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蕃愿扫除天下的赏析

时间:2023-05-02 10:0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688 评论:0


五侯死后,汉桓帝、汉灵帝继续纵容其他宦官为非作歹。宦官侯览在担任中常侍以后,贪赃枉法,受贿巨万。当时由于内忧外患,朝廷府库空虚,朝廷向百官公卿借贷。侯览向朝廷进贡五千匹缣(jiān)帛(绢帛),因而被封为关内侯。后来又因为曾经参与铲除梁冀的密谋而被进封为高乡侯。当时还有个小黄门段珪和侯览产业相邻,他们都纵容宾客为非作歹,祸害乡里,劫掠行旅。当地官员滕延把这些害群之马都抓起来从重治罪,杀了罪大恶极的十多人。侯览、段珪闻听宾客被杀,怒火中烧,诬告滕延枉杀无辜。昏庸的汉桓帝竟然将滕延罢免。侯览等人更加放纵。侯览之兄侯参担任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市)刺史期间,稍微富裕的民众都被他诬陷谋反而杀害,家产则被抄没,实际上就是到了他侯参的腰包。后来太尉杨秉得知侯参的恶行,就向皇帝参奏了他。朝廷下令将侯参用囚车送到京城,侯参自知罪孽深重,在路上就自杀了。当时的京兆尹袁逢在旅舍检查了侯参被查扣的家产,有三百多辆车,车上都装满了金银珠宝。侯览因而被免官。但是,时过不久,侯览再次复职。汉灵帝时,侯览母亲去世,侯览大兴土木为母亲营建坟墓,还提前给自己修建了豪华的墓地,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礼制。被地方官员检举后,侯览不仅把地方官员的奏章给扣压下来,还倒打一耙,诬告正直的官员结党谋私,引起了党锢之祸。侯览前后夺人宅所三百八十一处,夺人田地一百一十八顷。一直到熹平元年(172年)才恶贯满盈被揭发,侯览自杀,党羽也被治罪。

汉灵帝时,中常侍张让被封为列侯,权势熏天,甚至他的家奴都卖官鬻爵。扶风人孟佗家境殷实,极力巴结张让的家奴,张让的家奴都对他很感激。后来张让的家奴们说:“阁下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吗?我们一定尽力而为。”孟佗说:“我也没有别的奢望,就希望你们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向我下拜一次。”众家奴说:“这有何难?”当时去巴结张让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经常有数百辆车停在张让家门口。孟佗来到张让门口,前面已经挤了一大堆人,大家都急于见到张让,根本没人给孟佗让路。这时张让的家奴看到孟佗到来,主动迎上来,拜倒一片,然后就和孟佗共乘一辆车进入张让家门。那些巴结张让的人不知道孟佗什么来路,以为他和张让关系密切,纷纷向孟佗行贿,孟佗狠狠地赚了一笔,然后拿出银子来贿赂张让,张让大喜,就推荐孟佗做了凉州(治今甘肃张家川县)刺史。

