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骑士崛起 蝙蝠侠三部曲观看顺序

时间:2023-05-03 05:5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246 评论:0

为什么诺兰成为现代电影观众追捧的热门导演,除了够硬核够脑洞,够狂拽炫酷等等,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就是有很宽泛的解读空间,而且这些都被诺兰放置在影片中极为不易察觉的角落,供观众慢慢去挖掘。

诺兰出生于英国,参与撰写剧本的弟弟乔纳森诺兰也一样,他们兄弟俩都有着很厚重的英国文学基底,所以在看整个三部曲,尤其是最后一部时,能明显感觉出他们塑造的蝙蝠侠(布鲁斯)这角色,有着浓重的莎士比亚悲剧色彩。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莎士比亚式悲剧。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在此就不一一详细展开了。

总结来说,莎士比亚的悲剧文学中,认为人性是失望的,但不至于绝望,所有故事中产生的悲剧无法避免,这也造成了人性阴暗面无法逃避,而最重要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有着很强的英雄主义色彩,往往和宿命或使命相矛盾,从而造成崇高的悲剧,而后得到升华。

而这样的悲剧,会留给故事中的人深深的反思,从而得到一种人性的“洗礼”,这正是经久不衰莎士比亚悲剧的核心价值。

以上大概总结的这些,都在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尤其是《黑暗骑士崛起》,更可以看做是一个超级英雄的神话故事。

虽然我们知道诺兰蝙蝠侠拍得很写实,但我们也能看出,《黑暗骑士崛起》在剧情上做了很多浪漫主义处理的。

比如明明体能和力量都远在蝙蝠侠之上的班恩,把蝙蝠侠打到腰都断了,蝙蝠侠却能在短短几个月,不依靠任何现代医学自我恢复,自我恢复也就算了,在没有接受任何新技能训练下,然后光靠着小宇宙爆发逃出生天,然后再战班恩,把班恩打得满地找牙。

这样的剧情逻辑,本身就非常具有英雄主义浪漫色彩。

聊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探讨一下《黑暗骑士崛起》的结局。

我们都知道,影片结局99%是布鲁斯没有死,而蝙蝠侠成了传奇,罗宾继承了蝙蝠侠衣钵,继续保护着哥谭市。

但...我们或许可以试着去看另一种不那么超英漫画式的圆满结局,而是那1%我认为的悲剧英雄式的结局。

以下是我的“过度解读”。

或许,蝙蝠侠(布鲁斯)不愿意相信自动驾驶,他愿意牺牲自己,直到控制蝙蝠战机到最后一刻,为的是保证核弹能真正远离哥谭市。

其实细品的话这逻辑也是说得通,哥谭市和1100万人民命运抉择之时,蝙蝠侠会把这生死攸关的任务,自信交给自动驾驶吗。

还有当时福克斯检查的是蝙蝠战机是样机,自动驾驶软件确实是布鲁斯修好的,但到底自动驾驶软件有没有放置在蝙蝠侠当时带核弹的战机上,或者蝙蝠侠有没有用到,已经没人能考据了。

而整部电影看下来,蝙蝠战机,一直都是由蝙蝠侠亲自操作,按理说如果自动驾驶投入使用,有几次非常需要自动驾驶的危机时刻,蝙蝠侠完全可以像第二部《黑暗骑士》一样,展示一下自动驾驶功能。

有人说在警察和班恩军团大战时,可能是蝙蝠战机自动驾驶,但仔细看,蝙蝠侠是坐在里面的,但那时其实非常需要自动驾驶,好让蝙蝠侠能脱身去做其他事情。

接下来我们再看,阿福在café遇到的布鲁斯和猫女,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美好的浪漫主义想象。

毕竟这和阿福之前回忆的场景太相似了,不免让人联想到,结尾阿福撞见布鲁斯,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在阿福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阿福在的café内的装潢,是以红色为主,椅子是红色,餐桌的花是红色,还有服务员的衣服也是红色。

而阿福回忆中认错的那桌情侣,明显是另一家隔壁café,我们从椅子和服务员,还有桌上紫色花,都说明阿福和认错的情侣不是同一家café,国外一般这种都是cafés一条街,能从一家看到另一家。

但当阿福结尾再次去到那家café时,餐桌的花全部变成了回忆中隔壁家的紫色花,而诺兰巧妙的把布鲁斯那一桌回避掉了餐桌的花。

而且在阿福回忆中的场景,有一名用餐客人,似乎在结局阿福用餐时也出现了,试问这样几率有多大。

当然,我不是想证明什么,只是想提供给大家一个更多元更开放式的诺兰式结局解读。

因为不管布鲁斯是否真的死去,蝙蝠侠的传奇和布鲁斯找回自我都在影片中确立起来了。

《黑暗骑士崛起》往野心大了说,诺兰更像是要塑造蝙蝠侠传奇,拍得像寓言故事。这部电影在试图测试一个超级英雄可以承受的压力和重量到底有多大。

其实确定布鲁斯活着的结局,是为了让影片偏向圆满。

但就艺术造诣来看,那1%认为如果布鲁斯以真的牺牲自我为结局,则更凸显蝙蝠侠英雄式的悲壮和凄美,但我相信如果诺兰表现再明显一些,一定很多观众不愿意接受,片方也不会同意。

这也是我认为诺兰厉害的地方,不管他的哪部作品的结局,结局之外,还有很多故事依然在发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