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青铜时代 王小波青铜时代读后感

时间:2023-05-02 03:0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916 评论:0

王小波的作品思想很深刻,不仅带有很强的哲理意味,而且对现实和人生进行了黑色幽默式的讽刺。就是因为这黑色讽刺和性描写,他的作品始终无法进入到教科书中。另外,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关于性的问题,虽然写得很唯美或妙趣,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可能未必能读懂。

在他经典的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里,这种象征和黑色幽默手法运用得很多,无论是现在,还是那个年代,这都被认为是非常惊世骇俗的。比如“那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那段;比如“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那段;这种描写思想上的反叛精神的文字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再比如文革时期,为了捞起一个水中的电线杆而把一条人命葬送这个事,就充分体现出他对当时人们思想麻木不觉醒、不以人为本的批判和讽刺。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人民集体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权利或诉求,都要服从于集体。

王小波的爱人是李银河(后来成为著名的性学研究者),他俩很早就发现中国社会中人们对性的避讳、无知和谈性色变问题。因此,在作品中,他仿佛是刻意加大了对性的描写和揭露。当然,王小波对性的描写非常艺术化,甚至可以说具有很强的浪漫色彩。比如在《黄金时代》里,王二对陈清扬的那段描写,起因是源于二者对当时社会人们对“破鞋”的错误认知和偏见。为了纠正这一偏见,王特意把小说写得富有情趣,二者关于对性的理解和共鸣也被隐含地写成了“伟大的友谊”,有趣且富有哲理,也从侧面揭露了当时人们对性的无知,以及内心深处明明有对性欲望的渴求但却不敢表达和启齿的惺惺作态。

王小波是真实的,就像他和李银河的爱情一样。他们敢爱敢恨,敢于把对性的认识和理解付诸于行动,而不是像当时的很多人那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他塑造的人物王二和陈清扬其实代表着王本人对性的态度——光明正大的恋爱,直接了当地享受性。但正是由于小说中大量关于性的描写,王小波的书籍曾一度被当做黄书,出版社不给出版不说,还被扣上了淫书的帽子。这完全是对王的误解,也是对伟大作品的侮辱和损害。

坚持自我个性、保持思想独立、明辨是非拒绝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王小波所塑造的人物身上具备的人格特征,针对当时那个愚昧落后的年代,也是王小波洞察先机,给我们的人性上的最好的一课,即任何时候,都不要随波逐流,应坚持自我,坚持真理,不被现实和他人所蛊惑、引诱。在王小波看来,一个不坚持自我,坚守人性良知,只会盲从服从的人,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资格。

王小波的作品由于性爱描写多,虽然在当时成了出版的很大阻碍,以至于至今也没能进入教科书,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小说成为伟大的作品。十年、二十年、半个世纪过后,人们理解了王小波的思想和旨趣,一步步地接纳和接受着他的作品。他一生追求有趣、真实、自我,甚至不惜与当时的大环境对着干,作为后来者,这些精神我们应该好好地传承发扬,像王一样,做一个不世故、不虚伪、不庸俗的时代新人,这样才能不辜负他对中国文学做做出的杰出贡献。

现在,王小波的作品早已出版,三部曲由于发行量奇好,还一版再版,可见人们对他的喜爱,甚至出现了王小波热现象,后世的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受到过王的影响。为何如此呢?因为读者和其他作家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找到了人性的共通和思想的共鸣之处,读懂了好的文学给人带来的莫大的精神疗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