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生活领域教具
问题:
我家宝宝两岁多,最近在找托班。我个人很认同蒙氏的理念,但她的教具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这是我带孩子参加完蒙氏园试听课的一个疑惑。因为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同于蒙台梭利时代的孩子,他们从出生就有很多的玩具,很多的玩法,无论从颜色,材质,样式上都比蒙氏教具更吸引人,更有乐趣。就好像已经吃惯了大餐,再回归清粥小菜,就已经不合胃口了。孩子在试听课上明显对教具的兴趣缺乏,对老师的教具演示和后来的自主工作(玩教具)积极性不高。观察了其他同龄孩子几乎也都如此。
解答:
谈到蒙台梭利教具和蒙台梭利学校,我想绝大多数人头脑里呈现的是这样的一个儿童之家的场景:
有许多的教具柜上存放着各式各样的木质教具,一张张小的桌子和椅子,有些孩子们也在地板上铺一张工作垫在上面工作,环境感觉很安静,没有吵吵闹闹和混乱的感觉,一切很有秩序。
或许你还会看到国内的一些蒙台梭利机构,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比如蒙台梭利早教班、亲子课,由老师来示范,其他孩子和家长轮流等候,一一来操作等等....一些错误的方式使用教具有时让人觉得哭笑不得。
如果不是系统学习过蒙台梭利课程,绝大多数的家长是难以分辨什么样的蒙氏是“正宗”蒙氏。因为“蒙台梭利”并非一个注册商标,很多学校都称自己为蒙台梭利学校,包括那些很少使用或不规范使用蒙台梭利教具的托班和幼儿园。比较遗憾的是,许多人访问这类学校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环境与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Maria Montessori)所开发或认可的环境有多么遥远。
那么怎么样的学校是正宗蒙氏,蒙台梭利教具过时了吗?要客观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及其教具的历史,是怎么来的。其实蒙台梭利的教具最开始并不是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本人自己研发的。让我们通过以下一张图了解一下蒙台梭利的“系谱”,通过这个系谱,我们可以溯源看到蒙台梭利受到了三位教育者的影响,其中我们重点来讲讲伊塔(Itard)和塞根(Seguin).
蒙台梭利、福禄贝尔、杜威系谱溯源对比 图片来源:researchgate.net
伊塔是一位19世纪初专门治疗耳病和教育聋童的法国医生,他最著名的事迹是收养了一个叫做维特(VictorofAveyron)的在森林里长大的野孩子(Wild Boy),因为缺乏人类环境不懂人类的语言,伊塔对他做了教育训练,虽然并没有成功,但是他是特殊教育的先驱,也为后期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等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提出影响很大。
塞根也是19世纪初训练心理缺陷的儿童的人物,他继承了伊塔的事业,提出了“生理教育法”,主张对特殊儿童使用感观教育的方式进行训练,以发挥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促进智力和生理的发展。因此蒙氏的教具最早很多的来源是来自于塞根,蒙氏教具里的“塞根版”就是以塞根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博士结合了塞根的理念,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感官教具。蒙台梭利博士是第一个将系统感官教具运用在正常儿童上使用的人,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践,她发现感官教具同样适用于正常儿童,并且有非常直观的效果。她真正将感官教具发扬光大,后人也记住了蒙台梭利和她的教具。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中国的荀子也说过“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都证实了:孩子需要通过感官去学习,不仅如此,越多种感官的使用,可以帮助孩子更广泛的吸收信息,以做出精确地判断,更好地学习。
从这一点来看,这和现在21世纪的主流社会上推崇的教学法是不谋而合的,越来越多国际的顶级学校都重视以孩子为中心,不填鸭式教学,并且让孩子从操作当中去学习和体会。这也和蒙氏里“孩子通过教具会自我纠正”的理念不谋而合。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就像这个经典的蒙氏教具Cylinder Blocks(带插座圆柱体),所有的圆柱体只能匹配唯一合适的位置,因此教具的研发本身就自带着“错误纠正”的提示。当孩子不断的试错,直至全部完成时,你总会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大大的微笑,感到极其的幸福和满足。他们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内在导师指引他们。他们可以通过自我操作并进行修正,达到精神满足,而不需要成人说教式教导。
