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女人最好命 撒娇女人最好命 兔兔

时间:2023-05-02 15:3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390 评论:0

我们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孩子就是不哭,有的女生就是不撒娇。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不哭的孩子很懂事、很坚强,我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好品质。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种“品质”的背后,是孩子在用自己的力气,防御着内心的苦楚。

01 亲密关系中,为何会缺乏亲密感?


有位读者说,她在恋爱的中好像有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她没办法像其它的女孩一样,能在男朋友面前撒娇。

她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所以灯泡坏了自己换,电脑故障自己修。虽然她也想过,在男朋友面前小鸟依人一下,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做不到。

有时候晚上加班,她会想象男朋友来接她下班,但是当男朋友提出要来接她下班的时候,她又立马拒绝了。他们还为此发生了争吵。

男友认为她性格要强,女孩则认为自己是怕欠人情,所以才表现独立。虽然她看不惯撒娇的女生,但有时候内心也很想依赖对方,可就是过不了自己的那道坎。

用她男友的话来说:

“她独立又理性,看问题还一针见血。虽然很明事理,不作不闹,但也不好哄,也从来不听信甜言蜜语。”


她的男朋友觉得,他们的亲密关系不像是在恋爱。

那道过不了的坎,到底是什么坎?那份不像恋爱的关系,到底又是什么关系?


02 无用之用的背后,是情感的链接


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在依恋理论里面提到,依恋是指儿童与照料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结。

当照料者及时发现并满足个体的需求时,个体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认为自身具有被爱的价值感,而且他人是值得信赖的。

相反,如果照料者表现出冷漠和拒绝,那么个体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去爱,而他人也是不可靠的。

这种关系模式,被称为是回避型的依恋关系模式。所以,他们会无意识的回避亲密关系。

回避,不代表没有关系,但他们的关系却并不亲密。

比如,有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所感受到的家庭氛围就是冷冷清清的。见面彼此也不怎么说话聊天,也没有眼神交流,常常是各自进各自的房间,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就像这位读者说的,她感觉在家里就像呆在坟墓一样。平时和父母没有什么交流,父母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回家以后,就各进各的房间,和父母的互动,基本上就是她问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

有次,她到同学家去玩,看到同学家里的氛围,让她觉得特别的诧异。

因为在同学家里吃午饭的时候,同学一家人非常的热闹。这个吃饭的时候就凑在一起,有说有笑,讲各种话题,讲的内容都是她觉得无用的东西。

为什么说是没用的东西?

她举了一些例子。同学的爸爸说:美国又打伊拉克了;同学的妈妈说:我们单位今天来了个新同事。他们家里在饭桌上就会聊一些类似这样的话题,这些话题有意义吗?她觉得没什么意义。

虽然这些话题没什么意义,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那种氛围,却是她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回避型的关系模式,就没有这种感觉,家里都是冷清清的。

他们习惯了有事说事的效率,却没有体验过无用之用的快乐。

所以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表现的是,对你的出现和离开,都没有太多的反应,对你的热情和冷淡也没有什么所谓。

这就是为什么她的那朋友会觉得,他们的亲密关系不像是恋爱,更像是大家搭伙过日子。

03 回避亲密,是对自己的保护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的孩子,不是不会哭,而是哭过也失望过。

在生命早期,孩子对父母发出了爱的呼唤,却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回应的话,孩子会经历了等待、失望,最后绝望。

最终,因为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或是得到父母抱怨、指责的回应,孩子会自恋的认为,是自己打扰了父母,甚至是伤害了父母。

如果每一次哭,都会体验到失望,甚至是绝望。那么为了防御这种绝望无助感,他们就开始不再哭,不再撒娇,不再希望从关系中得到。

他们为了让自己好过一些,就会给自己的内心建立起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她们想获得爱,也渴望获得爱,但是她们更害怕渴望后的失望、绝望。他们不得不学会一切都要靠自己。她们潜意识深处的经验会担心,如果依靠别人,就会重复早年经历过的伤痛。



而回避亲密,就是在关系中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不表达需要,也就意味着不会被拒绝,不会重现伤痛。不依靠他人,也就意味着不会被伤害,不会出现绝望。

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懂事的孩子最吃苦。很多女性在长大之后进入亲密关系中,也会延续了这些心理防御,虽然很渴望得到男友的照顾,却不敢表达,甚至会条件反射般的拒绝。

心理的保护层,会如同一堵厚墙,不仅挡住了可能的伤害,同时也挡住了关系中亲密的体验。

正如文中提及的这位读者,加班到深夜却拒绝男友的接送,男友会他们的亲密关系根本不像是情侣。

其实,男朋友无奈和生气的背后,很可能是在表达:

为什么我们之间有距离,为什么不让你不让我走近你?



04 假性独立,会让问题关系重演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认同自己构建的保护层,甚至觉得这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不想拿开,也很难拿开,因为拿开了,就好像失去了力量,失去了保护,甚至是失去了自己。

所以,我们学会了独立,而这种独立,是一种假性独立。

如果我们不能觉察到这个部分的话,我们往往会导致问题关系重演。

譬如,对方可能会觉得你高冷,觉得你不在乎,觉得你对他有意见等等。对方可能会因此远离,你们的亲密关系可能会出现裂缝。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觉得:看吧,任何人都靠不住,还是要靠自己。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强迫性重复的过程。



要迈过这个坎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要在关系中觉察自己,去看到自己真实的需要。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也想和对方亲近?我是不是也渴望有小鸟依人的一面?哪怕我们再意识层面很讨厌,也没有关系,看看自己的需求。需求没有对错。

其次,和对方表达你的感受。我们可以试着说:我不是在拒绝你,我只是有的担心…。

让对方理解你的担心,让对方理解你不是在拒绝关系,而是有些还不清楚的担心在阻碍你投入这段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和对方表达,如果对方也能够理解我们的表达,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在建立新的客体关系经验。

新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也可以帮助我们疗愈内在的创伤。

但愿,有人能看透,你的独立背后的隐忍和伤痛;也愿你,能张开双臂,如果你还渴望再次被拥抱的话。


The End.


作者 / 吴在天
编辑 / 伏太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