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死了8万人

时间:2023-05-02 21:5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396 评论:0

在中国重庆某处的山区,隐藏了中国的一个绝密超级工程,这个工程的保密程度高到连当年参与建设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修建什么,而且地图上的这个地名,也被抹去了50多年,直到2002年国防科工委同意对这个工程解密,我们才有机会得知这个工程和它背后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的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一边是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离中国,一边是美国在东亚对中国进行战略军事包围。

而且因为中国刚刚研制出核武器,拥有核武器的美苏两国,都将目标对准了中国,如果爆发战争,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就炸毁中国当时唯一的核设施,摧毁中国尚不完备的核力量。

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

在当时,中国的工业设施都聚集在沿海和靠近沿海的地区,而美国则在东南沿海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让这些工业城市都处于危险的境地,所以当时中国按照各战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国土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

简单来说,一线就是最外围的中国的沿海和边疆地区,二线就是靠近沿海及内陆区,三线则是最内陆的甘肃,陕西,青海,宁夏,云贵川等省份,三线地区是中国地形最复杂,最隐蔽的区域,包括大量的山区。

三线地区

而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为了保证一旦开战,中国的工业基础不至于被摧毁,就要把这些靠近沿海的工业,迁移到更安全的三线地带,三线地带不仅靠近内陆,而且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在当时准备打仗的特殊形势下,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云贵高原

所以60年代开始的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伴随着迁移过程中的,还有几百万来自于一二线和沿海城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们,这些人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举家迁徙,来到了西部及内陆,投入到了艰难的建设中,为三线建设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三线建设

规模空前的三线建设,是在美苏围堵中国的国际形势下开启的,这个行动一方面将中国工业基础转移到更安全的地带,另一方面又改善和拉动了当时中西部落后工业和经济状况,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对中西部进行的开发建设。

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就是在内陆地区建设以国防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包括发电,交通,能源,战略武器等,小三线就是在大后方建立轻武器和弹药兵工厂,以及工业配套设施,为野战做准备。

三线工人

规模巨大的“三线建设”,历时15年,投入了几百万的人力以及2000亿的资金,建设了数千个项目,将中国的重工业迁移到了内陆,改变了中西部薄弱的工业基础,这不仅仅是一次战略行为,还是一次经济行为。

其中的816工程,就是三线建设的最高机密,这个工程是用来保护中国的核工业,所以地点要选在离美国和苏联的战略核打击来说,距离最远的地方,那么就要选在中国最中心的位置,中西部地区如甘肃,四川等省份就首当其冲,而执行816工程的,则是一支神秘的部队。

神秘部队

816工程是核设施,其中的核燃料在发生裂变时,会产生的大量热能,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所以核设施一般都修建在海边,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却要在内陆寻找水源丰富的地区,最后经过2年多的选址,选址人员在几乎跑遍了云贵川的大山区,把很多车都跑废了的情况下,终于找到一处绝佳的地点,这就是重庆涪陵的白涛镇。

如今的白涛镇

这里地处武陵山大裂谷,旁边就是乌江,有高山做屏障,地形险要,这里的地质经过了2亿年的时间才形成,所以地质非常稳定,山体构造十分坚固,重庆的山区又常年大雾,让这里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如果在这里的山中挖一个深洞,将整个基地设置在山洞之中,就可以成为固若金汤的堡垒,于是在工程选址确定后,白涛镇这个名字就从中国地图上抹去了。

如今的白涛镇

1967年,一支6万人的部队,来到了白涛镇,带来了大量的装备,很多当地的居民以为他们是来修建水电站之类的设施,便上前询问,但是这支部队却说他们是来进行地形探勘的,但实际上,这支部队当时也不知道他们要建设什么项目,因为816工程在当时是绝对机密的,只有中央少数几个人知道。

而当时中国的唯一一个生产核原料的404工厂(已解密),地处甘肃,已经被当时的苏联和美国悉知,被攻击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就需要一个备份工厂,这就是816工程建设的由来。

404工厂

而负责建造816工程的,就是工程兵第54师,也就是代号“8342部队”,这是一支特种工程兵部队,专门负责修建中国的核设施,而这支部队在征召之时,就已经明确了是为修建绝密设施而设置的,所有的官兵在征召后,都不能对外说出自己的服役内容,包括自己的亲人。

所以,8342部队“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来到了重庆的大山区,他们的亲人也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干什么。

8342部队

8342部队承建了816工程的主体工厂,其目的就是要在武陵山区的一座大山中,挖一个巨大的洞,这个洞深度400米,总规划面积在10万平米以上,相当于14座国际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其中大型洞室有18个,隧道及竖井130条,洞体总长度20公里,建造标准是要能承受100万吨当量氢弹的空爆攻击。

