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基本属性

时间:2023-05-02 10:2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630 评论:0

钢铁的重要性基本上无需赘言,从日常生活中钢铁产品的不可或缺就可以看出其战略性的作用。在战略家的眼中,钢铁产量以及钢铁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商品市场中,钢铁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钢价的走势对于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已经不能被忽略。无论是钢铁行业的从业人员,还是金融、经济等各行业的人,都无法忽略钢铁价格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所以,研究钢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就其基本属性以及历史发展做简要介绍。介绍属性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为何这种金属备受推崇,介绍历史是为了让读者对钢铁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1 钢铁的基本属性

介绍钢铁之前,先介绍一下铁。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原子序数是26,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III族,是铁系元素的代表。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

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6价少见。纯铁是柔韧而延展性较好的银白色金属,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铬和锰)(其实纯净的生铁是银白色的,铁元素被称之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

由于纯铁的强度低,且容易被腐蚀,所以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合金的方式存在的。钢铁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铁制品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钢材 的强度高、可塑性及韧性好、耐冲击、性能可靠易加工成板材和线材、具有良好的焊接和铆接性能。但易锈蚀、维护费用高、耐火性差、加工能耗大。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实际上,炼钢的原始原料铁矿石是不含碳的,碳是后来加进去的,主要是为了增加钢铁的硬度与其他性能,碳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前面所说的焦炭,这样就是为什么焦炭在炼钢产业中的应用如此广泛的原因。

2 钢铁的分类

按照含碳量来分的话,可以分为生铁以及钢铁。

含碳量2%~4.3%的铁碳合金称生铁。生铁硬而脆,但耐压耐磨。根据生铁中碳存在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白口铁中碳以Fe3C形态分布,断口呈银白色,质硬而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是炼钢的原料,故又称炼钢生铁。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分布的称灰口铁,断口呈银灰色,易切削,易铸,耐磨。若碳以球状石墨分布则称球墨铸铁,其机械性能、加工性能接近于钢。在铸铁中加入特种合金元素可得特种铸铁,如加入Cr,耐磨性可大幅度提高,在特种条件下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碳钢是最常用的普通钢,冶炼方便、加工容易、价格低廉,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应用十分普遍。按含碳量不同,碳钢又分为低碳钢wc≤0.25%、中碳钢wc>0.25%~0.61%和高碳钢wc>0.60%。随含碳量升高,碳钢的硬度增加、韧性下降。合金钢又叫特种钢,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耐腐蚀性,等等。按照合金含量来分,又可以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10%。

按照钢铁的品质来分的话,钢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普通钢( 钢中含杂质元素较多,含硫量ws一般≤O.05%,含磷量wP≤0.045%)、优质钢(钢中含杂质元素较少,含硫及磷量ws、wp,一般均≤0.04%) 、高级优质钢(钢中含杂质元素极少,含硫量ws一般≤O.03%,含磷量wP≤0.035%)。

3 钢铁的历史

1)铁的发现生产及应用

人们最早认识的铁是陨石中的铁,古代埃及人称之为圣物,此时的铁主要用于祭祀或是用于作饰物,这是人类对铁的最早应用,而人工铁的出现则相对较晚,距今约三千四百年,赫梯王国最早锻造出人工铁,约公元前一千年,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普遍使用铁制的工具和兵器,约公元前五世纪,欧洲大陆普遍使用铁器,中国最早使用人工铁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前起,人类开始逐步掌握比较熟练的也炼铁的技术,铁从此被大量生产。继西台帝国之后,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相继进入铁器时代。

最早将铁器广泛应用的是中国,主要应用范围是农业耕种以及制作武器。漫漫长途中,虽然铁的冶炼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铁的使用得到广泛的推广,然而古代的铁器,其含杂质量很大,在当时的水平下,亦限制了铁器的发展。

直至一七二零年,在科尔布鲁克代尔,亚伯拉罕?达尔贝,用焦炭代替木炭在高炉中炼铁,首次获得了成功,这就确立了大批量生产生铁的条件。由于搅炼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到一七八四年,已经能够再次使用焦炭来时生铁转换成熟铁。因此,18世纪成为铁应用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铁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一发不可收拾。