这些黑暗腐朽的行为,引发了众多正直之士的不断抗争。士人抗争的首要途径就是通过品评公卿,也就是利用舆论的力量来影响朝政。当时的太学拥有数万名学生,这些青年才俊仗义执言,挥斥方遒,太学成了京城舆论的中心。太学生郭泰(字林宗)、贾彪(字伟节)与正直官员李膺(字元礼)、陈蕃(字仲举)、王畅(字叔茂)等人,成为士人的领袖。他们被士人称为:“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后汉书》第2186页)他们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通过“清议”来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表彰正直的官员,成为与黑恶势力抗争的中流砥柱。公卿大夫对他们的品评,也都很看重。这些正直的士人领袖拥有着很高的声望,人们纷纷以被李膺接待为荣,甚至称之为“登龙门”。有一次颍川(治今河南禹州市)名士荀爽前去拜访李膺,并且为李膺驾了车,回家以后非常高兴地说:“我今天终于为李膺驾车了!”还有其他一些名士,也受到士人的尊敬,被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 “八厨”的称呼。窦武、刘淑、陈蕃被称为“三君”,是说他们可以做一世的楷模。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被称为“八俊”,说他们都是一世俊杰。郭泰、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被称为“八顾”,是说他们都能用德行来引导别人。张俭、岑晊(zhì)、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被称为“八及”,是说他们能引导世人追踪俊彦豪杰。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被称为“八厨”,是说他们是仗义疏财的人。舆论的力量对各种黑恶势力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士人的抗争还表现在直接与黑暗势力相对抗方面。南阳名士朱穆一贯刚正不阿,与黑恶势力进行着不断的抗争。早在梁冀当政的时候,他就多次以激烈的言辞劝谏梁冀,梁冀不禁对他说道:“难道我就一无是处?”永兴元年(153年)黄河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冀州(治今河北柏乡县北)受灾尤其严重,朱穆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当时有三个冀州籍的宦官担任中常侍,在朱穆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以后就请求拜见朱穆,朱穆一概不见。冀州的官员听说朱穆已经渡过黄河来到河北,有四十多名贪官污吏主动辞职躲避。等到朱穆到任以后,受到弹劾的官员甚至有自杀的。朱穆采取各种措施安抚百姓,捉拿为害一方的豪强盗贼,还多次弹劾贪腐权贵,有不少人都死于狱中。在对黑暗势力的抗争中,司隶校尉李膺成为反对宦官集团斗争中的领袖人物。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为野王(今河南沁阳市)令,因贪残无道,畏罪躲到张让家中。李膺亲率吏卒到张让家中,将其捕获法办。

士人群体中数量最多的是太学生,他们尚处于在野的地位,但是不畏权贵,积极投身于抗争之中。他们往往利用集体的力量来与黑暗势力相对抗。后来冀州籍的宦官赵忠父亲去世,违反礼制用玉衣下葬。朱穆知道后,不仅派人挖出尸体,而且将赵忠的亲属抓了起来。赵忠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向皇帝进了一番谗言,皇帝就把朱穆投进监狱,判他去服苦役。太学生刘陶听说后,纠集了数千名学生前往皇宫向皇帝上书,为朱穆讼冤。刘陶指出这些宦官都是窃国大盗,“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皇帝诏令)”(《后汉书》第1471页),作威作福。刘陶等人纷纷表示愿意代替朱穆去服苦役。皇帝看到众怒难违,只得释放了朱穆。名将皇甫规在战争中立有大功,按说应该封侯。中常侍徐璜、左悺想趁机索贿,皇甫规根本不予理睬。他们竟然诬陷皇甫规接受了敌人的贿赂。昏聩的汉桓帝将皇甫规下狱。太学生张凤聚集了三百多人向皇帝上书为皇甫规鸣冤,皇帝只得释放了皇甫规。

士人甚至有将斗争矛头对准了昏庸皇帝的。白马(今河南滑县)县令李云向汉桓帝上书,对汉桓帝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说道:“汉家天下已经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了,现如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贿赂公行,政化日损,陛下不要当皇帝不像个皇帝的样子!”

面对正义的抗争,各种黑恶势力绝不会主动妥协。士人英勇的抗争,引发了黑恶势力的疯狂反扑。汉桓帝面对李云的批评,勃然大怒,就把李云抓到监狱里严刑拷打。看到李云因逆耳忠言而获罪,弘农郡的属吏杜众也向皇帝上书,他说李云忠心耿耿,应该无罪释放。如果非要杀李云不可,自己愿意和李云同日而死。愤怒中的汉桓帝把杜众也投进监狱。大鸿胪陈蕃、太常杨秉等人纷纷上书劝解汉桓帝。陈蕃说:“李云的话虽说有点冒犯陛下,但本心是忠于国家的。本朝先帝都能容忍臣下激烈的批评,陛下也应效法。如果杀了李云,恐怕天下人都会联想到了比干剖心的情形,希望陛下能够开恩赦免。”对这些解救的努力,汉桓帝更为愤怒,下令将陈蕃、杨秉罢免。最终李云和杜众惨死于狱中。这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黑恶势力开始了更为疯狂的反扑。

