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花花似梦 女人如花花似玉的意思
推荐:汉代人连皇帝都是穿的开裆裤,你敢穿越过去吗?
文/刘娟
【作者简介】刘娟,笔名拂尘,现居河北保定,喜欢唱歌,喜欢写写画画,喜欢一个人行走,愿用诗意的笔,抒写浪漫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最喜欢一首歌:“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别问我花儿是为谁红……”
一曲红楼,写尽了红尘女子的风姿绰约,却道不尽她们的悲欢离合。隔着岁月的风尘,这些大观园中的女儿款款走来,宛如时光花园中的百花仙子,婉约了几世的风情,是离殇,还是前世之约,群芳诸艳,几多轻愁……
南宋词人刘克庄的《卜算子》中写道:“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枝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这恰是“群芳诸艳”的真实写照。
若论中国女性的知音,非曹雪芹莫属,他秉承了古代文化的精神,首次以“花”与女性的天然联系来构思,巧妙地以花名人、喻人,这是《红楼梦》运用花的形象的第一种艺术手法,借以暗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曹雪芹起名的手法非常巧妙,主人与丫鬟的名字与花有关的大约有五十人。如迎春、探春、文杏、藕官等。以花的品性命名的如贾芳、袭人、翠缕、李纨等,更不说大观园里我们所熟知的黛玉、宝钗、晴雯、香菱、王熙凤,还有宝琴、史湘云、袭人等等,其人与花的命运,是怎样的令人赞叹与唏嘘。
《红楼梦》第五回这一全书总纲里,曹雪芹匠心独运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太虚幻境,一群仙姿绰约的女孩自由快乐地生活,恰如“自在飞仙”。宝玉“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稀逢,飞尘罕到”,他的内心真是欢喜万分,一位花一样的仙女飘然而至,用一种极其美妙、如梦如歌的声音说道:“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思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春山”,即是百花盛开之地,“香”者,便是花之魂魄。宝玉惊诧间,警幻仙姑又带他看另一处仙境,“但见画栋雕檐,珠帘秀幕,鲜花馥郁,异草芬芳”,也许在曹雪芹心中,只有这样不染纤尘,馥郁芬芳,喜乐吉祥的地方,才适合他心目中纯洁温婉的女子生活。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曹雪芹深深地知道,女儿的人生际遇恰如鲜花般“随逝水”、“委芳尘”,《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与这里的“飞花逐水流”遥相辉映,比喻女儿的命运再恰当不过。大观园中的“沁芳溪”,正是凝练的诗句,其淡雅,其芳艳,令人欣赏,也令人哀叹。
曹公借警幻仙姑之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怎能不明白,在那个“男尊女卑,父为妻纲”的旧时代,女儿纵是如花般袅娜芬芳,又有几人懂得欣赏,纵是绚丽地绽放,又怎敌狂风暴雨地摧残,眼前“飞红一片减却春”,令他这个惜花之人怎不“愁如海”?即使留一抹残香如故,却落得“花自飘零水自流”,“零落成泥碾做尘”,令人悲悯,到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名花美人的互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高级审美观,极古老、极独特、极有意味”。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大观园里的这些袅袅婷婷的女儿,与花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这话形容黛玉最恰当不过。自幼年始,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与宝玉相恋却渺茫的未来,注定了她要与泪为伴,“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撒闲抛却为谁”?这是黛玉《题帕三绝》里的诗句,读来怎不令人伤怀。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在宝玉的生日宴上,众姐妹抽签,每个人都有对应的花名。宝钗是国色天香的牡丹,湘云是有“睡美人”之称的海棠;探春是“瑶池仙品”的杏花;李纨是“迎春傲雪”的腊梅;香菱是“百年好合”的并蒂莲;袭人为“富贵贫寒皆能守”的桃花;麝月为“韶华胜极”的荼糜花,等等。拿到黛玉手里的,几乎是最后一支,黛玉默默地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伸出纤纤玉手轻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意味深长。风清,似清风拂过心湖,寓意她人品高洁。露珠似眼泪,象征哀愁,烘托了黛玉伤感的内心,她本就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子来人间还泪的,几多伤情只为一人……
