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好书 值得一看的小说排行榜

时间:2023-05-02 00:2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2 评论:0

4月15日,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落下帷幕。年度刀锋好书和年度刀锋作家等奖项给予了优秀作品和作家肯定,他们的书或充满个体视角,或饱含奇思妙想,或精确如刀锋。无论是哪种,都让我们重拾对文字的热忱与感动。

获得“年度刀锋作家”的林棹试图在文字中靠近一切弱者,在这个只有一次的生活中体察他人、体察世界;《捉住那只发情的猫》作者谈波将写作视为寻找知音和互相交流的过程;《浪的景观》作者周嘉宁通过自己的方式完善自己的视觉记忆,通过人物有限的视角,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细节;对于《亲爱的蜂蜜》作者笛安来说,成为母亲是写作方式发生改变的催化剂,而这种改变实际上很早就开始了。

今天的硬核读书会,带你回溯这些作家写作时的所思所想,以及探寻文字之于他们的意义。

止庵、孔亚雷、史航三位老师分别为《亲爱的蜂蜜》《浪的景观》《捉住那只发情的猫》三本刀锋好书颁奖。

年度作家林棹:“我们看见弱者的来处”

林棹的小说《潮汐图》深具魔幻色彩,在情感之外拓展出时空的维度,并将其岭南版图持续扩展,向历史深处洄游。

小说中,苏格兰博物学者H游历世界,登陆广州,在当地芦竹林中遭遇一只雌性巨蛙,成功将其诱捕,豢养在澳门好景花园。这只巨蛙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和叙述者,好奇、善变、怕死是它最初被赋予的质地。巨蛙亦如人一般追随语言文化的变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也开启了一场真实历史与文学想象交织的冒险。

在《潮汐图》这个故事里,林棹借助巨蛙做了一个假设:假设我们不是人类,假设我们能尽量靠近所有关系里的“弱者”,我们是否能对“他们”多一些了解与感受?

林棹在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

林棹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小说作者可以剖开一个角色:从心灵到肉体,从过去到现在。这种剖开,使我们得以进入角色,得以和角色并肩,一同被文本时间冲刷、塑形。在此之后,一切的理解和不理解,都更加有因有果、有理有据。我们可以从小说作者那里学习这种剖开的手法,在现实世界使用:我们看见弱者的来处,我们对弱者的弱感同身受。小说虽不必然给出答案、触发善行,却可能成为前提和土壤。”

作品完成,巨蛙已是林棹的旅伴、同桌、室友。“我们一起行过真实和虚构的珠江、它流经的真实和虚构的土地、它汇入的真实和虚构的大洋。两种光景以双重曝光的形式相映。巨蛙故事受惠于前辈学人和艺术工作者的心血成果,他们是另一维度的冒险家,朝向幽深的未知海域。仰赖这些求真、求实的耕耘,虚构之蛙获得了水源和大地。”

林棹在此次获奖的答谢词中说:

“感谢刀锋图书奖评委会。文学使我相信它的古老和无限,使我相信,只有它能同时实现极致的简单和极致的丰富,如今我仍然这样相信着。感谢每一位曾给予我帮助和关心的师长、朋友。《潮汐图》既是角色的历险记,也是我的,它不仅仅是修辞意义上的‘旅程’,它的回声还在我的生活中若隐若现。它教会我,保持好奇的自觉有多么重要——我总是偏执地认为,故事中那些突然活过来的玩偶、机械、石头或水滴,都是凭着一团生机勃勃的、涌动的好奇,它们睁开心眼,想要见见世界、见见自我。”

“生活充满艰难险阻,前进的步履是艰难的。一转眼,我们来到了这个年纪。生命之初听到的第一个故事,第一个使你激动或沉醉不已的故事,你还记得吗?那个动听的故事,和我们生活的世界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我答不上来。虽然答不上来,却仍然会为那第一个故事——那个原初的故事感动,却仍然想要投入这个只有一次的生活、只有一次的世界。在这之中发生的所有相遇、所有联结,都是值得赞美和珍重的。再次感谢。”

