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撒哈拉沙漠 三毛住撒哈拉沙漠哪里
三毛,1943年3月出生于重庆,为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人。1948年跟随父母移居台湾。1967年远赴西班牙留学,之后去了欧洲许多国家。
1973年与荷西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的首府拉庸,在这里她写下了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也就是这本我很喜欢的书——《撒哈拉的故事》。
这片经常出现在我梦中的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质荒漠,位于非洲北部,这里气候条件极差,不适宜居住。
而西撒哈拉,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在非洲的西北部,濒临大西洋。
在撒哈拉沙漠的历史上,不得不提公元8世纪这段历史。由于阿拉伯人的入侵,带来了骆驼,使得贸易可以穿越沙漠往来。当时的阿拉伯人征服了撒哈拉、柏柏尔、摩尔等原住民,最终以伊斯兰教为统治地位。
15世纪起,西班牙和葡萄牙纷纷介入插手当地穆斯林部落的纷争,并寻求时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1975年,西班牙撤离了西撒哈拉。后1979年,毛里塔尼亚放弃了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主权。
西班牙人撤离西撒哈拉后,当地的西撒人民解放阵线为了寻求独立,与摩洛哥政府进行了长达15 年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到1991年9月。
也就说三毛和荷西定居西撒哈拉的时候,西撒哈拉长期处于动荡的武装冲突的环境中。
虽然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但在三毛心中却过起了“桃花源”般理想的生活,而让这段生活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在于,他和荷西动人的爱情故事。
哪怕生活再苦,但得了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相守着。与所爱的人,在她喜欢的沙漠,过着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的生活,简单而美好。
看完这本书后,我也更了解三毛这位女子,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为她的文字着迷。从她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富有内涵,个性鲜明的女子。
在《撒哈拉沙漠》这本书里,主要讲述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以及婚后的故事。以及三毛在陌生的坏镜中,从起初的难以适应到习惯,并热爱自己在沙漠里的陋居。
也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她对婚姻的态度,她深爱着荷西,也热爱着生活,并将两者打理的有声有色。另外书中也谈及一些风土人情,与荷西的朋友们以及邻居相处的事情。
书中,她描写生活着的房子。“这个房子其实不必走路,站在大洞洞下看看就一目了然了。一间较大的面向着街,我去走了一下,是横四大步,直五大步。另外一间,小得放下一个大床之外,只有进门的地方,还有手臂那么宽大的一条横的空间。厨房是四张报纸平铺起来那么大,有一个污黄色裂了的水槽,还有一个水泥砌的平台。”虽然房子是那样破旧,但她会利用一切材料,布置后温馨、漂亮,特别是将动物的骨骸挂在家里,毯子的搭配,来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风格。
她也描写荷西不在家时的生活:“结婚前,如果荷西在加班,我就坐在席子上,听窗外吹过如泣如诉的风声。家里没有书报,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吃饭坐在地上,睡觉换一个房间再躺在地上的床垫上。墙在中午是烫手的,在夜间是冰凉的。电,运气好时会来,大半是没有电。黄昏来了,我就望着那个四方的大洞,看灰沙静悄悄地像粉一样撒下来。夜来了,我点上白蜡烛,看它的眼泪淌成什么形象。”即使一个人,她也能惬意地听风声,也能无所事事看蜡烛淌眼泪淌成什么形象。
这间在撒哈拉城外坟地里的陋室,后来引了无数读者特意寻访。而《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的真正的魅力,我想不仅仅在于三毛与荷西的爱情。
更多的是三毛写出了作为女性的她,有自己的思想和决策,时刻保护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有主见同时又乐于助人,她有爱心又有胸怀去接纳,她还有勇气去拒绝,她爱自己的丈夫,她忠于家庭也忠于自己。
她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进书中,写得美好而令人憧憬,我深信她是一位奇女子。
撒哈拉沙漠是她的生活,也是她放飞梦想的地方。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撒哈拉沙漠,它又在哪里?
作者简介:年锦瑟,文艺女青年一枚,向往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