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芙蓉”一词是两者兼指的。芙蓉花生长在陆地,而荷花亭亭于一水间,所以“秋风万里芙蓉国” 指的是木芙蓉,而“出水芙蓉”即是荷花。只有生长在水中的荷花才更易获得风露的滋养,那灵动的气韵,才更符合黛玉诗意、超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因此,黛玉所对应的花即是荷花,也就是水芙蓉。
被曹雪芹称为芙蓉的还有一人,就是晴雯。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里,宝玉为晴雯写过《芙蓉诔》,因而我们知道木芙蓉暗指晴雯。这木芙蓉,虽无荷花的清秀灵动,却也疏朗艳丽,别有一番景致。最特别的是它还有一个别名“拒霜花”,花开过后,萧条冷落的秋冬即将来临,从此群芳凋尽,天地一片苍茫,正蕴含了大观园里众多女儿的悲情命运。
若论“艳过群芳”,当属薛宝钗,她在宝玉生日宴上抽到的是一枝牡丹签,上有题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罗隐所写的《牡丹花》中的诗句,牡丹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时雍容华贵、清香四溢,被盛赞为“花中之王”。诗人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将牡丹和杨贵妃融合在一起吟诵,《红楼梦》中也多次出现将薛宝钗比作杨贵妃的诗句,比如第二十七回的篇目,用的就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她有杨贵妃的气质,仪态万方,非常符合封建社会女人的标准,同时“无情”地执行和信奉封建道德,因此被作者称为群芳之冠,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虽然她最后如愿以偿和宝玉结为夫妇,但宝玉心心念念“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因此最后看破红尘,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为伴,薛宝钗终落得个一厢情愿,独守空房,也是一出悲剧。
若说和黛玉有着相同身世和经历的,当属史湘云,但她性格开朗,活泼风趣,诗思敏捷不亚于黛玉,又得到宝姐姐的爱护,所以她并没有黛玉感怀身世凄凉的悲戚,因此在大观园里比黛玉受欢迎。她抽到的是一枝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四个字。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娇艳动人、楚楚有致,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而“睡美人”的美誉,则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的记载:唐明皇登奇南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妙喻令众多文人墨客争相歌咏传颂。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写湘云酒醉眠卧芍药丛中,活脱脱即是一幅“海棠春睡图”,因此作者用海棠比拟湘云最是恰当。
引人深思的是海棠签上的解语:“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恰与判词里所写的史湘云夫妻离散、晚景孤凄相暗和。而“梦”在《红楼梦》中却有不好的意象,例如贾府的败落用“南柯梦”暗示,这里的“香梦”恐怕是说湘云虽然“配得才貌仙郎”,然而终不免是好梦一场,“云散高唐”。
一部红楼,一群花一样的女子,虽如花般绚丽芬芳,终是随风凋零,都逃不过“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宿命,引无数读者在无限怅惘中追思嗟叹。所谓苦苦追寻的爱情,恰如镜花水月,一场清梦。“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把对理想社会的真诚祝愿,都融入第一百十六回的宝玉“得通灵幻境悟仙缘”。在幻境中,宝玉看到曾经生活在身边的女孩一个个飞升为仙女(这正照应了第五回的描写)。她们生前饱经磨难,死后却进入仙境,同享福乐太平,这是多么美好的祝福,值得为作者称赞!在曹公心中,大观园中的女儿冰清玉洁,婉约多情,怎能被污浊不堪的社会玷污、摧残,这个肮脏的世界本不属于她们,只有在清灵宁静的仙境,才能葆青春靓丽,享喜乐清平。那里花海云天,祥和澄明,没有尘世的纷扰,恰是“花开花落有时尽,自在飞仙无穷期”。
《红楼梦》真的是一首为那些生如夏花般绚丽却生命短暂的女性所写的悲歌!那如梦如幻,如泣如诉的歌声又在耳边回响:……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开花谢终是空,缘分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
(《红楼梦》与花:女人如花花似梦)
《红楼梦》里甄士隐一路狂跌的命运
运河名园水西庄:《红楼梦》中著名的大观园原型?
南宋哪位皇妃被俘后,又侥幸辗转回到南方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