816工程主通道

8342部队的工程人员首先预估,挖出这样的巨洞,需要30个月,也就是2年半的时间,可是没想到,这6万人一挖就是6年,最终挖出了一个“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其中最大的洞室高80米,宽25米,面积达1.3万平米,而完成这一工程奇迹的,正是8342部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专家们。

中央洞室

当时参与建造的官兵们,除了核心的技术专家,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建造什么用途的设施,曾经有参与过816工程的人员回忆到,重庆山区里的环境非常炎热,特别是夏天,山洞里的温度有40多度,巨型排气扇也无法降温,而且山里的蚊子更是可怕,全身涂满驱蚊水,也要被咬几十个大包,而到了冬天,山洞里又冷得可怕,湿度也大,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年工作十几年,可想需要多么惊人的意志力。

8342部队

而816工程就隐藏在当地一座叫做“金子山”的山中,这里虽然常年大雾,但在夏天的某些时候,雾气就没有那么浓厚,而当时蒋介石获得了情报,就使用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经常飞到重庆地区进行侦查,如果查明,这对工程就非常危险。

U-2侦察机

于是工程技术人员们,想到一个办法,在金子山的山顶建造一座150米的混凝土高塔,高塔就是核反应堆冷却塔的一部分,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而其中排出的大量水蒸气和高空的云雾混合,让金子山常年都烟雾缭绕,从高空根本无法拍摄到地面的情况。之后U-2侦察机就放弃了对这个地方的侦查。

816工程的高塔

816工程挖掘的大洞,所有洞体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拱,在这些石拱外面还有一层特殊处理的不锈钢板,用来对洞体进行支撑和加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设施,这其中包含有核设施需要的一切,包括核发电厂房,热回路厂房,主反应堆中央控制室,反应堆大厅,重水冷却室,化学后期处理厂房,放射性去污室等一系列设施。

坚不可摧的通道

在中央控制室,还放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

中央控制室

到了1984年,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参与建造的官兵们,却被告知工程暂停,这个时候,816工程完成了85%的建筑工程,和65%的设备安装工程,随后工程就彻底停止了,这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从战略备战的环境中,转向了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所以816工程已经不具备战略意义了,而且继续投入巨资和人力,已经不再必要。

于是,8342部队除了一小部分人,继续留在当地的军转民工厂,大部分人员都回到了家乡,8342部队也完成了其光荣的使命,就地解散了,虽然816工程并没有发挥其战争的使命,但是却给了当时中国对外的“底气”,为中国最终取得国际上形势的转变做出了贡献。

而8342部队的官兵们,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保密作风,回到家乡后也不和任何人谈论816工程,直到2002年,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工程解密,很多人才知道了816工程和8342部队的传奇故事。

816工程在2002年被国家解密后,这里的历史才第一次被人们熟知,816工程自停建以来,虽然一直被封存,但留守的工程人员对工程做了大量的维护工作,包括洞体的修复和基建的维修,并进行了816工程的历史资料编写工作,因为三线建设是中国在特殊时期,对抗国际大环境的一个举措,涉及到了几百万人和他们的家庭,所以对那一辈的人来说,是一段不可抹去的历史。

如今的816工程内部

在2010年,816的工程被作旅游景点开放(部分开放),每年都吸引几万人次来参观,其中有很多游客都是当年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后代们,他们在这座巨大的人工洞中,看到当年父辈们奋斗过的场景,感慨万千。

工程大门

工程内部

在2016年,816工程启动了升级打造计划,在保护工程核心区的真实面貌,历史痕迹的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洞内的基础排水,排风,排污等设施,并且做了亮化工程,当巨大的灯光打在洞体上的时候,更能够感受到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的壮观和辽阔。

将当年的绝密工程,转化为旅游景点,一方面将经费用来继续维护工程,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国防教育基地,作为曾经的核工厂实体,816工程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对外开放,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说明中国在国防体系上已经有了更加完备的手段,曾经的最高机密也不再机密,不如让它继续发挥余热。

816工程是中国三线建设,这段不能被磨灭历史的代表性工程,如果去到洞体中参观,当年留在洞体上的标语“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各种口号会让你立刻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同时也会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口号

816工程就是中国特殊时期的一段历史,无数人用血和泪换来了现在的成果,三线建设结束后,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原来的家乡,而是定居到了大后方,即使如今可以回去,他们也因为现实生活无法回去,曾经的故乡依然变成心中的向往。

----

全文完。更多内容请关注@晓涵哥来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