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生的苦恼 爱与救赎的意义

时间:2023-05-02 23:3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78 评论:0

1、叔本华是这样说的: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太过于悲观,我觉得。

2、我的经历总结出来是这样的:

2.1“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这会让我痛苦和烦恼。

混了二十多年后,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后,我发现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真的不是自己内心所真正喜欢的。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在退休年龄到达前的十多年内,我应该要做点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但到现在一直没有非常坚定的答案,所以这个问题一直侵忧我,让我时不时就烦恼一阵子,有时还会感觉到胸口闷痛隐隐的,继而有时也会痛苦一小会。

前往责任田

2.2“求而不得,让我痛苦和烦恼”

今年春节后多数时间都在出差。

信心满满去贵州出差,得到游戏规则已变化后,觉得后面的业务也没戏了,受挫而回。

上上周去江西去投一个标,第一次开标,觉得都要签合同的节奏;可周末接到通知“标的物发生变化,重新报价”,多年的经验条件反射一样,有高人在,我肯定没希望了,等上周一的晚上接到电话询问大幅降价?基本验证了我的条件反射。

------虽然我尽力了,但是外部发生了“重力问题”,接近不可抗力,但也是求而不得,甚至让我怀疑目前销售这条路还能不能走下去?我都开始严重怀疑后续的人生啦 !

3、破解之道

3.1 我的奶奶们。我的老家农村,奶奶辈的女性们,她们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所在的乡镇,除了赶集会到镇上外,其余时间都在村子里面。她们很多也没有文化,不会写字,她们了解外面的信息都是听别人说。她们的生活内容就是忙一日三餐,期间穿插种菜、养鸡养鸭、家里的杂务等等。我小时候经常听她们说,我们这些女人啊,就是这样的命,把家里的一日三餐忙好,一天一天过去......她们肯定也有烦恼和痛苦,但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她们对生活的想法(欲望)很低很低,她们已基本认可一辈子就是什么样子啦,她们将希望寄托在我们后辈人的身上或许也没有什么寄托指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

3.2曾仕强教授有一句话,大概是“人生就是不同阶段情形做不断调整的过程”。

我从初中读书时,我知道自己只有把书读好,考出去,才能跳出农村,过上相对更有前途的生活。虽然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考试出去的、户籍迁出去的,现在的政策是不能在老家农村建房子啦。当初谁又能想到这个样子呢?其实老天爷是相对公平的。

---对于这一点是没什么置疑的。

大学我读的师范,本可以“哪里来回哪里去”。毕业基本就是回老家当老师。90年代末,我没有回,选择打工,学校还要求我们将师范生的政府生活补贴费用还回去了。有些同学选择当了一年或两年老师,将编制保留后再外出打拼。就这样混到现在。

---我对当初自己这个决定一直没有后悔或怀疑过。但是我爱人却持否定态度,总是说我傻,放着好好的老师不当,却要替资本家打工。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爱人是以现在老师的地位和待遇或者以浙江当时的教师待遇标准来评价我的。我是自已与自己比,或与多数的同学比,我觉得当初的决定没什么不对,倒是符合90年末的社会经济形势。

---从前几年起,我就萌生了要调整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找到相对清晰的路径,因为我不再可能如大学毕业时,可以一个人一股劲想干啥就干啥。孩子还在读书。至少也得等他到考上大学吧。我知道,自己已经启心动念了,肯定会走出新的路子。就如当初放弃师范生的分配选择外出打工一样(这个念想在大二时就有了,到毕业那个学期已相当明确坚定了,我甚至都没有和父母商量,因为家里也没有关系能助我找一个相对更好的学校当老师)。

---蛰伏、思考、准备着,一有时机就逮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