影视作品中的汉灵帝

汉桓帝延熙九年(166年),河内郡人张成以占卜而结识了宦官,他大概听说了国家将要大赦,谎称自己推算出国家会有赦令,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故意杀人。当时李膺担任河南尹,就在李膺将凶手抓获后不久,朝廷的赦令果然就颁布了。李膺非常愤怒,不顾赦令,依然将凶手处以死刑。宦官集团以此为借口,唆使张成的门徒上书,控告李膺等人收买太学生,串连郡国学生,互相联系,结成死党,诽谤朝廷,扰乱社会风俗。早已被宦官集团控制的汉桓帝大怒,下诏逮捕“党人”,因此案受牵连者多达二百余人,并让宦官们去负责审理。李膺在狱中,供辞故意牵连宦官子弟,宦官害怕受到牵连,加之太尉陈蕃极力劝谏,外戚窦武也上书请求,汉桓帝才宣布赦免党人不再治罪,但仍将其全部罢官归家,并禁锢终身,永远不许再做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但是,这次的党锢事件根本没有吓到正义的士人,相反,这些被处罚的士人受到了世人的高度景仰,“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汉书》第2195页)度辽将军皇甫规认为处罚党人将自己漏掉是一个耻辱,上书汉桓帝要求与党人同罪。汝南名士范滂也牵涉到其中被免官返乡,从洛阳出发之日,汝南、南阳地区前来洛阳迎接他的车多达数千辆。

汉桓帝去世后,他最后一任皇后窦氏和她的父亲妄图专权而立了年少的汉灵帝。汉灵帝的昏聩程度相对于汉桓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宦官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宦官势力的存在,成为窦氏外戚专权的最大障碍,所以窦氏外戚积极地与士人站在一起反对宦官专权。窦武出身名门,是东汉初年功臣窦融的玄孙。窦武很早就以精通儒家经典而闻名,曾经在大泽之中教授门徒,不问政事。后来随着女儿窦妙被选入宫,窦武的仕途也开始辉煌起来。延熙八年(165年),窦妙被立为皇后,窦武也被任命为越骑校尉,封槐里侯,食邑五千户。第二年,窦武又被任命为城门校尉,负责守卫洛阳城。在任职期间,窦武积极笼络士人,不断向朝廷举荐贤人。窦武日常生活极为节俭,但是却将皇帝的赏赐都赠送太学里的学生。面对流离失所的灾民,窦武还派人在城门赈济灾民。第一次党锢事件之中,他积极营救李膺等被诬陷的党人。这些都给窦武赢得了一定的声望。但就在汉桓帝去世后,窦武被任命为大将军,私心膨胀,贪恋权势,选择了昏聩的汉灵帝,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而且当时窦氏一族多人封侯,族人中也有不法行为发生。

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人陈蕃一贯刚正不阿,自幼就有“扫除天下”的志向,进入仕途后无论是在地方州郡任职,还是在京城为官,都清廉自守,守法奉公,对于各种黑恶势力决不姑息。他还积极利用一切机会营救被宦官诬陷的正直官员,甚至不惜对着皇帝犯颜直谏。所以,在陈蕃的仕途中,贬官、免职都是家常便饭。他的正直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最后官居太尉。陈蕃“扫除天下”之志老而弥坚,与宦官势力相抗争不遗余力,坚决与宦官集团势不两立。不过,陈蕃性格过于刚烈,在与宦官势力的斗争中未免操之过急,而且打击面未免过宽。

汉桓帝去世后,陈蕃被任命为太傅,与窦武一起辅政,实权掌握在窦武手中。陈蕃多次劝窦武应趁大权在握之机,彻底铲除宦官以除后患。他们任命亲信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还起用被罢黜的李膺、杜密、刘猛、朱?等人,并且从地方征召荀翌、陈寔等人,开始部署铲除宦官。他们首先除掉了中常侍管霸、苏康,并准备进一步除掉曹节、王甫等人。但是在关键时刻,窦太后却犹疑不决。

