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30年是什么婚 结婚30年被称为什么婚

时间:2023-05-03 01:1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4 评论:0

1643年,51岁皇太极去世。

30岁庄妃摸着6岁儿子的头,深思熟虑之后,派人找来了比自己大1岁的小叔子多尔衮。

她屏退仆人,要和多尔衮单独交流。而此次交流的主要目的是,说服这位年轻的小叔子放弃夺位,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好处是:摄政大权。

这一夜,庄妃的贴身丫鬟苏麻喇姑一直守在门外。

她紧张地看着外头的月色,听着里面的动静,生怕有闲杂人等前来干扰。

索性,一夜无事。

次日,多尔衮神色自然离开。

庄妃整理好衣冠走出房门,对着苏麻喇姑疲惫地笑了:“事成了。”

——

这一年,皇太极突然离世,没有留下继位者的任何遗言。

按照惯例,后金的首领应当由大家共同推举。

庄妃,也就是未来的孝庄太后,虽然出自科尔沁草原,在争夺汗位这场战役中,却毫无胜算。

当时,最有希望夺得汗位的是2个人:皇长子豪格、皇弟多尔衮。

豪格时年34岁,有着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正蓝旗,可谓最顺理成章的继承人。

只是,谁也没想到31岁的多尔衮会突然横插一脚。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母亲曾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

当年,若非父亲离世时,他还只有15岁,或许,汗位到底能否到皇太极的手中,还是个未知数。

如今,他横插一脚,手握两白旗作为最高战力,和豪格也有较量的实力。

两人互不相让,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30岁庄妃敏锐察觉时机。

后金入关在即,如果因为争夺皇位而爆发大战,恐怕再也没有入主中原的机会了。

这也是豪格和多尔衮两人僵持,但谁也不肯开战的原因。

——

作为孝庄的贴身婢女,苏麻喇姑最清楚自己的主子是什么样的女人。

她不爱后宫争斗,对丈夫的宠爱也不甚在乎,平时最爱读一些史书,在不喜文化的蒙古人里堪称异类。

她不敢去思考,主子到底做了什么,居然一夜之间让多尔衮变了态度。

孤男寡女密谋一晚后,多尔衮这个老狐狸,居然一改夺位的态度,直接推举6岁福临继位。

但她也不得不称赞一句:这计谋,真妙!

——

当多尔衮支持福临继位后,支持豪格的两黄旗,直接袖手旁观起来。

两黄旗,是皇太极的亲兵。

他们只忠诚于皇太极的儿子,至于到底是豪格继位,还是福临继位,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了。

而福临作为庄妃的儿子,是爱新觉罗和科尔沁草原的唯一血脉。

在支持福临继位这件事上,科尔沁草原拿出了全部的战斗力。

最后,6岁福临顺利继位,成了后世熟知的顺治皇帝。30岁庄妃平步青云,成了后世熟知的孝庄太后,而31岁的多尔衮如愿拿到了他的摄政大权。

——

按照规矩,摄政王可以代理一切国家大事,在还政给皇帝之前,享受最高的权威。

至于太后,在把女人视为附庸的后金习俗中,只是一个相夫教子的角色罢了。

多尔衮如愿拿到了最高权威。

他力排众议率军入关,又坚定地迁都北京,四处平定战乱后,还顺手干掉了豪格的支持势力,风头无两的他,在顺治7年,直接把自己的称号“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一字之差,透露出多尔衮的野心。

他不再跪拜皇帝,连大臣议事都要亲自前往他的府邸,他的出行礼节也远超皇帝。

很多人都猜测,多尔衮有朝一日,一定会取代顺治皇帝,自己称帝。

不过,多尔衮一直到去世都没这么做,因为他虽然妻妾无数,但一生无子,只有1个年弱多病的女儿。

在很多人眼中,孝庄太后简直太幸运了。

她捡到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突然,多尔衮就支持她的儿子继位,还帮着她儿子扫清江山,而她高枕无忧当上了太后,时不时能看看儿子,安排儿子结婚生娃,还和摄政王多尔衮的关系那么好。

到后来,多尔衮排挤豪格、打压济尔哈朗,拥有绝对权威之后,似乎也对孝庄太后格外尊重,没怎么找过她的麻烦。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

在民间传说中,多尔衮权势滔天之下,提过一个很过分的要求:与太后结婚。

这个要求,把一向稳重的苏麻喇姑都吓了一大跳。

在蒙古和满人的习俗中,小叔子迎娶寡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比吃饭喝水还要正常。

但如今,满清入主中原,正在全面汉化,多尔衮迎娶当朝太后,就显得非常无理了。

可若是直接拒绝,惹怒了多尔衮,儿子的皇位还能保住吗?