正在操作Cylinder Blocks并自我纠正的孩子 图片来源:Google
而对于低龄段的孩子,蒙台梭利建议活动需要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生活的活动、将生活中的元素运用进来才更符合3岁前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心理特点。
低龄孩子的家庭蒙氏活动 图片来源:Google
蒙台梭利并没有过时的另外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它是一个基于观察的科学课程。所有教具的使用,给多大的孩子使用、如何使用均是在蒙台梭利观察的基础上形成,而非来自主观的一人之见。
蒙台梭利和孩子使用Shape Geometric 来源:Google
从研发-示范-投入使用-观察-反思-调整-再调整-再示范-再投入使用-再观察... 所有的教具都经过这样一轮又一轮的观察循环过程。
这个Shape Geometric Cabinet (几何图形橱),通过孩子不断操作,感官精致的过程,孩子熟悉二维的几何图形,为后期三维抽象概念的引入都是打下基础的。即便是今天,所有受过训的蒙台梭利老师,他们也需要观察孩子,运用刚才提及到的观察循环,给孩子匹配使用不一样的、适合孩子能力的教具和教学方式。在我看来,以客观观察的方式方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过时,这点蒙台梭利还真的做到了。
蒙台梭利教室 图片来源:Google
孩子们在做千串珠和生命发展表 图片来源:书籍《Montessori Her Life and Work》
3-6岁的孩子,在儿童之家通过动手操作千串珠,认识1000的符号和数量。
6-12岁的孩子,在蒙台梭利小学课程中通过自己制作生命发展表(timeline of line),将历史、人文、地理、数学、语言、艺术设计等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做成长长的轴卷。
timeline of line 图片来源:Google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蒙台梭利教具过时了吗?蒙台梭利的教具具有严谨性,它是一套融汇于0到18岁的课程,并且所有的教具和操作方式具有相连性、相关性且层层递进。直至现在,所有受训的蒙台梭利老师仍然保留着“特定工作展示页”的传统,所有的工作展示程序过程,由有资质的培训师代代相传,十分严谨。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儿童之家是否正宗,老师是否专业受训,一个非常实用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让老师给你看看她们的工作教具手册。根据受训的年龄段不同,每个阶段的老师都有好几本手册。目前专业培训蒙台梭利的机构是AMI(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由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亲自创办)以及AMS(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只有经过培训、考核并且全部完成要求的老师才可以拿到证书。
与其考虑蒙台梭利教具是否过时,我认为还不如考察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执行蒙台梭利标准的学校。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献,记录了蒙台梭利教育早期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观点:坚持高保真度、高标准、坚持蒙台梭利方法来执行的学校,其学校孩子的认知和社会发展比传统学校的孩子都呈现出更优秀的表现。划重点:是要坚持高品质的蒙台梭利正宗学校哦。
1960年代的学前教育计划(Head Start Program)中,蒙台梭利教学法参与了这项Head Start Program的比较研究。这项研究跟踪了在坚持高标准蒙台梭利学校下长大的孩子,追踪孩子的成长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刚开始,蒙台梭利项目并没有比其他项目更出色,但是却有潜伏效应。到了二年级,蒙台梭利男孩的成绩比其他任何组都要好。他们一致保持这种优势,直到九年级和十年级(国内的初三和高一),而且蒙台梭利的孩子高中毕业率最高,在他们的学校综合评分中得分也最高。
而这一切,都是取决于学校里的管理以及带班的老师是否坚持了高品质的蒙台梭利课程。是否真正传达了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Maria Montessori)真正的教学理念。如果你只是在学校环境里看到成套的蒙台梭利教具,而没有专业持证的老师,我想这是比较困难的。
一个没有蒙台梭利教具的环境,如果有一个能执行蒙台梭利理念的老师,是有可能创造出一个高品质、并且真正帮助到孩子身心发展的蒙台梭利环境的;而如果在教室里光有成套的教具,你或许会观察到教具从开学到一学期过去了,教具柜上的教具几乎都没有替换过,在教室里你也看不到step back、观察孩子的老师,老师们忙着组织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大活动,那么我敢肯定的说,这是没有办法创建出一个高标准、高品质的“正宗”蒙台梭利环境的。
