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古诗配画
临近年关,北京、辽宁大连、山东等多地发布今年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大连部分区域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7点至23点均可燃放烟花。全国部分地区在规定时段内可燃放。
呼吁解禁燃放烟花爆竹近来是舆论关注的重点问题,这种声音并非只体现在说说而已。在2023年元旦的跨年夜,从微博热搜到微信朋友圈再到抖音,都可以刷到各种各样的放烟花动态,这里边,有自己亲身放的,有羡慕别人放的,还有随意放烟花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所以,放烟花实际上已经从线上议题转为了线下行动,而一律禁放、不予讨论已不符合公共情绪和公众诉求。
在南都关于燃放烟花的相关报道中,评论区大概是对民意的部分反映。支持燃放的相关评论合计获得网友过千的点赞,而不支持的评论点赞数在百数左右。
呼吁解禁放烟花,尤其是想要在今年春节放烟花出于这样一种理由——三年疫情终于迎来尾声,这三年,大家都不容易,迫切想要通过烟花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不管是“烟花中的硫磺可以杀病毒”,还是“打压传统文化,发展洋节”,抑或是“我们的孩子都不懂什么叫‘爆竹声中一岁除’”,种种话语资源本质上都是为放烟花所做的正当性辩护。它可能是非理性的,可能是不讲究科学的,但无法否认的一个现实是:我们的确已经很多年没有放过烟花了,以至于在某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再见烟花会有一许感动。
此前,全国各地禁放烟花成为共识当然是有理由的。首先是为了环保,燃放烟花推高了空气中的PM2.5浓度,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高浓度污染。其次是安全问题,有不少未成年人因为燃放烟花,炸伤自己或他人,另外也存在火灾隐患。最后是噪声,长至凌晨2点的爆竹声,令人无法入睡。
但此一时彼一时,公众对燃放烟花的共识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进行动态调整。这并不是说,要忽视上述的种种问题,而是可以就燃放烟花的负面影响,考虑有没有机会尽可能将其降低,从而形成支持燃放和禁止燃放人群的最大公约数。
辽宁大连的通告显示,控制燃放区域以及之外区域,除夕燃放烟花爆竹不限时。控制燃放区域允许燃放时间为腊月二十三、除夕至正月初七、正月十五,每日7时至23时。这对控制污染和噪声相信有一定帮助。其实大连的政策较为宽松,如果某地将控制燃放的时间仅定为除夕23时-24时,风险会大大降低,恐怕多数人也没有意见。
呼吁解禁放烟花当然不是要放弃环保,原因之一是人们突然发现“年味”变淡了,而关于“年”的由来,那只“年”的怪兽的传说,正在从传统文化中退场。为什么要过年?好像仅仅是因为法律规定了要过年,而文化如果仅仅是记录的,而非实践的,那此种文化的命运看起来注定是要在时间的长河中褪色。
要不要放烟花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要放烟花而做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2022跨年夜,有人在长沙骑车穿梭于街道中放烟花,有人拿着点燃的烟花对着路面,这些行为对公共秩序和他人安全造成威胁,不值得提倡,应该依法处理。
2023年元旦,山东东营市东营区潍坊路一家烟花爆竹销售点老板告诉媒体,他的店子卖出了约7万元的货,销售情况特别好,店子一直营业到凌晨3点左右。“我做了这么多年烟花爆竹生意,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火爆的情况。”这是公众对解禁燃放烟花愿望的一个缩影,值得各地好好讨论。而如果讨论的结果依旧是禁止,也应该把相关的理由跟社会详细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