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泡沫经济 泡沫的寓意和含义
泡沫经济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宽松的流 动性、乐观主义思想和理性悖论等三个方面。
(一)宽松的流动性是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土壤 国际上几次著名的泡沫经济,如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 本次金融危机和日本 20 世纪 90 年代泡沫经济,前期都是宽松的 货币政策、泛滥的信贷政策引发了股市、房地产泡沫和投资热, 2 而泡沫破灭的时点都发生在通胀上升、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时 期。尤其是在转型期,企业由于投资传统产业的回报率下滑,倾 向将资金配置到短期增值的资产领域。日本企业 1985-1990 年间 获得的 405 万亿日元融资,64%投向了金融资产。与此同时,伴 随股票、债券、房地产、土地等抵押品价格的上涨,银行放贷意 愿上升、审贷标准下降,信贷容易流向低效项目和资产领域,这 些错配的信贷资产将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政府在转型期也容易 将高增长作为常态,在经济下行期采取扩张需求的宽松货币政 策,进一步吹大资产泡沫。最终,经济将出现虚假繁荣,而虚假 繁荣下的过度消费又会带动消费品价格出现上涨,使得货币当局 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结果刺破了泡沫。 流动性对资产泡沫的形成,既与货币总量有关,也与名义利 率偏差产生的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有关。即在通胀下行 甚至通缩阶段,公众易将名义利率下降理解为货币放水,追求资 产市场高收益投资,结果是资产价格上涨,日本 1980 年到 1987 年间,名义利率从 9%下降到 2.5%,结果股票价格翻番,其实此 时实际利率从-0.2%上升到了 3.4%。而在通胀高企时,尽管名义 利率很高而实际利率并不高,公众易将名义利率上升理解为货币 紧缩,抛售资产导致泡沫破灭。
(二)乐观主义情绪与泡沫经济相伴生 。“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两根阳线改变观点,三根阳线改变信 仰”。尽管每一次泡沫膨胀的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投资者通常会 一次又一次用“新时代”描述和解释“这一次不一样”,对未来 3 存在过分乐观的预期,无视泡沫破灭前的相似征兆。在本轮金融 危机之前,宽裕的流动性环境、次级贷款者和退休人员对新住房 的需求,使得美国几乎没有人相信房价将大幅下跌以及 MBS 产品 会发生违约。 此外,公众还容易受到媒体舆论的影响。比如,权威报纸关 于“4000 点才是 A 股牛市的开端”的判断、大量关于“改革牛” 及投资股市暴富案例的报道,等等,其作用正如消费品的广告一 样,强化了公众的乐观主义情绪,并诱使公众去购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