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意思
阮小籍
《40岁读西厢》
1、
邱琼山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曰:空门安得有此?
僧曰:老僧从此悟禅。
问:从何处悟?
僧曰:老僧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这是张岱《快园道古》里“西厢悟禅”的故事。人呐,就是虚伪,明明是小下流,偏偏说是高大上的“悟道”。
“临去秋波那一转”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张生的一句唱词:
“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秋波一转百媚生,不犯罪就已高尚,又何谈无波无澜?
2、
是人,都会有一些见不得光、说不出嘴的小猥琐的小念头,原本与高尚或者下流无关,无须道德绑架。
问题是你我都清楚,说不得做不得,就算数说也要换一种正大光明的方式,就算做也要偷偷的欢喜,至少,不能让别人知道。
比如偷偷的在看《金瓶梅》被别人发现,就说是在研究那个年代的风俗人情。十七八岁在县城读高中,喜欢琼瑶、梁羽生、亦舒、倪匡的小说,晚自习偷偷看琼瑶的《心有千千结》被老师发现,我说是给写《中学生早恋十大害处》找参考资料。
说假话的结果是,老师表扬了我。
之所以对琼瑶的文字如痴如醉,是因为那时候我十七八岁,情窦初开的苦恼让我的青春无处安放。之所以对金庸的武侠无限神往,是因为每个男人都有一个仗剑天涯的江湖梦……
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是我们意料之外和意料之中的必然经历。
3、
袁枚的《随园诗话》里说——
谚云:“读书是前世事。”
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
方知谚语之非诬。
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疑惑。就是为何读书和故人重逢一样,就算是一本新书,只要触动了心灵,只要锥心,就感觉和这本书是早已经相识,说不出的自然,说不出的温暖,说不出的惊喜。
那是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这世上,有些书,有些事,有些人,都是初相识,却仿佛故友重逢。
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故人,即是过去的、老旧的、错过的人,即便重逢,也都是“人成各,今非昨”,何如不见?何苦期盼?何必回忆?
还是袁枚看的清楚——毛俟园广文有句云:“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既然已迟,何必再读?既是故人,何必再念?
人过了四十,就不要去读《西厢记》之类的书了,徒惹烦恼而已。
竹林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