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戈尔的一生 大卫戈尔的一生 在线

时间:2023-05-02 20:1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172 评论:0

在观看电影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非常简单纯粹且直白,就是为了反对布什支持死刑的政策,,向人们宣扬废除死刑的价值观。影片讲述了大学教授戈尔,一个致力于废除死刑的人道主义者,在遭受学生的陷害后,妻离子散,一无所有,精心编排了一个骗局,选择用自己和人道主义同伴的生命换取废除死刑法案的推进。

不得不承认,电影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会使得很多在这之前保持中立甚至支持死刑的人在看完之后倾向于废除死刑。但当我们脱离电影场景,静下心来,回到现实,回到中国,到底要不要废除死刑呢?

考虑到现实因素,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在大陆现今的情况下,废除死刑将会动摇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律诞生的最初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而死刑因其不同于其他刑罚的极大的威慑力对维稳这一目标起到的作用无疑是最为独特的。为什么废除死刑在欧洲最为普遍,因为欧洲绝大部分是有信仰的民众,其中基督教思想深入人心,哪怕不信教也一样被影响。例如罪的文化。杀人这件事在圣经当中是罪,罪大恶极的一种罪。也就是说,当一个欧洲想要杀人的时候,他首先联想到的不只是法律威慑。还有就是:如果我杀了人,那我就不会上天堂了,上帝不会原谅我的。这是文化的威慑。而我国国情十分特殊,数千年的君主文化战后转变成共产主义。又经历了数次反知识,反智运动。大部分国人信仰缺失,以至于:威慑我国人犯罪的唯一原因就是---法律。我国大部分人的思维是在于:如果我杀了人,我要被判死刑或者多少年。而不是:我要杀人了,这件事是罪,上帝不会原谅我的。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废除死刑后,法律对于罪犯的威慑力是有所下降的,而犯罪成本降低,社会秩序的稳定将面临新的问题,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阶级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废除死刑势必会有难以承受的风险。

其次,死刑存废与否并不必然代表社会文明程度的低或高。以美国为例,在废除死刑的16个州里,恰恰是比较落后、蛮荒的威斯康星、密歇根、阿拉斯加这些州先废除了死刑,而文明程度最高的纽约是在2007年才废除死刑,比威斯康星整整晚了154年。有死刑并不意味着滥杀,没有死刑而代之以无假释的终身监禁,也未必不是“生不如死”的残酷。中国社会的死刑较多的确是个问题,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少杀、慎杀甚至尽量不杀(死缓)来解决,而不必一概而论地废除死刑。如果我们不去刻意夸大网上的一些偏激言论,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绝不是嗜血的野蛮复仇者,他们通常只是要求对令人发指的残酷罪犯施以死刑。

而且显然,废除死刑在当今的情况下并不具备可行性。新浪网评论死刑存废问题的帖子条数曾连续一周占据 “热点评论 ”条数榜首,帖子总数超过4600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有 75. 8 % 主张坚决保留死刑,约有13. 6 % 支持废除死刑,约有 10. 6 %为中间派别,认为须视中国发展情况而定死刑存废。且杀人偿命的思想在民众中根深蒂固,以“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为内容的人道主义在大陆环境下的广泛传播与接受需要时间。法治在本质上不是依赖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暴力来实现的,它的权威来自于社会的认同。在大多数人都不认同的时候,这很难短期内成为现实。你可以说这是民众的偏见,这是民众的情绪,可在法治起步的阶段,争取民众的认同是法律人最大的任务。法律是人民对秩序、安全、自由等诸多问题的权衡,法治不是知识分子敲打键盘就可以实现的,它无法离开人民。

死刑的根属性即区别于其他刑罚的一点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法律的公平。人是基于社会而存在的,法律则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衍生而来,其基础是公平,公平的含义就包括了人的过错行为与接受刑罚的量上面要相当。一个人的生命被非法剥夺时,基于生命是无价的,此时唯有死刑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法律的公平。

最后,从解决力与损益比上看,单纯的废除死刑并不代表文明的进步,且带来的社会成本将极具增大。死刑的废除是一场社会运动,而任何一场社会的运动都是一次思想的变革,且思想变革一定是前奏。从死刑废除已经得到实践的国家来看,其均是以“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为内容的人道主义在被广泛接受的前提下而通过的,也就是说废除死刑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单纯的废除对于人道主义的深化传播与文明的进步是没有必然促进作用的(南美洲,反复,文明程度不够)。此外,废除死刑后,势必会增加对罪犯实施监禁的压力,由此会付出额外的成本。

以上,电影仅仅是传输了一个观点,回归现实,废除死刑是不可取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