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电视剧 电视剧望族免费观看

时间:2023-05-02 10:1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140 评论: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90年7月初,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被消毒水弥漫的医院却凉意四起。

只见一位脸色苍白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从鼻管微弱的起伏可以看出其已经油尽灯枯。

她的手里紧握着一个录音笔,然后缓缓开口说道:

“父亲毛泽民,大伯毛泽东.......30年在容华做童养媳......”

每说一句话,她都要喘息半响,望着天花板似是在回忆自己的一生。

而听闻这些内容,陪在身旁的老人儿子却瞪圆了眼睛。

因为已经大学毕业的他,从不知毛主席竟是自己的伯外祖父。

毛主席

病床上的老人是谁?

她为何为隐瞒自己的身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主席侄女的传奇人生......

举家革命,聚少离多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收到了延安的一封电报:

“我还有个女儿在湖南,可能在地主家当童养媳,请组织帮忙找到她并带来延安。”

来信者正是时任中华工农民主政府经济部部长的毛泽民。

他也是毛主席的胞弟。

而其要寻找是与发妻王淑兰唯一的女儿毛远志。

王淑兰是一位裹着小脚的旧式女性。

她大字不识一个,于1913年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一穷二白的毛家。

而后,在毛主席外出求学和忙革命的日子里,毛泽民夫妇担起家庭重担。

侍奉双亲直至其终老;

承担幺弟毛泽覃的学费......

这一切,无疑是免了毛主席的后顾之忧。

至于夫妻二人,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十分恩爱。

两人相敬如宾,短短几年便生育了三男两女。

可天不垂怜,除女儿毛远志外,其余的孩子都先后夭折。

1921年农历正月初八,正逢毛家兄弟生母文七妹的冥诞。

正在长沙忙着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也回到韶山,和家人团聚。

然而,正是这一次寻常的家庭聚会,彻底改变了毛家人的人生轨迹。

毛泽民

当天夜里,昏黄的柴房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 ,一边嗑着南瓜子,一边聊着家常。

“我的意见是把屋里收拾收拾,田也不做了,都跟我到长沙去,做一点有利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事。”

毛泽东拿着火钳往炉子里加了块柴,然后转头看向毛泽民,一脸正色。

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开启了毛家人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的岁月。

正月初十,韶山关十里八乡都炸开了锅。

毛家三兄弟阖家出韶山,并将家中田产、房产全都无偿让给别人使用。

就连毛父精打细算一辈子,积累起来的“义顺堂”生意,他们也拱手送人。

那时,人们只觉得这一家人简直是“中了邪”。

等到多年后他们才明白,正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将满目疮痍的中国带往一个新的纪元。

而毛远志,就是在全家投身革命的第二年出生的。

彼时,毛泽民忙于革命。

所以三岁以前,她只见过父亲不到两面。

直到1925年,毛主席和毛泽民回韶山发动农民运动。

一大家子人才得以团聚片刻。

这也是毛远志一生中唯一一段与父亲朝夕相处的时光。

那时,她总和毛岸英一起坐在毛泽民的膝头,听他讲《孙悟空大闹天庭》的故事。

三岁的志远留着短发,经常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弟弟在乡里疯跑打闹,活脱脱就是个假小子。

每次跑得一身汗回家,伯母杨开慧都会主动帮她擦身换衣,还总喜欢爱怜地叫她“野妹子”。

杨开慧

可惜好景不长,在毛远志还懵懵懂懂时,第一场变故便悄然而至。

父母离异,漂泊半生

1925年9月,军阀赵恒惕派兵镇压湖南安源工人运动。

同时,他下令镇压长沙学生运动。

作为运动领导人的毛泽民遭到追杀,被迫转移至广州。

临行前,他做了一个震惊全家的决定——与王淑兰离婚。

因为彼时,毛泽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革命是要掉脑袋的。

而小脚发妻根本不可能跟着自己四处奔波,只能留在湖南。

如果他们保持着婚姻关系,毛远志母女俩势必会被当成“匪属”受到反动派的虐待。

事实证明,毛泽民此举确实是有先见之明的。

就在他走的第二年,王淑兰母女便被抓进了监狱。

最终还是乡亲们联合为其作担保,证明她与毛泽民已经解除婚姻关系,才逃过一劫。

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王淑兰在这一年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开启了她情报交通员的事业。

王淑兰

1927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毛泽东的家乡韶山成了反动派重点清洗的地方。

王淑兰只好带着女儿离开故土。

母女两人就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那段时间,王淑兰靠着一双小脚辗转在长沙、华容、沅江等地,靠做苦工为生,同时还要为党组织传递情报。