谈波:贴着生命写下去

满打满算,谈波写作已经四十来年了。十几岁时,他写诗,古体诗、现代诗,朦胧的、豪迈的,他都试过。

二十岁出头,他转战小说,依旧不给自己框定这样或那样的母题,“我更想把脑海中那种感觉呈现出来,我希望每一篇的兴趣点和技巧都尽量和前作有所不同,我最想写的东西,是卡夫卡说的‘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谈波和卡夫卡有相似之处,也是白天上班,晚上再藏进书斋,捋着过往的生命体验,推敲纸面上的字句。最早,他写意识流,投了稿,没等到发表通知,换回来一封退稿信。

后来,他又尝试把“令自己心灵震颤的瞬间”写下来,没得到什么呼应。有段日子,他搁笔了,他觉得,“自己好像没那么强的功利心,不是非得要靠这个出头,只要给我时间让我看书、看电影,就很满足了”。

千禧年前后,网络论坛方兴未艾。一度苦于没有反馈的谈波,好像看见了新的出口。他把小说贴到网上,并因此结识了韩东、曹寇等作家。彼时的他们是文艺青年,创作之余,互相品评作品。谈波性情相对内敛,很长一段时间,他与众人的交集仅限于回帖和跟帖。

因为《捉住那只发情的猫》,谈波与韩东第一次通了电话、见了面。这个中篇缘起于二者的一次共同经历。当时,韩东想帮衬谈波一把,给他介绍一个与写作相关的兼职工作,内容是撰写广东某位成功人士的半自传体故事。与老板的交谈结束,谈波觉得自己写不了,但对方很快告诉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于是,一个关于“北佬”闯荡广州的小说就产生了。

小说里,有谈波上世纪80年代时做生意的记忆,也有和朋友被骗的过往。至于其中的黑白道往事与江湖恩仇,都是谈波想象力发挥的“飞地”。他说自己挺爱写这类人。一方面是出于叙事的考虑,类似的元素总能吸引更多读者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谈波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勇敢、善良等种种失掉的美德。在看似庸常的市井里,正是他们在时代沉浮中还保持着最原初的自我。

谈波在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

《捉住那只发情的猫》小说集里,还收录了谈波早期创作的两篇作品。他并不讳言那是早期模仿出的习作,但在他心中,“无论文学形式变换得多么时髦,贴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写,永远是有意义的”。

谈波感谢奖项,因为这能使更多的人看到他的小说,以及他多年以来在文学上的用心。他说:“写小说这件事,也是寻找知音和互相交流的过程,我愿意跟读者聊聊这些故事。他们喜欢,我讲两句;要是不喜欢,能解释的,我也说说。”

谈波说:“我在工厂里待过,在社会待过,在生活里也待过。虽然现在年龄不小了,但我依然有好奇心,脑海中还会不断地闪出很多念头。我也许会把它们变成小说,今天写不出来,我可能明天写,实在不行就后天,我想,要写出来的话,应该能挺好。实际上,能有这种感觉也不错。”

周嘉宁自述:尽可能去到地图更深的地方

想要写小说集里第一篇《再见日食》是在2016年从纽约回上海的飞机上。当晚是美国大选,整架飞机上的美国人都开着电脑和手机关注投票进程,而我刚刚与朋友们分离,在机舱缺氧的环境下不断落泪。十几个小时后下飞机时,特朗普已经当选。

但我真的动笔去写这个故事已经是将近三年以后,地面出现越来越清晰的裂缝时,我反而想写新世界刚出现在眼前时所感受到的强烈震荡和无穷期待。

伴随着这三部小说的写作过程,进入疫情时代,三年里我反反复复沿苏州河行走,观察水鸟和树木,将重心放在虚构世界,只在现实世界维持最低的能耗。

直到收录的第三篇小说《明日派对》的结尾,我的主人公划着橡皮艇行驶到对岸,也将我从旧的世界中带走,和他们一样行动起来,去对岸看看。

我曾在播客上听到一期北京男孩们回忆外贸市场风云的节目,而我自己的整个青年时代都贯穿着上海外贸市场的兴亡史,从90年代的华亭路市场,到2006年襄阳路市场拆迁。

世纪初的外贸服装文化与流行文化紧密相关,我中学时代只在唱片封套上见过、只在歌词里听过的东西——马丁靴、匡威球鞋、M65风衣,第一次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在我眼前都是在外贸市场。

写作前我采访了几位曾经在人民广场迪美购物中心和长乐路卖衣服的档主。其中有两位真正的“冲浪者”在经历商业化冲刷后,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如今仍在这个行业里。