建宁元年(168年),刘瑜假借天象写信给窦武劝他立即动手,彻底清除宦官。窦武先是罢免了宦官黄门令魏彪,任命与自己亲近的小黄门山冰为黄门令。然后逮捕了长乐尚书郑飒,交由山冰审问,让郑飒交代与宦官曹节、王甫等人图谋不轨的罪行,准备第二天上奏以后逮捕他们。可是关键时刻,九月辛亥日夜,窦武竟然没有在朝廷坐镇指挥,而是回家去了。结果他们奏稿的内容被宦官朱瑀(yǔ)得知,他看了奏章大怒道:“纵然宦官为恶被杀罪有应得,我们有什么罪过?也要被株连族灭!”他当即大喊道:“窦武、陈蕃准备上奏太后废黜皇帝,大逆不道!”曹节等人得到消息,立即挟持汉灵帝,说窦武等人准备谋害陛下。昏聩的汉灵帝竟然听信了曹节等人的谎言,听任曹节等人的摆布。曹节先是胁迫尚书起草诏书任命王甫为黄门令,然后下令逮捕尹勋和山冰。尹勋、山冰怀疑诏书的真实性,王甫立即将他们杀害。

太傅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当即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喊:“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反叛乱,怎么说窦氏不守臣道呢?”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正好听到了他的话,就斥责陈蕃说:“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什么功劳,而兄弟父子一门三人封侯?另外,他弄走很多宫女,饮酒作乐,一月之内,搜括财富以亿计。大臣如此,这是臣道吗?你是国家的栋梁,竟然与这样的人勾结,还到哪里捉贼臣?”于是命令逮捕陈蕃。陈蕃拔剑大声喝叱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捉了陈蕃,关进宦官掌管的北寺狱中。宦官的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道:“老死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员额,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当晚陈蕃就遇害了。

王甫接着释放了郑飒,劫持了太后,并让郑飒带着诏书前去捉拿窦武等人。窦武逃入步兵营中,射杀了郑飒的使者,对士兵们说:“宦官们造反,大家尽力平叛,有功者封侯!”王甫矫诏命令少府周靖临时代行车骑将军职权。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率军回师洛阳,不知诏书真伪,被王甫利用,与周靖一起带兵围捕窦武。王甫本人则率领虎贲、羽林等部队一千多人出朱雀掖门,与张奂等人的部队会合。次日清晨,两军对垒于阙下,王甫的军士越来越多,王甫对窦武的军士喊道:“窦武谋反,你们都是保卫宫禁的禁军,理应保卫皇帝,怎么能跟随窦武反叛呢?首先投降者重重有赏!”步兵营的将士素来畏惧宦官,到中午时分,窦武带领的军队几乎散光了。最后,窦武被围自杀,尸体枭首于洛阳都亭。

接着宦官集团展开了血腥屠杀,窦武及其主要部属都被诛灭。李膺等人没有直接参与辛亥政变,也被免官禁锢。窦太后也被囚禁。张奂因为“平叛”有功,被任命为大司农,并封以侯爵。但张奂深以自己被曹节等人欺骗利用为耻,坚决拒绝接受印绶。此后不久,张奂假借天象上书汉灵帝,要求为窦武、陈蕃平反,迎回窦太后,还推荐李膺等人出任三公。汉灵帝一度被张奂的热忱所感染,但经不起宦官们的挑唆,反而追究张奂的责任。张奂干脆自己到廷尉处自首,结果被拘留数日,罚俸三月,最终也被免官回家,禁锢终身。

汉函谷关

建宁二年(169年),山阳郡(治今山东金乡县)都邮张俭检举宦官侯览,侯览便指使张俭的同乡朱并上书控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结党,危害社稷。汉灵帝不明白什么是结党,侯览等人就说结党就是谋反,汉灵帝一听,立即下令逮捕张俭等人。紧接着曹节等人展开大规模株连,故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百余人,都死于狱中。其他被牵连的还有六七百人。

颍川名士李膺,出身名门,学识渊博,很早就名扬天下,他名下的学生有将近千人。进入仕途后,无论是在州郡为官,还是在边境担任护乌桓校尉和度辽将军,都颇有建树,声名远播。从延熹二年(159年)李膺被任命为河南尹开始,李膺开始了与宦官集团的直接交锋。刚正不阿的李膺虽然多次被免官,但依然矢志不渝,与宦官势力进行顽强的抗争。第二次党锢之祸,李膺成为重点抓捕对象。当时有人劝他逃亡,他说道:“为人处事不避危难,有过错不逃避刑罚,这是我为官多年的节操。我已经年过六十,生死有命,能逃到哪里呢?”李膺决定以死相抗争,主动到洛阳的诏狱,最后被拷打而死。李膺遇难后,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他的门生、故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侍御史蜀人景毅的儿子景顾也是李膺的学生,但是还没有被正式登记,所以在禁锢李膺门生的时候,没有把景顾列入其中。景毅愤慨地说:“本来认为李膺是贤良,我才让儿子拜他为师的。岂能因为谱牒登记中被漏掉而苟安呢?”于是上书朝廷,表示自己也应在禁锢之列,于是辞官还乡。景毅的大义之举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汉代的长城

