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技进步与对策录用

时间:2023-05-02 08:1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822 评论:0

  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也是宁波市面向未来确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本文在阐述宁波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科创视角出发,对宁波新材料的基础现状进行了调研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从空间承载、平台引领、科技攻关、主体培育、生态优化等方面对宁波加快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宁波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的重要意义

  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是宁波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承接国家及浙江省创新战略,充分结合自身基础优势以及未来创新进位方向,市委政府综合决策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一)纵观国内外,新材料创新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力量

  新材料是许多相关领域技术变革的基础,也是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颠覆性、引领性的重要作用。美国的材料基因组计划、欧盟的石墨烯旗舰计划、日本的创新制造战略计划和德国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计划,将新材料重点布局在新能源、信息、汽车、海洋等各自优势领域和战略支柱产业。尤其在当下产业高度集中、技术垄断加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材料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必由之路。

  (二)着眼战略全局,发展新材料已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范畴,也是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建立创新优势的重要目标

  2009年,新材料成为我国大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进入国家层面战略规划范畴。近年来,相关部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促进了我国新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和宁波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均提出“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的规划目标,《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新材料领域的发展作出部署。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为新材料创新发展谋定了顶层规划和长期战略部署,同时为宁波以新材料为主要领域建立创新优势奠定了政策基础。

  (三)从城市发展看,新材料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催生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资先导

  新材料的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宁波新材料产业总体规模全国领先、发展态势良好,是全国7个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在稀土磁性、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未来,新材料作为优势领域,势必成为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新企业涌现的重要策源领域。

(来源:中机院)

  二、宁波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的基础和短板

  (一)宁波新材料领域科创基础

  产业竞争基础有优势。2020年宁波全市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4.6亿元,占浙江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的30.3%;磁性材料、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92.28亿元、426.58亿元、620.18亿元和299.51亿元,占全市新材料工业总产值的66.15%。绿色石化、稀土磁性材料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MDI、ABS、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石油树脂等多种化工新材料的产量规模居国内第一。中高端铜合金、高精度锌白铜带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5%和70%,粉末冶金零件加工能力居全国首位。

  科技创新供给有突破。近三年宁波市共立项支持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124项,占总立项数的35.0%,财政补助总额达6.92亿元。项目集中在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金属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等领域,研发成果广泛应用于绿色化工、汽车零部件、高端模具、集成电路等“246”产业领域。如东方电缆的“光电复合海缆”,长阳科技的“膜材料”,伏尔肯的“动密封陶瓷材料”、江丰电子的“超高纯铜材”等项目,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极大提升了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和产出不断提升,2020年,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2.00%,较上年提升0.04个百分点,近三年共有58项新材料领域成果获科技奖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2项、市级43项。

图1 相关科创领域重大专项类别分布图 来源:中机院

  创新主体培育有梯次。企业主体梯队方面,新材料领域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2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7家,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十强,上市企业达19家,涌现了万华、博威、金田、激智、金瑞泓、江丰电子等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企业创新载体方面,新材料领域拥有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9家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同时,已建成市级及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科技孵化机构2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家,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链条孵化体系。

表1 新材料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分布 来源:中机院

  创新资源集聚有效应。创新载体方面,目前甬江实验室已获批浙江省实验室,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2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达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建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西北工大宁波研究院等2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逐步成为高端创新资源的蓄水池。创新人才方面,全市新材料产业从业人员约6.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约0.7万人,技能人员约2.2万人,累计吸引集聚薛群基院士、柴之芳院士、黄维院士等7位两院院士、237名高层次人才和72个高端创业创新团队。

  (二)宁波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待补足的短板

  一是缺乏战略性重大科创平台。根据中科院的长三角创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人才及成果主要集中在合肥、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则集中在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而宁波目前尚未有国家级科创平台布局。