在苏麻喇姑眼中,这段时间的孝庄太后,肉眼可见消瘦了不少,每天满脸愁容。

她想要出言安慰几句,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

随着顺治皇帝的日渐长大,他和多尔衮的关系越来越僵,连带着也迁怒了母亲。

此时,孝庄若是答应嫁给多尔衮,恐怕,母子关系就要降到冰点了。

但几天后,太后派人递出了消息:同意。

于是乎,太后的慈宁宫里,迎来了最热闹的盛典。

她身披嫁衣,嫁给了丈夫的弟弟,而摄政王多尔衮这大手一挥,邀请百官前来朝贺,顺带还要求顺治皇帝出席宴会,送出祝福。

不久,顺治对多尔衮的称呼,也从“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

以上这段故事,不仅是民间传说,更是清朝最著名的谜案之一——“太后下嫁”。

在这个故事里,基于感情、政治、利益等多种考量因素,太后孝庄和摄政王多尔衮强强联合,公然结为夫妻。

后来的多尔衮,进入皇宫内院便更像自家院子了,丝毫没有避讳。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么?

从当前影视剧、清初小说来看,“太后下嫁”的故事,精彩绝伦,交织着各色的爱恨情仇,有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有孝庄和顺治的母子恩怨,顺治和多尔衮的较量,更有多尔衮的后院闹事……

乍一看,这些桥段都很符合逻辑:青梅竹马的两人,为了政治和利益,再次走到一起。

可是,我去仔细翻阅了史书,发现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别说“太后下嫁”,可能就连孝庄和多尔衮的感情都压根不存在。

不信的话,你来听我分析:

其一,从时间线上来看,孝庄和多尔衮在皇太极生前不太可能有交集。

孝庄入宫的时间是1625年,那会她13岁,一直生活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作为妹妹,她有父亲、哥哥、姐姐管着,就算参加重大庆典和政治活动,也不可能让她抛头露面。

所以,13岁以前的孝庄,大概率就是个乖乖小公主。

后来,她嫁给了亲姑父皇太极,进了皇太极的后院当侧福晋,就更加没有出去的机会了。

女真人对嫡庶之分看得很重,就算有参加活动的机会,也是大福晋哲哲去,根本轮不到她。

所以,孝庄根本没什么办法外出交际,自然不可能和多尔衮幽会。

那,问题来了:如果孝庄出不来,那多尔衮能去找她么?

答案是:几乎没可能。

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只比孝庄大1岁。按照努尔哈赤的习惯,他的儿子们都是从小就开始练骑射、随从作战,等到十五六岁基本可以独当一面。

可偏偏,多尔衮是个特例。

他刚出生的时候,身体条件非常弱,经常生病,只能跟在母亲阿巴亥身边好好养着。后来,哥哥弟弟们都开始上战场了,他不服气,日夜锻炼自己的体能,才勉强弥补了一点。

可即便他努力锻炼,也是17岁之后才开始出征。

在17岁之前,他一直待在建州,和草原上的孝庄,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皇太极迎娶庄妃后,多尔衮有机会见到嫂子吗?

答案是:更不可能。

皇太极对后宫进行了制度改革,实行五妃制,即他的女人们全部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是楼栋不同。

后妃们住的集中了,方便了皇太极,却大大限制了外臣。

没有特殊情况,外臣是绝对不能跑到后妃的院子里去的。

这样一来,多尔衮也不会冒着风险平白无故找孝庄。

所以,在皇太极去世之前,孝庄和多尔衮基本没有交际。

就算有一点点,可能也就是在家宴上遥遥相望一下。

其二,太后下嫁的来源,根本不可信。

太后下嫁,最早最直接的证据仅有一个,即《张苍水诗集》中的《建夷宫词》一诗:“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咋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这首诗,将太后下嫁的细节和景象基本描绘了一番,仿佛作者亲临。

可是,它的作者是明朝遗臣张煌言,从未在清廷当差。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对清朝的宫闱秘事这么了解?