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人杜密和李膺齐名,并称“李杜”。他自幼就有澄清宇内之志,进入仕途后清正廉洁,嫉恶如仇。在担任北海相的时候,官宦子弟担任县令或县长而贪赃枉法的,杜密坚决依法惩治。他后来官至太仆,在第一次党锢事件中也被罢免,陈蕃辅政,他再次被任命为太仆。第二次党锢事件,杜密也在被抓捕之列,杜密愤而自杀。

中山安国人刘祐,有干练之才,向来为同僚所叹服。在担任扬州(治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刺史期间,弹劾了大将军梁冀的堂弟会稽(治今江苏苏州市)太守梁旻。在担任河东(治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守期间,所属各县长官多是宦官子弟,往往为害一方。刘祐到任后,罢黜豪强,平理冤狱,被称为三河(河南、河东、河内)地区的表率。他后来官至司隶校尉,权贵子弟回京师的时候,都不敢放肆炫耀。后来,他出任大司农。当时中常侍苏康、管霸深受皇帝倚重,到处霸占良田美业,山林湖泽,百姓苦不堪言。刘祐责令地方官员依照法令通通没收。汉桓帝大怒,竟然将刘祐罚去做苦役。陈蕃辅政的时候,再次任命刘祐出任河南尹。陈蕃遇害,刘祐被罢免,不久就在家中去世。第二年,党祸大起,刘祐因早卒得以幸免于难。

范滂出仕后,受命巡视遭受饥荒的冀州。范滂赴任之时,立志要澄清天下。等到他来到冀州边境的时候,冀州范围内贪赃枉法的太守县令纷纷弃官而去。他所弹劾举奏的都是远近闻名的恶人。他后来担任太尉黄琼的僚属,先后弹劾刺史太守二十多人。有人怀疑范滂弹劾过多,是不是有什么私心,范滂说道:“臣所举报的都是深为民害的首恶,时间紧迫,还有更多没有来得及核实的尚未举报。若所言有误,甘愿受刑!”后来,他回原籍担任功曹,深受太守宗资信任,被委以政事。有中常侍唐衡向他请托,他也拒不接受。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范滂也拘禁于黄门北寺狱。狱吏对他们说:“凡是进了监狱的人,都要祭祀皋陶(yáo,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中国司法鼻祖)。”范滂答道:“皋陶是古代的贤臣。他知我范滂无罪,将向上帝申诉。如果我有罪,纵然祭祀,又有什么益处呢?”在被拷问的过程中,范滂不顾身体多病,争抢着受刑。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使得宦官头子王甫也为之改容。建宁二年逮捕范滂的诏书下达到他的家乡,县令看到诏书,抱头痛哭。范滂听说后,说道:“这必然是因为我而起。”就主动前往监狱投案,县令郭揖一看大惊,表示愿意弃官不做,与范滂一起逃亡。范滂说道:“我死了,就不再会牵连其他人了,怎么敢再牵连您呢?而且我也不忍老母与我一起流离失所。”在和母亲诀别的时候,范滂说道:“兄弟足够孝顺,母亲晚年也有依靠。希望大人能够节哀,不要太过悲伤。”他母亲说道:“如今你得以与李杜齐名,即使死去,又有什么遗憾?既得忠孝之名,还希望寿终正寝,天下事哪里会有那么周全的呢?”后来范晔修《后汉书》写到这一段落时,不禁发出了“壮矣哉”的感慨!

