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神童漫画 三眼神童典藏版漫画

时间:2023-05-03 04:1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148 评论:0

前面的话

日本漫画系列的第4篇,写给正经历中美贸易战、中年危机、就业不顺和生活不顺的人们,“人只有经历逆境才能成长”——这是绫小路義行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系列辉煌的手冢治虫可谓达到了人生的巅峰,26岁(1954年)就被朝日周刊誉为“坐拥200万粉丝的人气漫画家”,在那之后的事业一直是顺风顺水,可谓是漫画界的翘楚。

1954年朝日周刊大幅报道拥有200万读者的人气漫画家手冢治虫

50、60年代正是日本漫画的高速成长期,被称作日本漫画的第一次高速成长,这个时期,手冢治虫和以他为首的“常盘庄”漫画家,如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藤子·F·不二雄铃木伸一等人,为这次漫画高速成长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走在时代前端的动画人

到了60年代的中后期,到了不惑之年的手冢治虫开始将精力和重心放在动画和公司的经营上,因为早年(战前的1942-1944年)受到万氏兄弟创作的动画大电影《铁扇公主》和持永只仁参与制作的《桃太郎的海鹫》的影响,手冢明白,动画才是未来的方向,在当时、才刚刚普及了黑白电视机的日本,这个想法可谓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

1967年手冢治虫创作的漫画《多罗罗》

手冢创作于1967年的漫画《多罗罗》就因为精力不够等多方面原因最终在1969年草草收尾,这部漫画中蕴含的各种社会要素、人性要素,之后被很多人评论为手冢漫画转折点的一部作品,其实《多罗罗》已经脱离了少年漫画的范畴,更接近青年漫画。

50年代由纸芝居作家转型漫画家的武内纲义

除了动画和公司经营分散了经历之外,促使手冢放弃创作《多罗罗》等漫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漫画中一个全新类型“剧画”的诞生,“剧画”是由早期的纸芝居发展而来,50年代被第一次漫画高速发展所推动,得到了完全进化,从而诞生出不少“剧画漫画家”。

剧画家平田弘史与他的漫画代表作《座头市》

剧画诞生

“剧画”和手冢治虫、横山光辉等人的少年漫画相比有着压倒性的魅力,在画法和内涵上都远胜少年漫画,因为“剧画”就是青年漫画的雏形,只不过当时看漫画的读者们看了漫画之后,觉得简直就和看电影一样,所以就给这种漫画起名为“剧画”。

小学馆《少年周刊SUNDAY》创刊号

“剧画”到底是怎样一种类型的漫画呢?别急,我们先看看这种漫画类型对手冢治虫产生的影响,5、60年代,就在手冢治虫达到个人巅峰的时候,漫画的载体也由月刊漫画杂志(一个月出一本)发展为周刊漫画杂志(一周出一本)。

50年代末,各家出版社都慕名而来想签下手冢治虫作为旗下的专属漫画家,为刚刚创刊的少年周刊杂志撑门面,其中就包括小学馆的创刊号《少年周刊SUNDAY》和讲谈社创刊号《少年周刊magazine》,而现在大名鼎鼎的集英社《少年周刊JUMP》则要晚了10年,1969年才正式更名创刊。

讲谈社《少年周刊magazine》创刊号

当时,小学馆《少年周刊SUNDAY》的编辑长丰田龟市给手冢开出的签约费是300万日元,不过被手冢回绝了,同样,手冢也没加入讲谈社,讲谈社因此签了石森章太郎创作的类似罗宾汉行侠仗义的漫画《快杰哈里玛欧》。

模仿石森章太郎漫画《快杰哈里玛欧》的讲谈社少年周刊封面

青年漫画的初阵

因为手冢另有打算,所以放弃了很多连载漫画的机会,这也给当时的年轻漫画家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其中就包括很多剧画漫画家们,因为剧画的青年漫画要素,帮助小学馆和讲谈社在青年漫画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现在、小学馆的青年漫画中,《机动战士高达》(太田垣康男)、《杀戮都市》(奥浩哉)、《孔雀王》(荻野真)都有很高人气,而名噪一时的《头文字D》(重野秀一)、《浪客行》(井上雄彦)都是讲谈社旗下的青年漫画。

剧画家川口开治《沉默的舰队》

就在手冢放弃小学馆和讲谈社的邀请后短短几年间,60年代初期,刚成长起来的“剧画”几乎统治了日本的漫画界,对手冢治虫石森章太郎横山光辉等第一代日本漫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这也是青年漫画和少年漫画的第一次对决。

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少年被称为“漫画的一代”,已经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被“恶书放逐”等运动称为影响孩子的不良书籍的漫画也被人们接受,被迫打上“科学漫画”(《铁臂阿童木》)烙印采取鱼目混珠躲避家长目光的偷偷看漫画时代也一去不返。

剧画家川崎伸的漫画《巨人之星》

而对阅读了大量少年漫画的读者来说,丰富的社会经验,让他们渴望得到更深刻的漫画和更具内涵的内容,于是“剧画”出现了。剧画最大的两个特点,是复杂而真实的写实画风和令人回味无穷的漫画内涵,在画法上,剧画使用了类似摄影机拍摄的俯视、仰视的角度,并在画面上加上了拟声词、效果线和集中线,在视觉效果上很像电影,不光是画法,分镜的处理上也像电影靠拢。

少年漫画(左)与剧画(右)画法的对比

有人说,手冢治虫是在漫画中使用电影分镜的首创者,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50年代末,以剧画家辰己嘉裕为首的7人结成了“剧画工房”之后,60年代初的大部分剧画漫画中都使用了电影分镜的表现方法,手冢治虫也受到了冲击,在他的工作室中,几乎所有的编辑都会去借“贷本剧画”(一种租借的剧画类漫画书),手冢治虫的漫画创作在剧画冲击下临界冰点。