2)钢的大批量生产及应用

1864年,西门氏-马丁法或平炉法冶炼问世,随即软钢时代到来,和其他结构材料比,钢富有弹性,强度高、韧性好、可塑性强,由于具有如此之多优点,钢结构得到飞速发展显然是无可厚非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结构设计方法的改进,高层建筑的纪录不断被刷新。一九三一年,一百零二层的Empire state大夏在纽约落成,高层建筑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超高层建筑领域。钢铁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得钢铁的的使用量激增,同时也促进了钢铁技术的发展。

随着2战后的复兴繁荣之路,各个国家争相重建,对钢铁的需求再次达到了顶峰。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美国以及日本。

新世纪以后,中国成为了最新的钢铁应用大国,由于持续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国的钢铁生产、消费常年保持在高位,目前依然处于高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战以后的钢铁应用开始进入精细化生产与粗放式生产并存的格局。一方面,由于普通钢铁的生产、需求量极大,钢铁生产的规模常年保持着较高的数额,但利润较少,能耗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特殊钢铁的应用成为了一些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产品中的应用,利润丰厚,而这种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4 中国的钢铁发展史

建国以前的钢铁发展史可谓是惨不忍睹,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在钢铁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或者是先进地位,但是随着世界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固步自封一往无前,顺利地走了下坡路。在当今依然值得警惕。建国以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在这一阶段,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以及获取了苏联的帮助,特别是在前期,中苏还处在蜜月期的时候,从苏联获取了大量的设备以及技术。随后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得中国的钢铁发展基本停滞甚至开起了倒车。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中,国家对钢铁工业的总投资为615.2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6.46亿元,占85.6%;更新改造投资88.8亿元,占14.4%。中国钢铁工业在跌宕起伏中,经过数百万钢铁人的顽强拼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焦化、耐材、铁合金、碳素等要素结构比较完善,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设备修造、科学研究、冶金教育等门类比较齐全,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大中小相结合,具有3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的新中国冶金工业体系。钢产量由1949年的15.8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3178万吨,年均增钢100万吨;钢材板管带比由1952年的12.3%提高到1978年的32.3%;低合金钢、合金钢比由1962年的10.1%提高到1978年的16%;钢材自给率由1953年的61.25%提高到1978年的72.66%;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2.54吨标煤。这30年取得的成果,为后30年中国钢铁工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2)第二阶段(1978~1992年)

在1978~1992年的14年中,钢铁工业从国外引进了700多项先进技术,利用外资60多亿美元。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新建了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公司两座现代化大钢厂,并对老钢厂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改造项目,使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978~1992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465.4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59.72亿元,占51.8%,更新改造投资705.71亿元,占48.2%。建成投产了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二期和天津无缝钢管公司。1983年钢产量突破4000万吨,1986年突破5000万吨,1989年突破6000万吨,1991年突破7000万吨,1992年达到了8093万吨。1978年到1992年,钢材板管带比由32.3%提高到37.4%,连铸比由3.5%提高到30%,合金钢、低合金钢比由16%提高到21.6%,钢材自给率由72.7%提高94.7%,吨钢综合能耗由2.54吨标煤降低到1.57吨标煤。

3)第三阶段(1993~2000年)

1993~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76.0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1446.14亿元,占41.6%,更新改造投资2029.87亿元,占58.4%;钢产量由1993年的8954万吨增加到1996年10124万吨,2000年钢产量达到了1285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钢国和消费国:钢材板管带比由1993年的36.7%提高到2000年的41.7%,低合金钢、合金钢比由22.8%提高30.9%,连铸比由33.9%提高到82.5%,平炉钢比下降到0.9%,转炉钢比提高到87.5%:钢材自给率达到93.1%;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1.18吨标煤;加速了淘汰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平炉、化铁炼钢、多火成材、横列式和复二重轧机的进程,大大缩小了中国钢铁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4)第四阶段(2001~至今)

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钢铁行业的技术发展以及结构改革。自第三阶段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以及消费大国。但是在钢铁供给与生产结构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如能耗大,技术含量低,行业利润率低,高质量刚才严重依赖进口等情况。但是到目前为止,钢铁行业正在进行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等,集中行业优势,发展先进制造等改革。从结果来看,虽然,改革还未结束,但是得益于近20年国家的基础设施大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钢铁需求持续高涨,使得企业有机会学习与改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