但我想要写的是那个转折点到来前的一段历史,是第一道长长的浪刚刚出现前,那些初次入海的“冲浪手”和他们曾经拥有的好运。

动笔写这部《浪的景观》是2020年初,之后疫情真正把我困住,于是我有意让我的主人公走出去,去浙江、去山东,尽可能去到地图更深远的地方,经历冒险,看到海。

而我自己也迟钝地意识到,其实早在疫情开始前,我就已经被困住。所以我感谢我的两位主人公,是他们先行动起来,然后也将我带出了沼泽。

我本身是一个习惯视觉记忆和视觉感知的人,在建造一个虚构世界时,也会建造这个世界中的风景,而且因为是自己建造的世界,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规则,雪山、沙漠与湖泊连接,水鸟和大雁在城市中飞行。

周嘉宁在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发表获奖感言。

我乐于将人物放置在尽量完整的风景中,让他们有充足的自由行动的空间。尽管那些风景在我心中如此完整绵延,我不会描述出来,而是通过人物有限的视角,和他们一起感受身处其中的细节。

我用自己的方式爱自然,爱循环的四季、被冻住的浪、被楼顶的大灯照成白色的鸟,我也爱电子游戏中用像素建造的自然,愿意在那里长时间地漫步,在瀑布下面与未曾见面的朋友聊天。

2022年的世界我目前还不愿意用任何事物去比喻或者形容。

感谢刀锋图书奖的主办方和我的出版社。我的主人公为我带来好运。

笛安自述:我对“小说“的审美正在改变

写《亲爱的蜂蜜》最初的契机是很简单的,因为我们身边其实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他/她有过失败的婚姻,带着一个低龄小朋友,但是他/她这个人年纪其实不大,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人生阶段——那么这样的人一定还是会去谈恋爱的,但是他们的恋爱必须处理的一个课题就是那个小朋友。

如何让孩子理解这些,具体到我这个小说而言,就是“蜂蜜”——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该如何理解她妈妈和男主角的关系,如何理解妈妈的恋爱……我觉得这件事本身非常有意思,所以想在《亲爱的蜂蜜》里做一点探讨。在原本的计划里,它就是一个三万多字的小故事,写成长篇也是我起初没有想到的。

这次写作里,真正难忘的事是写得异乎寻常的顺利吧——这应该是我十年来写得最顺利的一本书。

我自己的状态非常放松,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男主角大熊的很多人生过往片段没有提前设计过,就是到了某个瞬间突然知道应该写什么——那种感觉很神奇,就像大熊本人真的在平行时空里给我讲他的前半生,非常多细节,我不想听他还要强行拉着我讲——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和主角们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

我觉得这应该是我所有长篇小说里,我对“情节”花心思最少的一部。这一次我有意识地放弃了讲一个曲折的故事,在会不会编故事这件事上,我认为我已经比较充分地证明过自己了,现在我偶尔会厌倦那些纯粹做情节的技巧。

“小说”总还有很多东西是故事情节之外的,我这一次就想看看当我放弃情节后,我有没有能力用语言构筑与传达出那些“意在言外”的信息。

有读者读到这部小说后会问我,是不是成为母亲后你就放弃了曾经那个尖锐的自己?读者这样的疑问其实让我挺感慨的,因为我总觉得这样的读者并不仅仅是更喜欢我曾经的作品,他真正怀念的,也许是当年看我的书的时候的那个自己。

《亲爱的蜂蜜》编辑王昌改在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代替未能来到现场领奖的笛安发表获奖感言。

我认为我的改变是从很多年前开始一点点显现出来的。“成为母亲”最多是促成这个改变的催化剂而已,并不是最本质的原因。我对“小说”这个东西的审美在改变,这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事情。

我非常意外,而且很开心。非常感谢刀锋图书奖的评委们对这本小说的肯定。写作说到底是件寂寞的事,不过是类似这样的肯定和鼓励让寂寞变得更有意义一些。

同时也感谢所有已经读完了这本小说的读者,你们的期盼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刀锋图书奖全榜单

《毫无意义的工作》

《浪的景观》

《浪游记》

《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亲爱的蜂蜜》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陶庵回想录》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捉住那只发情的猫》

《中国大猫》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