另外,这首诗中有一个最大的疏漏点

诗中写道,婚礼是在慈宁宫里举行的,可因为慈宁宫修缮,孝庄到顺治十年才搬进去,而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就已经去世了。

前前后后,差了三年。

我想,可能是张煌言反清复明的心太强烈了,直接给孝庄泼了脏水。

其三,已有的其他证据,根本站不住脚。

除了上面的直接证据,还有很多人在正史中搜集了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顺治称呼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皇宫内院出入自由、孝庄临死时拒绝和皇太极合葬……

“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

当这些巧合,和“太后下嫁”联系起来时,好像显得格外顺畅。

因为孝庄和多尔衮有感情,两人在皇太极死后结婚了,所以顺治理所应当要管后爸多尔衮叫“皇父”,多尔衮自然能经常出入后廷。而孝庄,认为自己没有颜面见皇太极,自然也就不愿意和他合葬。

可是,只要一推敲,我们就能发现这个逻辑行不通。

早在多尔衮开始摄政的时候,他就经常出入后廷了,因为根本无人敢拦他。反倒是后来,他连皇宫都不怎么进去了,因为他把所有的兵符、印玺全部带到了自己的府上,百官都是去他的府上议事。

而顺治的“皇父”称呼,也是实属无奈。

那会的多尔衮手握大权,打压了另一位辅政大臣济尔哈朗,唯一能与他抗衡的势力大哥豪格,也像个扶不起的阿斗,经常被抓到把柄惩罚。

有一次,顺治以绝食自杀抗衡,才勉强救下豪格。

在这种情况下,顺治当然要不断讨好多尔衮,放松他的警惕,所以才会有了“皇父”的称呼。而且,历朝历代,皇帝管臣子叫“父”也不算少见。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认可和尊重。

至于,孝庄不愿意合葬的事情,那就更加荒唐了。

孝庄去世的时候,满清正处在全面汉化的阶段,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丧仪。

以前的女真人,下葬都是火葬,即把尸体烧了,用个大罐子装起来就行。

顺治死后,就是火葬的。

可是到康熙年间,赫舍里皇后去世时,康熙给她安排的是土葬,算是带头实行了土葬。

这一下,轮到了孝庄。

孝庄愿意土葬,可如果土葬的话,一个那么大的棺椁进入皇太极陵墓,势必就要重启皇陵,这又是“以卑动尊”,同样不符合规制。

《清圣祖实录》:宗文皇帝(即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为了避免孙子为难,想了一圈,孝庄才说自己不愿意打扰皇太极,不与他合葬。

而康熙也觉得这个问题棘手,不知道怎么处理,才一直没给孝庄下葬,一停就是37年,直到他儿子雍正继位之后,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些,和太后下嫁真的是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四,当时的叔嫂婚,已经被皇太极明令禁止。

小叔子娶寡嫂,确实是女真和蒙古的旧习俗,非常正常。

但是,早在皇太极准备入关,有了干掉明朝、一统天下的决心时,他就已经明令禁止了这一类的近亲婚。

《会典》:“汉人、高丽因晓道理,不娶族中妇女为妻。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

他将这种行为,直接当作禽兽般的兽行,希望后世不要再犯。

这时候,皇太极刚死不久,顺治也还没有掌权,孝庄不可能再去顶风作案、让人抓住把柄。而多尔衮,也不会因为一个女人,去毁坏自己的政治谋划。

另外,多尔衮真的喜欢孝庄吗?

这个问题,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

多尔衮并不是个痴情种子。

他为了显摆自己的地位,当上摄政王后,公然在八旗之内搜刮美女,充入后院。

他还逼着朝鲜藩国给他源源不断地供应美女。

在多尔衮的后院里,美女如云,个个都是小年轻,他哪里还会盯着一个徐娘半老的孝庄。

这样来看,孝庄下嫁给多尔衮的故事,基本是杜撰的。

只是,百姓们喜欢听八卦小说,更喜欢窥探宫闱秘事。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生产商。

到现在为止,不少以孝庄、多尔衮为原型的小说、影视仍旧层出不穷。

无关对错,只供取乐。

不过,纵观孝庄的一生,我倒是认为她的政治生涯,比感情生活更迷人。

一个在皇太极后院中不起眼的小透明,到了顺治、康熙一朝,突然成了辅佐幼帝的女政治家。

这份潜藏的胆识和谋略,才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地方。

而最更为难得的是,有胆识、有谋略的她,还不贪权,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更没有像慈禧一样把权力握在手里垂帘听政。

她始终甘居幕后。

就这一份魄力,就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