在第二次党锢事件中被当作罪魁的张俭,当然是重点追捕对象。张俭在得到消息后就逃亡了。当他逃到东莱(治今山东黄县南)李笃家的时候,外黄县令毛钦就带兵到了门口。李笃对毛钦说:“张俭知名天下,其逃亡并非因为罪过。即便你可以抓到他,但是你就忍心把他交给朝廷?”毛钦对李笃说:“当年蘧伯玉以独为君子而感到可耻,如今足下如何能够自专仁义?”李笃说道:“我李笃虽然好义,但阁下今日载其半矣!”毛钦叹息而去。张俭与孔褒是好朋友,于是就投奔孔褒而来。可是孔褒并不在家,当时只有他十六岁的弟弟孔融在家。孔融说道:“虽然我哥哥不在家,难道我就不能收留您吗?”后来张俭逃走后,孔融曾经收留过他的事情被人告发,孔褒、孔融兄弟被抓到监狱。孔褒说,张俭是投奔我而来,我应当被治罪。孔融说人是我收留的,应该治罪的人是我。而他们的母亲则说,我作为长辈,事情应该由我来负责。就是这样,张俭无论到哪里,人们都宁愿家破人亡也都帮助他。最后张俭逃到塞外得以幸免。

在党锢之祸中,类似这样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人们对黑恶势力的抗争,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伸张正义而前赴后继。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还在《日知录》中说道:“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

党锢之祸并没有就此停止,后来还不断扩大打击面。熹平元年(172年)七月,皇太后窦妙下葬后不久,有人在皇宫朱雀阙上题字:“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白拿俸禄不干正事),无有忠言者。”(《后汉书》第2525页)此事追查数月,导致太学生千余人牵连入狱。熹平五年(176年),永昌(治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太守曹鸾上书要求赦免党人,宦官认为这是替党人翻案,因此,先将曹鸾活活打死,然后下令禁锢党人,株连亲属,把对党人的迫害活动推向了高潮。

中平元年(184年)春二月,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正直宦官中常侍吕强对汉灵帝说:“陛下禁锢党人已经很久了,人情怨怒。要是还不赦免他们,一旦他们与张角合谋,祸害就大了!”汉灵帝被吕强的话吓着了,遂于夏四月丁酉日大赦天下。不过这次大赦并不彻底,只是免除了亲属关系与党人在小功以外者的禁锢。后来吕强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宦官赵忠等人诬陷吕强与党人勾结,议论朝政,还多次读《汉书·霍光传》,意欲危害汉灵帝,而且还说吕强亲属贪赃枉法。汉灵帝大怒,派人去抓捕吕强,吕强愤而自杀。一直等到汉献帝即位后,派人去祭祀窦武和陈蕃,才算彻底为党人平反。不过此时的东汉王朝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

在专制时代里,结党从来都是重罪。在当时的法律里,结党就意味着结成利益小集团,意欲图谋不轨。关键在于,专制体制下,绝对不能形成皇帝之外的任何其他权威。专制帝王最害怕的就是臣民被组织起来,臣民最好都是一盘散沙,哪怕是效忠皇帝,最好也是孤忠,即单独向皇帝效忠,而不是结成集团。皇帝不管结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要是结党必然在打击之列。当时以太学生为主体的士人对于舆论的引领,已经让专制的帝王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这是统治集团不能容忍的。其实,无论是宦官也好,外戚也罢,都是依附于皇权的。皇帝之所以纵容他们,就是因为对他们绝对信任,所以汉灵帝才会说两位宦官为:“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后汉书》第2536页)皇帝纵容宦官外戚,一个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对士大夫进行牵制,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专权,必然要扶持一群人去牵制另一群人,至于扶持的是善还是恶,就不在他考虑之列了,只需要保证皇权不受威胁就可以了。那么,被皇帝信任的宦官或者外戚为什么往往都是元恶大憝(duì)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宦官多数出身卑贱,加上身体遭受摧残,往往心里变态而报复社会。当然有这层因素,但是也不尽然,宦官之中也有善人,比如中常侍吕强就曾多次劝谏汉灵帝,著名的蔡伦也是宦官。外戚梁冀身体健康,为恶程度不在宦官之下。所以,宦官外戚的残暴荒淫,是由专制权力的邪恶本质所决定的,他们只是在代表皇帝作恶而已,罪恶的根源就是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