但祸事总是一桩接着一桩。

不久之后,因叛徒出卖,母女俩被抓进长沙陆军监狱。

在暗黑潮湿、臭气熏天的囚室里,王淑兰与六名共产党员取得联系,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而在他们之间充当联络员的,正是毛远志和监狱其他孩子。

那时正值严冬,外面飘着鹅毛大雪。

几个孩子会在放风时间,打雪仗玩。

看着一群天真的孩子,即使在监狱雪地里还能笑得灿烂至极,士兵也不忍心制止。

只是他们想不到,情报和纸条就在一个个雪球之中传递了出去。

这也算得上毛远志革命生涯的起点。

一直到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攻克长沙。

牢狱中的共产党人才终于得救。

但毛远志和母亲的日子并没有就此变好。

她们出狱时身无分文,王淑兰又在狱中落了一身的病,无法继续做苦力。

无奈,母女俩辗转去了容华,靠要饭过活。

万不得已之下,小小的志远只能去富人家打童工。

后来,她甚至还被迫做了地主家的童养媳。

当然,母女二人也曾试过找毛泽民寻求帮助。

但战火纷飞,通讯不便,即便是战士本人,也不知道明天要奔赴哪个战场,她们又如何打探得到呢?

毛泽民

直到1937年,八路军办事处的人找上门来。

毛远志和母亲才得到毛泽民确切的消息。

听闻他在延安,王淑兰没做任何犹豫,立刻帮着女儿收拾行李。

临行前,她握住毛远志的手,千叮咛万嘱咐:

“爸爸和伯父干的是国家大事,你到延安后,要少去打扰他们,小孩子要靠自己勤奋。”

就这样,1938年的一天晚上,毛远志带着母亲准备的家乡云片糕,来到延安杨家坪的一间窑洞里。

只见屋内布满文件的书案前,一个中长发的男子眯着眼睛专心致志地看着案件,时不时还勾画一二。

直到警卫叔叔唤了声“主席”,他才抬起头来。

毛远志感受到对方关切的目光,害羞地低下头,用手指扣着衣摆,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我是大伯,快过来让我看看你。”

毛主席微微张开双臂,慈爱地笑着。

在他的鼓励下,毛远志鼓起勇气走过去,将云片放到主席手里,轻声唤了声:

“大伯!”

毛主席顿时笑眯了眼,握着侄女的手,左看看右看看。

见她纤瘦得几乎连衣服都挂不住,主席眼里写满了心疼,不住地问她一路来延安的状况和王淑兰的现状。

然而,毛远志随时一一礼貌作答,但期间却频频看向门口,语气也渐渐变得低落。

毛主席看破了她的心思,主动解释道:

“你和爸爸错过了,他三个月前就去新疆了。”

毛泽东

这一下,毛远志彻底蔫儿了。

她耷拉着脑袋,眼看着就要掉眼泪。

毛主席柔声宽慰道:

“既然你已经来延安了,就不怕见不到爸爸,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能动不动就哭鼻子,跟大伯说,将来想干什么?”

见伯伯如此和蔼可亲,她渐渐放松下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伯伯,我想参加八路军,让我去抗大学习吧!”

见她稚气的脸上写满了坚定,毛主席朗声大笑道:

“我这这侄女志气不小嘛!”

说话间,他拿过一张空白纸,在上面写了五个大字:

让毛远志认。

不料,就几个最基础的字,她竟然一个也不识得。

毛主席沉思半响,心里的疼惜更浓了。

毛家这么多读书人,若不是战乱,侄女何至于十几岁了还目不识丁。

他耐心地开导道:

“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你先要学习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到抗大学习。”

于是,后来毛远志便被安排进延安鲁迅小学读书。

她小小年纪吃遍了人间苦,自然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自然,在学校里毛远志加倍用功,时常熬夜苦读,冬夏不辍。

最终,她只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就补完五年级的课程。

在这期间,毛远志谨记母亲的叮嘱,从不主动去打扰毛主席。

即便有困难,她也都是自己解决。

1938年7月,毛远志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

不到三月,她便因政治表现突出,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而后,其又被分配到军委二局做机要秘书。

只是如此巨大进步的背后,是毛远志双倍的付出。

别人学五个小时,她会学十个小时;

