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时间:2023-05-02 04:3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084 评论:0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他采用倒叙、补叙、插叙等方法,艺术加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结果一炮而红,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故事讲是青年阿尔芒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是当时巴黎红极一时的名妓,在一切光环的包围下过着放荡奢华的腐烂生活,深受男人的爱戴。但在这金色帷幕的背后是她痛苦的生活,空有美丽的躯壳却没有灵魂,表面的灯红酒绿实际是行尸走肉,在放荡、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现实。

茶花女

首先是“茶花女”玛格丽特,身处在物质财富消耗巨大的戏剧化名流交际圈之中,鲜花宝马、歌剧珠宝对“茶花女”玛格丽特来说并非是一种满足虚荣的炫富手段,而是一种维持生活的必备品,就仿佛骑士的世界需要战马和铁剑一般自然。而相对于世俗女子用“巧笑美目”来博取爱情,她却用这些来营生,可这也像战场上战士将杀人当做一种荣誉一样。

显然玛格丽特所处的世界是扭曲的,可是这也是光鲜亮丽的世俗世界背后必然的一种存在。战争莫不是一种杀戮的罪恶,但保家卫国却是一种荣誉。当那些贵妇人一边鄙夷她,一边“暗暗羡慕那些女人轻易得到的快乐”之时。玛格丽特就在世人给予她冷眼的同时嘲笑那个道貌岸然的世俗。

其实玛格丽特也是支撑起这个光鲜世界的一根卑微的支柱,在满足了上层人的肉欲和虚荣之后她们却注定被他们无情地抛弃。然而当她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像是建筑工人看着眼前已然筑成的高楼大厦。

至于阿尔芒,他虽然痴情,但个人并不觉得他是悲剧的铸造者,虽然他从心底里或许是包含着对玛格丽特万分的激情和爱意,可是这相对于玛格丽特来说其实并不特殊,她身边不缺那些爱她痴迷,有钱有情的男子,可是她却把阿尔芒当做了她寻求的那个“超脱的男子”,她认为他是“一个热情而幸福的青年”,并试图把他变成她“在喧闹的孤独中呼唤的那个男人”。然而她也承认,她在他身上所喜爱的,不是他现在的“这个人”,而是他应当成为的“那个人”。这一段独白,显而易见地表明了她期望拥有真正的爱情来达到自己感情世界的一种救赎,而阿尔芒的爱情正是她得到爱情救赎的一根难能可贵的稻草。

阿尔芒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是跻身于名流利场之中其自然是被这个世俗所承认的,在这个道德表壳不允许被撕破的模范世界中,居民莫不是要遵守一个限度和一种秩序,虽然当情欲不可遏制之时可是去花街柳巷也可以找寻令人慰藉的情妇,但这仅仅是一种人们熟视无睹的“潜规则”,而作为这种“潜规则”唯一可以存在的条件便在这个“潜”字,它的底线便是不能浮出水面,由此这种潜规则的底线就成了一张“疏而不漏”的天网,想要浮出水面的所谓的“孽恋”最终只能落得悲剧的下场。

文中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父亲说:“您相信我曾把这种爱变成我一生的希望、梦想和自赎吗?”显然玛格丽特这种对爱的救赎抱有的极大的期望走向绝望的必然性最终使她成为了悲剧的铸造者。

当然倘若故事以两人阴阳相隔的主线告终,那么《茶花女》便会逊色很多。而我以为正是后半部在玛格丽特对爱的救赎绝望之中萌生起来了的另一种救赎,使得《茶花女》最终成为惊世之作。

在阿尔芒的父亲的劝说之中,玛格丽特无不听到的是一种绝望,而这种绝望之所以令人心碎正是因为它是一种既存的事实。阿尔芒以及他家人的人生和玛格丽特显然无以为继的卑微爱情显然成了她的“鱼和熊掌”,面对这种结局必然的抉择,读下去的时候,必然是悲哀的。可奇异之处在于这种必然性的抉择俨然成就了玛格丽特本真的一种救赎。

正如玛格丽特的日记中写道:“杜瓦尔先生对我讲话时的慈父般的态度,他在我身上唤起的贞洁情感,我即将赢得这位老人的尊敬,以及我确信今后也会得到您的尊敬,这一切在我心中唤醒的高尚思想,让我从未领略过的圣洁的自足感发出声音,并在我的眼前显现。我想到有朝一日,这个为儿子前程向我恳求的老人,会告诉他女儿,将我的名字作为一个神秘朋友的姓名放进她的祈祷中,想到这一情景,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了。”

可以说玛格丽特的殉难是为了爱情而超越爱情的饱受磨难的涅槃。可是个人看来她莫不是一个无可厚非的“自私”的殉难者,她并不顾及阿尔芒决定和期望反而毫不留情地将自己和阿尔芒的爱情送上了光明的祭坛,用虽然必将凋亡但此时依旧鲜活的爱情换来了自己心灵的涅槃,这一种救赎莫不是自私的,然而也正是由于她牺牲了宝贵的爱情的这种自私使得她的救赎但最终得以进行。

反观玛格丽特的人物设定,这显然是带着悲剧性的,虽然被上流的伯爵贵族如星月般追捧,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可是她们却是这个社会的异类,并且精神上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就连同类也相互看不起,正如普吕当斯所说,“她就是这样的女人,用钱换取她的爱就可以了。”既然如此,那么她想要从精神上脱离这种卑贱感和商品化,注定她就需要救赎。然而这样脱胎换骨的救赎换来的必然是抽筋剥皮的苦痛。而《茶花女》的悲剧性正在于她的自我救赎是通过牺牲自己唯一珍视的爱情为代价的,而恰恰是她所珍视的这份爱情让她萌生了这种自我救赎的念头。如此戏剧性的爱情和救赎的交织最终就成就了这部经典。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这句诗也许可以用来概括茶花女这凄美的一生。活着,就要灿烂、奔放,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像夏天盛开的花那样绚烂旺盛,勇敢去追求自己的价值;面临死亡,面对生命向着自然返归,要恬然,像秋叶般悄然地让生命逝去,不必轰轰烈烈,更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