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朝鲜国运的转折下集:韩国篇。
1/3。70年代面对世界粮价大涨,而窘迫不堪的不只有朝鲜。可是韩国如今的粮食供给量却达到了两千500万吨,人均是朝鲜的两倍还要多。明明面积差不多,韩国的耕地面积还不如朝鲜。为什么韩国就不会发生饥荒?这是因为韩国走了另一条路。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平庸国韩国首当其冲。它们可没有苏联廉价的石油可拿进口石油开支,从1973年的3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亿美元。暴涨的油价导致韩国能源短缺物价波动。外汇枯竭,陷入大通胀,粮价也跟着暴涨,很多地方甚至爆发了抢米风潮。朴正熙一看就韩国这条件要想吃饱,靠土里,刨食效率太低了,也根本实现不了粮食自己。
不如扬长避短,想办法赚外汇,有外汇了粮食不就有了吗?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比较优势做部分优势产业链发展,通过工业赚钱反哺农业。比较优势理论是整个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由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加图于817年首次提出。李家福认为,如果每个国家专门从事自己相对最为擅长的行业,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会获得很大的好处。
比如iPhone,美国苹果负责设计,中国富士康负责生产。那么苹果自己能不能生产iPhone?但一定比中国富士康生产的贵。因为富士康已经拥有了全部供应商和高效的产业工艺人队伍,相比苹果运行成本更低。韩国就是如此,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比较优势发展产业,赚到钱后才能再走下一步。不得不说这个设想很好,但却耗费了整整一代韩国人的血汗。比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你没有看错,韩国也学社会主义国家搞五年计划。韩国重点是加强轻纺玻璃水泥等轻工业,用这些轻工业的书籍产品出口换取外汇。于是各种承接海外轻工业品的小作坊遍地开花。大批农村青年来到城市,开始为韩国的崛起奉献血汗,在纺织和成衣这样的主要出口行业,工人们经常要在非常危险且有害的环境中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多。音频来源猫哥的视界,报酬却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