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生僻却美到爆的宋词

时间:2023-05-02 18:3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470 评论:0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开篇即饱含深情地写出于谦对读书的热爱。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提到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大家往往会想到他的“两袖清风”,想到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想到乾隆为于谦祠题写的“丹心抗节”的匾额。于谦少年时期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还要虔诚。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代大臣、民族英雄,生性刚直而博学多闻。其坟墓在西湖景区,与岳飞一样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明代张煌言诗云:“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清人袁枚曾有诗云“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足见于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明代,不少人将读书科举当作敲门砖,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而于谦,在永乐十九年(1421)考中进士,他在历史上以能干的地方官吏和勇于担当的大臣统帅著称,所以他对读书之热爱自然不同寻常。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写下《观书》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开篇即饱含深情地写出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书本好似自己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首联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交代了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颔联、颈联则集中书写自己的读书之乐。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既写出诗人读书之勤奋,也展示出诗人过人之智力。读书既多且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描写自己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涤荡心胸,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这两句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宋代黄庭坚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看来,读书是促使人心灵净化、思想提升的动力所在,这一点古代文人士大夫颇具共识。

“活水源头随处满”语出朱熹《观书有感》其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花柳逐时新”语出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吹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随处满”“逐时新”则表现出于谦对人格不断完善、认识不断深化的喜悦。这两句是于谦读书经验的高度而形象的概括,说明读书加实践,必能改善素质、产生新知。于谦在巡抚河南、山西时曾“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明史·于谦传》),在指挥明军抵御瓦剌、保卫北京的时候,革新原来的京兵体制,创立团营,可以想见他确实在寻访“活水源头”,满眼“东风花柳”,获得了“随处满”,致力于“逐时新”。于谦酷爱读书,可绝非“读死书”的迂腐学究,实际上,他不仅博闻强记,而且务实干练、政绩卓越,是一位难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笔下的“活水源头”“东风花柳”,就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还包括务实的才干。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前后军队的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下达命令,起草奏章,都能够根据战场形势快速、准确地制定策略,进退有据、直击要害,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时往往先是惊骇不已,继而心悦诚服。于谦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得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结尾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读书人的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定当为富贵中人,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指寻欢作乐的富家浪子。这些人每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沉溺于物质享受,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无法体会读书的乐趣与益处,也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份烂漫的春光。这联是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之流所能领略的。

于谦一生酷爱读书而忧国忘身,被《明史》称赞为“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此诗盛赞书的好处,讲开卷有益之理,通过作者的亲身体会,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张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