吃饭、睡觉统统要给学习让路。

只有饿到肚子疼了,她才会随便吃两口垫垫肚子。

可过度劳累下,她的身体渐渐垮了,患上严重的胃病。

毛远志在延安

1941年,毛远志病倒在岗位上,被送往延安和平医院疗养。

但她怎会轻易闲下来。

即使是在病中,其也是书籍不离手。

非但这样,趁着难得的“清闲”,毛远志决定恶补一下马克思主义。

可惜她的水平有限,许多理论都不能理解透彻。

幸运的是,她很快就在院里找到了一位“老师”——病友曹全夫。

曹家是山东安丘的一个名门望族。

仅在明清两朝,就出了8名进士。

七七事变后,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正在读初三的曹全夫心系国家命运。

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安稳的生活,于1938年与伯父曹勉夫一起奔赴延安抗大,投身革命。

而且,其入校仅半年,就成功入党。

只不过,当时环境和生活条件恶劣。

正在太行山前线的他不幸患上多种疾病,便在延安和平医院疗养。

缘分使然,两人的病房正好相邻。

毛远志便经常去找他请教问题。

曹全夫也耐心十足,不厌其烦地给她讲马列思想,讲毛主席的《论新民主主义》。

不止如此,他还主动教毛远志练太极。

一招一式之间,两人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升温。

等回过神来,双双都已坠入爱河。

毛远志

有了心上人,毛远志最先写信告诉母亲。

虽然她也想得到父亲和伯父的祝福,但想到抗战到了关键时刻,不能让他们分心,便没有说。

可此时的毛远志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喜讯终究是送不出去了。

骤闻噩耗,意志坚定

1949年10月13日,重庆谈判结束的第三天,毛泽东刚刚返回延安。

毛远志因担心伯父安全,便带着曹全夫,赶去主席住处--枣园。

见侄女带了个小伙子来,毛主席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笑眯眯地吩咐炊事员做了一大碗扣肉。

这对于崇尚节俭的主席来说,已经是极度奢侈的宴席了。

饭桌上,毛主席亲切地问起曹全夫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经历。

曹全夫只说自己是山东穷小伙,来延安参加革命,对自己显赫的家世只字未提。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夹了块扣肉给曹全夫。

见伯父主动给爱人夹菜,毛远志才放下心来,想着:

伯伯同意,那父亲也应该不会反对吧。

想到这里,她笑着开口问道:

“伯伯,怎么还不见我爸爸回来?”

此话一出,主席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沉默了半响,他放下筷子,看向毛远志的眼睛,艰难地开口:

“孩子,你的爸爸早就被反动派杀害了。”

曹全夫

听闻此话,毛远志的脸一下子变得毫无血色,筷子从手中滑落。

她呆滞地看着主席,久久无法言语。

只是其眼眶里渐渐蓄满泪水,大颗大颗地落在桌案上。

原来,早在1943年,毛泽民就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了。

毛主席一直压着这个消息,是怕毛远志年纪太小,承受不住。

如今见她已经到了安家的年纪,便不忍再瞒。

他缓缓起身,握住侄女的肩膀,沉声说道:

“远志,你要记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你爸爸是革命烈士,是光荣的,就是大伯也随时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你要学会坚强。”

毛远志捏着拳头,抹干眼泪,重重点头。

从1922年毛家投身革命起,三伯毛泽覃、大伯母杨开慧、父亲毛泽民,还有大伯的儿子毛岸龙等许多亲人都为革命牺牲了。

她很清楚,大伯心里的痛不会比自己少,自己应化悲痛为奋斗的动力,才对得起满门忠烈。

左起曹全夫、毛远志、王海容、毛泽东、曹立亚、李敏、孔令华

而实际上,毛远志也做到了这一点。

1945年,抗战胜利日军撤离后,我国东北出现了政权真空。

一时间,这块宝地成了苏、美、中三国共同关注的对象。

于是,党中央当即决定进军东北,取得战略先机。

得知这一消息,毛远志和曹全夫都报名参加了即将前往前线的东北人民自治军。

但他们当时遇到了一个难题。

曹全夫下属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延安的单位没有权利给他下派遣令。

为此,毛远志只好向大伯求援。

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你们应该远走高飞,该去锻炼锻炼。”

在出征的前几日,毛主席再次收到侄女的来信。

看到她与曹全夫在不久前结为连理后,主席高声将秘书叶子龙叫进来,吩咐道:

“你拿我的稿费,去给志远买件皮大衣,再把我那匹棕色的老马给她送去,令替我祝贺他们结婚。”

说话间,他还手写了一封信,让叶子龙一并送去。

主席的回信中写着:

远志同志,侄女:

来信收到,并同意你们结婚,你们要走了,祝你们一路平安,祝你前途胜利。

毛泽东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四日

而后,毛远志和丈夫揣着大伯的回信喜滋滋地踏上了征程。

但因东北新区路途遥远,一路上要多次通过国统区,随身携带的物品均要符合保密规定。

因此,他们只好将信中毛主席的落款撕掉。

毛主席给毛远志的信

更没想到的是,因战争阻断了交通,夫妻二人并没有去成东北,转道去了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从事战科工作。