  二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通过对宁波市重点产业链的梳理,发现材料已成为各个产业的共性制约因素,比如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高性能聚烯烃材料、聚氨酯树脂、氟硅树脂等基础材料缺失;在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光学电子、机器人、智能成型装备领域,缺乏先进粉末、功能元器件用有色金属等关键配套材料等,导体光电子器件、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第三代半导体单晶衬底等关键材料的制备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创新带动能力有待提升。从龙头企业来看,对比深圳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材料的每条细分产业链上均有5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宁波市相关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数量仍然较少,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创新成果供给能力有待提升,近十年宁波新材料领域专利申请量为7.5万件,而深圳为29万件、广州为14万件、南京为11万件;各市申请量前10的申请人中多为大型工矿企业和高校院所,宁波专利主体分布较为分散,缺乏创新龙头。

  三、宁波加快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提升产业创新空间

  一是高水平建设新材料科技城。提升新材料科技城的创新资源集聚度,加大研发机构引进力度,抓住国家、省实验室布局机遇,加快引进若干高端科研机构,形成创新平台集聚效应。发挥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溢出带动作用,结合区域新材料产业领域特色,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区一特”的专业化园区发展格局。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新材料创新功能单元建设,谋划打造“中国碳谷”,打造新材料科创策源地。二是加快细分领域高新园区建设。聚焦生物基芳香高分子、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化工合成材料,加快建设宁波石化区化工新材料基地;聚焦减反射膜、增透膜等功能膜材料,推进江北膜幻动力小镇建设;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硅晶圆、光刻胶等,打造北仑芯港小镇;聚焦超高纯金属靶材,建设阳明工业研究院产业基地;聚焦高强高导铜合金、轻质镁铝合金等特色金属材料,建设鄞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聚焦光电集成电路、半导体衬底及外延片等关键材料,推进杭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聚焦医用植介入、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等,建设慈溪前湾生物医用材料基地。

  (二)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

  一是加快建设甬江实验室,聚焦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先进高分子与复合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等重点领域方向,举全市之力建设成为国家新材料领域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快激发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驱动效能,推进现有产业技术研究院边建设、边产出,促进研究院与企业的合作,鼓励产业技术研究院向省级以上争取科研项目,往宁波市外拓展业务,探索内生“造血”机制,培育若干个实力强大、品牌响亮、效益显著的高质量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是壮大新材料创新梯队,调动企业主体、高校院所的积极性,遴选一批高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三)加大新材料领域科技攻关

  一是推进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新材料主攻领域全覆盖,围绕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关键战略性领域的高端、高附加值新材料研发需求上系统化布局。二是强化创新全链条部署。从基础研究策源开始,着力提升“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迭代发布新材料领域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材料首批次清单,完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加快提升“从1到N”的产业转化能力。三是加强新技术场景应用。主动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探索形成国家级项目宁波转化落地的机制。完善自主创新产品推广推荐机制,推进终端产品与产业链上游企业协同开展应用。

  (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能力

  一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链。建设高水平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计划部署,依托中石化、万华等一批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联合行业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共同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或宁波分中心。二是优化创新孵化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服务综合体标杆。推动建设新材料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平台,建设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三是加快培育新材料创新人才,集中资源引进一批国际一流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科研团队。加大新材料领域产业技术骨干人才引育,探索“技术高管”“产业教授”制度,推动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与研究院人才联合培养。

  (五)打造科创高地活力生态

  一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特别是对能耗、排放、土地等资源要素,争取国家、省的单列支持,加强市内指标统筹和综合平衡,推动项目落地。做好三类工业用地规划布局,新增三类工业用地优先布局科创高地项目。组建新材料高端智库专家团队,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二是完善落实配套政策,加强对重点项目、科创平台、人才计划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前沿研究等的财政科技投入。三是探索开放合作新机制。主动参与科技创新长三角共同体建设,加强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重点城市资源共享、开放合作、人才交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新材料产业、技术、人才国际国内交流活动。(作者:黄文琦 潘挺雷 郭腾)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产业规划咨询,成名于国家级新城新区规划全链咨询。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托管近20余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