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东西的小人 借东西的小人在线观看
近日,南京一大学生偷外卖的新闻,引发舆情关注。
据江苏电视台报道,南京某小区连续发生外卖被窃事件。民警调取监控找到了偷取外卖的周某。据当地警方表示,周某是某知名大学本科生,正在复习考研,为了供他上学,家中另外兄弟姐妹三人均已辍学。因为涉嫌多次盗窃,目前周某已被刑事拘留。
事件曝光之初,“穷学生”、“偷外卖”、“刑拘”这几个关键词组合起来,似乎产生了一些神奇的化学反应,基于人类天然的同情心理,一个贫苦又努力求学,甚至为了果腹而不得不去偷外卖的悲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引发网友热议。
部分网友评论截图
但很快,21日下午,警方通报出台,有了让人吃惊的反转:非名牌大学,有工作收入;非贫困所迫,系报复作案;非一时糊涂,系屡屡偷窃。
为什么大学生偷外卖事件,会引起争议?真相反转背后,暴露了哪些问题倒是值得我们深思。
谁在急着喊:“我们都有罪”
有网友感叹,在网络碎片化阅读时代,一个标题几个关键词就足以激发公众情绪。
有人将其比作法国名著《悲惨世界》中因偷面包获罪的冉阿让,发文称“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被抓是整个社会的耻辱”,“在‘偷饭’大学生面前,我们都有罪”。甚至有人专门拨打了南京警方的电话,表示愿意支付周某需要承担的经济赔偿,希望警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放他一马。
立刻有公众号出来为这个大学生喊冤。然后这个文章阅读量迅速上了10万+,上千人打赏。
针对这一观点,澎湃首席评论员沈彬则认为,偷外卖的大学生并不是一些人脑补的已经到了“食不果腹”的阶段,本身还有钱租住在南京市区的合租房里,这不是一个《悲惨世界》里面“冉阿让偷面包”式的故事。
对于这名大学生的处境,舆论可以给予同情,但不必对这样的偷外卖行为涂抹上道德的油彩,认为这样的偷盗行为就是“偷得有理”,就是“替天行道”,全世界不欠他一碗老鸭粉丝汤!
钱江晚报在讨论此事的时候也在反省,我们为什么失去了判断力?一个“好故事”就足以让人混淆了是与非的界线,我们的同情心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泛滥了。
也有媒体反思为什么舆情总是反转?
公众号“传媒茶话会”将问题指向了某些煽情绪、带节奏的自媒体:自媒体希望有更好的流量,而且和机构媒体比,客观讲,受监管的程度也轻很多,所以在一些事件的报道上往往更容易从情绪宣泄的角度做文章,而对于新闻准确性的要求就不如机构媒体那样严格。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刘拂去也发出提醒:一个是非界限清楚的小事件,为何迅速点燃一些人的情绪?这不是简单用“同情”二字就可以解释。应该正视,在我们身边,一些人焦虑甚至挫败的情绪,正在潜滋暗长。这次在“偷外卖”事件上的部分表达,可能正是这种情绪的投射。
刑拘引发争议,但并无不妥
“偷外卖”与“刑事拘留”,也成了争议热点之一。很多媒体指出,这个事情反映出来的也还是法律意识的淡泊。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刘远举评论此事指出:偷外卖,是贪图小便宜,缺乏法律知识,以为恶小就可以为之。周某不管是从金额还是次数,其行为都落入盗窃罪的范围,也反应了他法律意识的淡漠,而这很可能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回归法治框架内审视这起盗窃案,当地警方对其刑拘的做法并无不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犯罪嫌疑人盗窃十多次外卖的行为,被认定为“盗窃罪”刑拘,合理合法。
据通报,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李某某依法变更为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表示这意味着在之后的处理中,公安机关可能会采取一个相对缓和的态度。因为本案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公诉机关也有撤销诉讼的可能,变刑事犯罪为行政处罚。
光明网一篇时评也提出:法律并非完全不讲情理。若大学生偷外卖最终正式定性为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是有权视犯罪情节和危害情况,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也就是所谓的有罪不诉。从此次大学生偷外卖行为,以及近年来大学生涉及各类案件来看,部分大学生群体缺乏基本法律意识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问题。法律教育本应从小开始,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应形同法盲。再度重申校园法律常识教育,理应成为这起案件引发社会讨论背后更为值得关注的话题。
同情之声背后的善意
针对警方前后表述的不一致,北京中彬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维强表示,不排除在讯问初期,“偷外卖男子”没讲实话,随着对案情的深入了解,民警才掌握更多事实。法律的归法律,情理的归情理。
新华每日电讯指出:在案情尚未得到当地澄清之前,网上众多声援犯罪嫌疑人、“哀其不幸”的声音也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众的同情与案情澄清后的批判,两者之间并不矛盾,都表达了人们朴素的情感。
“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同情不能替代法律,触犯法律就应当付出代价,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好讲。执法必严、有法必依的口子,不会为任何人而开。不过,事件曝光之初,基于不准确的信息判断,部分公众替犯罪嫌疑人“求情”之声,并非想要替其“脱罪”,而是暴露出人们对帮扶贫困大学生的关注。
新闻反转背后,人们更应将此事看作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越雷池一步,恪守法律红线,才能筑牢基石,不让人生跑偏。
中国警察网也再度发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退一步讲,即使他真的是生活贫困,也不能盗取他人外卖餐食。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贫困不是偷盗的理由,守法才是每名公民应该坚守的底线。
综合: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警察网、长城网、澎湃新闻、中青报、红星新闻、钱江晚报、传媒茶话会、光明网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