1957年手冢模仿剧画的漫画作品《黄金之箱》

善于思考的手冢,在1957年剧画盛行之前,创作了一部模仿剧画的试作漫画《黄金之箱》(黄金のトランク),不过效果并不明显,1967年,10年后、39岁的手冢治虫创作了《多罗罗》,加入了大量剧画要素,虽然获得成功,但与真正的剧画相比仍有差距,心灰意懒的手冢忙于公司事务终于草草终结了《多罗罗》,青年漫画与少年漫画的第一次交锋获得了完胜。

1957年、手冢漫画《黄金之箱》

纸芝居与吹法螺

剧画富含的深刻内涵要追溯到他的雏形“纸芝居”,“纸芝居”是明治时期延续下来的一种民间艺人使用插画推车讲故事揽客赚钱的卖艺方式,经过时代的演变,又由“立绘”(站着看)发展到“平绘”(拿着看),因为要接触不同的人,所以他们的故事都非常生动和接地气能引起下层劳动者的共鸣。

现代的纸芝居艺人

1950年,日本的“纸芝居”艺人有5万人,他们推着小车、驮着小点心和插画绘本走街串巷,和中国的叫卖不同,“纸芝居”艺人使用一种“法螺贝”的大贝壳召唤客人,听到吹法螺的声音,就知道是“纸芝居”来了,经常有小孩子恶作剧乱吹法螺,之后被引用为说大话骗人,这就是“胡吹法螺”这个典故的由来。

纸芝居艺人会躲在绘本插画后面解说和更换插画

漫画的普及让“纸芝居”艺人迅速衰落,其中有些“纸芝居”转向了剧画的创作,“纸芝居”的内核也被剧画漫画家延续下来,成为青年漫画的核心。

漫长的冬天

70年代,手冢治虫终于处理完让他焦头烂额的公司事务(破产),虽然负债1亿5000万日元,但总算是回归到漫画这个原点,已过不惑的“漫画之神”手冢忽然发现,日本漫画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不管画什么都不有趣,也不受欢迎,恰逢公司倒闭,当时的我真是一筹莫展,直到《怪医黑杰克》(1973)之前,对我来说是一段好长好长的冬天”——摘自手冢治虫讲谈社漫画回忆录。

有很多常盘庄时代和手冢一起战斗的助手在手冢最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其中就有一位是原少年画报社的编辑福元一义,喜欢漫画的福元编辑因为受到手冢的鼓励,终于勇敢的走上漫画家之路,1973年,他是手冢工作室的助手主任。

秋田书店漫画周刊《周刊少年Champion》

和集英社《少年JUMP》漫画杂志同时期创刊的秋田书店漫画周刊《周刊少年Champion》总编辑壁村耐三,这时拜访了手冢治虫,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委托他连载一部新漫画,这让手冢大喜过望,手冢燃起了漫画事业的第二春。

秋田书店漫画中的壁村耐三形象

剧画这种青年漫画虽然很受成年漫画读者的喜爱,但是最大的劣势就是他的受众,而少年漫画则是全年龄受众,也就是小孩子也可以看成年人也能看,如今、两者在题材内容和作画上都有严格的要求,6、70年代的剧画中有着大量反应社会因素的内容以及大量血腥场面,当时,日本正由于日美安保条约引起漫画一代的强烈不满,年轻人经常搞事情,于是,剧画这种类型的漫画被控制和打压,手冢治虫1973年创作的《怪医黑杰克》再次称雄日本漫画。

手冢治虫70年代漫画巨作《怪医黑杰克》

手冢创作《怪医黑杰克》之初,在里面加入了很多内心的抱怨,这部漫画的主角是一个乱收高昂费用的江湖医生,寓意“道德只是为了掩盖事实的虚荣”,显然手冢还是使用了一些剧画的青年漫画要素,不过他巧妙的避开了社会矛盾,而且打着少年漫画的旗号,终于在剧画淡出的时候再度填补了漫画市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怪医黑杰克》漫画创作交稿的某一天,《周刊少年Champion》的漫画编辑青木和夫来拿稿子,这时已经过了交稿时间,好不容易手冢从楼上下来,但是他却拿着稿子问每一个助手,“你感觉怎么样?”“好不好看?”,大部分助手都惶恐的回答,但是有一位年轻的助手直接说道,“我觉得还不是很好?”,听完这句话,手冢眉头紧皱,拿着稿子转身向二楼的工作间走去,青木和夫大感不妙,手冢一边上楼一边告诉青木,“再给我8个小时!”

《手冢治虫创作秘辛》中的秋田书店总编辑壁村耐三与手冢治虫

青木和夫赶忙给老大、秋田书店的编辑长壁村打电话告知,壁村大声咆哮青木无能,然后还是答应了手冢的要求,青木放下电话后,受不了委屈和压力,一拳打向墙壁,顿时打出一个大洞。

……

8小时后,手冢走出工作间,拿着全新的一摞手稿给青木,青木看完后大惊失色,手冢居然在8小时完成了一周的工作量,一时间对自己刚才的失礼大感局促。

墙上的洞

“漫画之神”的名字再次不胫而走,不过青木打穿墙壁的事也传的很快,据手冢工作室《三眼神童》(也译作三目童子)的责任编辑大石高雄回忆,有一天开会,一位北海道的公司负责人问道,听说有个编辑因为生气,把你们工作室的玻璃、门窗都砸了,是真的吗?搞的大石当场忍俊不禁。

手冢工作室照片、挂钟表的柱子左侧下方就是青木打穿的地方

生活有高峰也有低谷,记住绫小路義行的话,“人只有经历逆境才能成长!”

好,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那我们下次再见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