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人间失格 太宰治人间失格能力

时间:2023-05-02 15:1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916 评论:0

他是自杀次数最多的作家,在写完《人间失格》的当月,太宰治就投湖自杀了.

对,说起《人间失格》这本书,就不得不说太宰治。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人间失格》就是太宰治氏的自传。

和川端康成贫困凄惨的童年生活不同,太宰治生活在一个贵族家庭。在那个平民百姓都吃不饱饭的年代,太宰治家里却生活优渥。

太宰治的童年是在优渥的条件下度过的,但是贵族也有烦恼。

作为家里的孩子来说,上有五个哥哥四个姐姐,下还有个妹妹,十一个孩子处在第十的尴尬地位,使他在家里没有存在感。而贵族的身份,在太宰治的眼里似乎成了一种压力,他们不是平等的关系,贵族的孩子天生就高人一等。

所以这种尴尬的地位,在内没有存在感,在外和别的孩子也格格不入,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太宰治自卑,敏感的性格,也才有了他接下来因为各种原因自杀而未遂的事。

这种性格特点,这种生长环境,太宰治也显得和别人与众不同。

他一生自杀了五次,他的作品里也多次提到自杀,就仿佛和芥川龙之介一样,而他的书,便是他多年写的遗书。

第一次自杀:芥川龙之介自杀受打击,试图服用安眠药,自杀未遂。

第二次自杀:和自己的情人相约跳海,被渔民救下,情人却溺水身亡。

第三次自杀:因为找工作遇到挫折结婚。

第四次自杀:妻子出轨,想拉妻子一起自杀,再次服用安眠药,剂量不足,自杀失败

第五次自杀:再一次结婚后,妻子和情人各为他生下孩子,自己却拉着另一个情人投湖自杀。

第五次自杀是在《人间失格》刚刚完成没有多久,七天后,在太宰治生日那天,发现了他和情人的遗体。

太宰治在当时是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作家,他的自杀,在当时的日本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他的自杀似乎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所以,人们对于他的自杀,似乎也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一个人会如此热衷于自杀?

也许我们从他的《人间失格》里可以看出一丝丝端倪。

故事的主人公大庭叶藏和太宰治一样,是一个富家子弟,从小锦衣玉食,生活富足。但是和平民的差异,还有在家庭的尴尬地位,使得他从小极为敏感,也因为这个敏感的性格,他也察觉出周围人的虚伪。但是他仍旧想不断融入进这个世界,面对虚伪的世界他却想融入进去的感觉,就像是披着虚伪的面具,这样的生活,对于也脏来说是痛苦不堪的,也因此他一步步沉沦。

大庭叶藏,内心也开始学着虚伪起来,自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明知道是虚伪的,自己还要违心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像极了现在的我们,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明明知道这些事情是虚伪的,这些事情是我们本能地不应该做的,但却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戴着面具生活的日子使人充满了罪恶,甚至是对自己的厌恶,但是最终似乎习惯了戴面具生活,慢慢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而叶藏知道自己的沉沦具有罪恶感,所以他在戴着虚伪面具融入虚伪的人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沦。他想要真实的活着,但是环境却不允许如此,因为这样活着自己是融入不了这个社会的。最后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自己,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才选择了自杀。

所以,太宰治一生写了多部&34;遗书&34;式的著作,这些作品都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人间失格》的写作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己和大庭叶藏太像了,所以才导致了他在《人间失格》写作完的一个月之内选择了自杀。

大庭叶藏的这个人物形象,像极了《局外人》里的默尔索,也像极了《沉沦》里郁达夫的自述,都是一样的敏感神经,但是面对人性的虚伪,叶藏和默尔索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缘故,也可能是人物性格的缘故,叶藏远比默尔索要软弱的多,他明知道周围世界是虚伪的,他还想尽办法去迎合,将真实的自我藏在了虚伪的面具之下,因为他太像融入生活,所以他尽自己所能学习着周围世界的虚伪。

默尔索却相反,知道这个世界是虚伪的世界,但是不可能去迎合着它,他对于生活没有渴望,没有期待。

而叶藏的悲剧不是对于世界的失望,而是对于自己的失望,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也不能融合进这个虚伪的世界,这样的生活对于叶藏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这也许就是太宰治自身的写照,他生活的&34;人间&34;充满着自私,虚伪,罪恶,功利,但是这个罪恶的人间是和自己期许的做真实的自己是格格不入的。他有时候信奉的道德,真实在这个世界上是很难发现的,但是当自己想努力融进这个社会,却发现自己已经失掉了初心。

而最近的《人间失格》这部作品,最近似乎是人们口中必读的书,因为自己生活的困境,所以都认为自己太像书中的大庭叶藏了,也太像年轻时候的太宰治了,自己想拼命融入这个世界,但奈何却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但是,我们读《人间失格》并不是因为这本书的压抑和自我发泄来读它,如果真的如此,那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压抑,大庭叶藏甚至太宰治的结局虽然是自己融入不了社会的结果,但是这种做法是一种极端主义,日本的文学家从芥川龙之介到太宰治甚至后来的川端康成都有这种想法,但是这种做法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是极为懦弱的。

我们在失意的时候可以看看太宰治的作品,但是却不能以这种做法为荣。日本和中国虽然同为东方文学,却仍旧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当我们看惯了人间的虚伪,看清了社会的本质,而又想极力融进这种虚伪的时候,我们拿出来读一读,会发现自己没有必要去迎合去讨好这个世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