们展示怎样一个鸟的世界呢?最近几年来,洞庭湖湿地的主管部门,举办过多次以“共享碧水蓝天”为主题的观鸟活动。冬天去洞庭湖看鸟,于是成了一种时髦。我也曾多次与家人一起去观鸟。冬日的阳光和煦明亮,风也变得轻软温柔,我们站在临湖的大堤上,极目远眺。对面的湖滩上,淡青色的雾岚里,果然是密密麻麻的鸟的世界。有的在安详散步,有的抱着翅膀打着瞌儿,有的在跳跃舞蹈……它们全都是飞越了万水千山,从北方,也许从北极,飞到这水肥草美、温暖如春的洞庭湖滨越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徐亚平的鸟儿系列应运而生。
人们爱鸟,到湖边来观鸟,但对鸟的了解,大都比较粗浅。徐亚平的系列作品,为我们做了一次鸟类知识的科普。白颊黑雁本来是北美等地区才有的。“它是迷路了,误打误撞跑咱洞庭湖来了。”白颊黑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为食,也吃植物的根和种子,晚上一般睡在浅水处或沙滩上。它们黎明即起,然后成群结队跑到草滩上去工作;中午又回到水边午休、喝水,还吃些沙粒促消化,晚上有时就在觅食地睡觉(《误入洞庭深处的“曹操”》)。乌鸫从欧洲飞来,是瑞典的国鸟。是杂食性小动物,爱吃浆果、昆虫、蚯蚓(《小鸫哥变成蝴蝶飞走了》)。还有夜鹭的习性,鸬鹚的生活方式,东方白鹳的祖先,披着“凤头”的鸊鷉的家谱……都有精彩细致且十分准确的描写。每一篇文章,就像《鸟类百科全书》的一个章节,科幻电影的一个场面。如果你冬天要去洞庭湖上观鸟,不妨先读读徐亚平的这个鸟儿系列,这样,你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还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鸟儿,徐亚平不是作平面地介绍,而是把目光引向历史的纵深。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幻化到洞庭湖上的大雁、天鹅、水雉、鸳鸯等水鸟。从屈原《离骚》中的玄鸟即燕子的溯源,到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抒发自己对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再到“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在文天祥的笔下,燕子同样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接着笔锋一转,进而写到湘阴某座即将拆迁的房梁上的燕子……可以这么说,对燕子的今生前世,作者做了全方位的探究。洞庭湖浩瀚无比,鸟儿的世界气象万千,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徐亚平在他的《鸟儿系列》中,将这些都和谐地揉合在一起,为散文创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
《我家的白雪公主》写的是一位在湖边放牛的农民,无意之中发现一只躺在草滩上的“白色大鸟”,觉得它好可怜,便把大鸟抱回家。“喂了些小鱼,也不见好转”,慌不择路,忙将鸟儿送到了临湘市人民医院。仔细一查,这只受伤的大鸟,学名叫“东方白鹳”,属于国家保护的稀禽珍鸟,生长于东北亚,越冬于江南。医生护士不会治鸟,便报告了医院院长。此事一下子传开,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甚至惊动当时的临湘市委书记。医院院长又根据一般生物学的原理,对生病的大鸟治理,果然好转。几天后,“东方白鹳”痊愈,回归大自然,在当地传为美谈。而《最乡愁的鸟儿》中,几位洞庭湖上的过路者,发现一只在水中挣扎的鸟,有人眼尖,认出那是一只鸬鹚,被一种捕鱼工具“滚钩”挂住了。这时,更让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南方的半空,12只鸬鹚,一字儿排开飞来,在受困的鸬鹚上空盘旋,其中4只鸬鹚多次扑向水面,力图救出它们的同类,无奈滚钩太结实,眼看被困的鸬鹚已精疲力竭,湖上过路者不得不拨通市牧畜水产局局长的电话,局长又给渔政站长发出指令,渔政站的专业人员随即赶来,救出那只鸬鹚。兽医师及时给受伤的鸬鹚做了外科手术。傍晚,兽医师对外发布消息:“鸬鹚已能站立行走啦!”这个牵动舆情的事件才慢慢平息下来……通过这些精彩的描写,表明鸟类来洞庭湖越冬,既是“天时、地利”,更有“人和”。普通百姓,地方官员,爱鸟、护鸟、守护鸟,无一人缺席!
洞庭湖即将进入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而北方气温正在渐次降落,鸟儿们的长途迁徙很快就要开始。徐亚平的“鸟儿系列”既是鸟类世界的“旅行指南”,也是人间观鸟者的观鸟“小百科”,读者诸君千万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