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
有的孩子出生后,喜欢歪着脖子,在父母看来,往往会认为是孩子一种特有的、可爱姿态,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等发觉他们的头部还是向一侧歪时,实际上已经患上了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缩短或发生纤维化挛缩所致,通常表现为头倾向肌肉痉挛的一侧,下颏转向对侧,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颜面部不对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高雪婷介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危害:会对五官面容和身体姿态造成影响
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孩子,其患部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呈挛缩紧张状态,部分可在锁骨附着点处触摸到硬块,严重的,胸锁乳突肌会整体突出如条索状。如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孩童延误了治疗时机,不仅对其成长发育不利,也可能会对宝宝的五官面容和身体姿态造成影响,时间久了宝宝可能会出现斜视、高低肩、面部不对称,脊柱侧弯等畸形。
高雪婷介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可能跟供血不足有关,认为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只有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胸锁乳突肌供应,如果血液不充分,可引起肌肉缺血,继发纤维化、挛缩。胎儿在宫内头颈过度侧屈,使胸锁乳突肌静脉闭塞,造成肌肉水肿、变形、纤维化而发生斜颈。此外,在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牵拉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孩子胸锁乳突肌损伤出血,血肿纤维化而形成肌肉挛缩。
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手法推拿治疗是首选
对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物理因子治疗和手法推拿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王淑慧介绍,物理因子治疗主要包括红外线治疗,直流电碘离子药物导入治疗和中频电治疗;通过红外线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消肿止疼缓解肌肉紧张;而直流电本身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静脉血栓溶解作用;碘离子则具有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消散的作用,经皮直流电导入皮肤后在肿块处形成“离子堆”,其作用时间比口服长。
“此外,中频电的治疗具有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以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镇痛、止痒的作用,为治疗软组织疾病首选”。王淑慧表示,当采用物理因子治疗结束后,虽然孩子脖子增厚的胸锁乳突肌消失了,可宝宝还是有歪脖子的情况,这时就可以采用手法推拿来继续治疗。其做法是,让患儿保持仰卧位或坐位,通过拇、食指缓和、力度均匀地拿捏硬块,并沿肌纤维走向捻揉数分钟,再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自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乳突部位推向胸锁部位5~7遍。随后,双手分别托住患儿头后部和下颌部,以颈椎为纵轴向患侧缓慢旋转牵伸数次,再用双手托住患儿下颌,缓慢向健侧牵伸数次,从而达到纠正歪脖子的目的。当然,这种专业性的操作必须在正规医院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切记不要自行在家操作。
王淑慧建议,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让孩子头部保持正中位;对于已达到能进行相应的追视、追听阶段的孩子,可通过玩具逗引的方法,增加其头颈部在中线位置的对称活动。 华商报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