后来直到去世前,每每想起这张残缺的信,毛远志都忍不住落泪,深感遗憾。

没过多久,毛主席托人寄来了他与毛岸英和李讷的合影。

毛远志心中的缺憾这才得到慰藉。

李讷大婚,长姐操持

1946年10月,儿子曹志卫的出生让这个小家庭变得更加圆满。

但彼时,毛远志与曹全夫都要跟着部队走,并不能妥善照顾孩子。

思来想去,他们便只能将孩子寄养在河北平山县黄泥村老乡家里。

不料,夫妻二人却在1948年秋收到孩子病重的消息。

为让丈夫专心工作,毛远志独自骑着大伯送的马赶往平山。

路过西柏坡中央驻地时,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撞见了她疾驰的身影,便让不远处的毛岸英赶紧去追。

毛远志前脚刚进老乡屋子,岸英后脚就到了。

自四岁那年,她与母亲去了长沙,便再也没有见过弟弟岸英。

久别重逢本该好好相聚,但患上痢疾的曹志卫已经奄奄一息。

毛远志此刻心急如焚,根本顾不上叙旧。

最后,还是在岸英的帮助下,曹志卫被送到西柏坡中央医院,得以转危为安。

毛远志这才放下心来,和岸英一起去探望伯父。

毛主席与毛岸英

刚进院子,只见毛主席坐在小木凳上,向前伸着的两只脚上是一双露脚趾的鞋。

毛远志边走过去,边说道:

“大伯,不如穿我的鞋算了,边区也不至于连双鞋都做不出来吧。”

毛主席循声望过来,笑容和蔼依旧,看清侄女身上的补丁衣服,说道:

“破鞋子穿着舒服,倒是你,不是才发了新军装吗,你怎么还穿的这么破旧。”

说完,叔侄俩相视一笑,他们都一样,舍不得浪费。

而后,一家人久违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当与岸英聊起韶山、聊起那珍贵的欢乐时光时,毛远志不禁红了眼眶。

若没有战乱,此时欢聚在此的应该还有许多人。

临别时,她抱了抱弟弟,并约定好了来日再见。

却没想到,这一面之后便再无来日。

收到岸英在朝鲜牺牲的消息时,毛远志恍惚了半响才流出眼泪来。

她心痛弟弟的离去,也心疼一再失去至亲的大伯。

解放战争结束后,原本可以享受安稳生活的毛远志和丈夫去了江西参加建设。

在那里,她自称“阮志”。

毛远志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甚至对自己的孩子都很少提及毛家家事,就怕他们因为家庭背景而产生优越感。

毛远志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到江西沙洲坝参加锻炼。

毛远志自然而然担起了照顾妹妹的重任。

让她头疼的是,小妹当时年近三十却还未婚配。

并且曹全夫连续给她介绍了好几个对象,都不能合其心意。

后来,李讷自己认识了工农家庭出身的干校服务员小徐。

经毛主席同意,两人喜结连理。

而婚礼事宜皆有毛远志和曹全夫一手操办。

为遵循毛主席严禁大操大办的指示,李讷的婚礼就在她们单位的食堂举行。

两桌便饭,十几个同志好友,简单而热闹。

在曹全夫代表家长致完词后,李讷拉着丈夫给食堂里挂着的毛主席像三鞠躬,婚礼仪式就结束了。

毛主席与李讷

后来,毛远志夫妇二人一直在江西一线奋斗到1972年,才被调回北京,与家人团聚。

未曾想,才相伴了短短四年,她便再度送别亲人。

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

从这之后,毛远志每年的9月9日都会去毛主席纪念馆瞻仰遗容。

但每一次,她都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未在签字簿上留下名字。

1982年离休后,毛远志便致力于编写父亲毛泽民和母亲王淑兰的传记。

不幸的是,她晚年患上癌症,深受病痛的折磨。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毛远志将儿子叫到跟前,让他用录音笔记录下自己口述的毛家历史。

她不怕自己被世人遗忘,但她希望亲人的革命精神能被世人铭记。

毛远志一家在毛泽民烈士墓前地合影

1990年7月6日,毛远志因病逝世,终年68岁。

曹全夫则于2017年11月2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后记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毛远志生前隐姓埋名,临终才将往事道出。

作为革命成果的享受者,我们应当体会先辈的良苦用心,在建设祖国之时,传承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参考文献

春秋:《毛远至夫妇:领袖家人的低调人生》

湘潮:《革命者亦深情:毛泽东与两个弟弟的遗孤》

毛远志:《我的父亲毛泽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