在蒙台梭利的《童年之秘》这一本书中,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提到由儿童之家里的教育制度的大纲、理念是在孩子的观察之上被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日后创办的蒙氏学校里,它们完整地保留了这些原则。她举了一个脊椎发育过程的例子,来做类比。她说“一开始,尚在萌芽阶段的脊椎看起来像是一条阴暗的线条。这个线条将长成脊柱。线条中间有一个个的芽点。这些芽点将长成一节节的脊椎。这个胚芽自行分成三个部分,将分别长成头部、胸部及腹部。同样地,我们教育制度的基本大纲,也像脊椎的发育一样,是前后一罐的;且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环境、老师及儿童使用的不同材料”。
这个比喻确实非常形象,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头部、胸部、腹部、或者脊椎的哪一节歪了,那么整个人走路的体态是让人觉得非常怪异的。环境、老师以及儿童使用的材料(即蒙氏教具),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任何一个部分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体都会出现问题。比如说,在儿童使用的材料上(即通俗的蒙氏教具),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一些IC 班级(学步儿环境,一般指1岁-2.5/3岁的儿童)参杂入了一些3-6岁儿童之家的教具、或是在3-6岁的儿童之家里参杂了非蒙氏教学的区角活动;在老师方面没有系统学过蒙台梭利的传统学校老师、早教班的老师教授蒙氏班级的工作等等,那么在整体就会呈现出一种“怪异”,如果环境里的工作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那么或许我们也可能会看到在环境里静不下来、奔跑或感觉无聊、发呆的孩子。
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讲,孩子使用的蒙氏教具也算是环境当中的一部分,在6岁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人,人的因素大于一切。因为在孩子与环境做链接的过程中,成人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环境里懂孩子的成人,观察孩子、设置一个完备的环境、帮助孩子和环境做链接、再观察孩子与环境互动的情况、再次调整环境、再次帮助孩子和环境做链接。。。。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循环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发挥孩子内在的潜能,获得精神独立和满足。
蒙特梭利里儿童、环境和成人的动态循环 图片来源:cabotmontessori.net
很多家长通过考察环境里是否有完备正宗的蒙台梭利教具来判断这是否是一个蒙台梭利学校;一些非蒙氏的老师想转行进入蒙氏教育时,也总会问“我应该如何操作教具?”。 有趣的是,在蒙台梭利的晚年,她说:“没有人真正懂我。” 她说我一直指向儿童,而人们却一直在谈论我的教具。
教具不是根本,儿童本身才是根本。
关于童心童语
童心童语,优质托育服务的践行者,专业国际师资的培养者,科学家庭养育的倡导者!
童心童语是由国内外众多婴幼教人倾力打造的托育中心,致力于为婴幼儿打造一个适宜发展的专业环境,支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家长提供定期讲座,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同时,这里也是教学示范和教师实习基地,其目的是为了给更多的社区日托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教学示范和教师培养。我们倾心打造了多层次的、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而且特别强调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童心童语 2016 年 9 月成立至今,在北京共有4家实体园所,类型涵盖社区托育、企业托育、商业体托育、幼儿园托幼一体等模式。
童心童语示范日托是由婴幼教人倾力打造的蒙氏示范日托,是AMS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师认证培训中心的示范日托,是AMS会员学校。 童心童语示范日托采用蒙氏教学,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天性与原始力,环境整洁、安全、友善、包容,不论哪一种班型都颇具美感、设计感和秩序感。幼儿在教师准备好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工作,自由进行探索,自发主动学习。
童心童语对儿童培养的目标是修内展外,修内:培养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拥有良好的认知水平,同时更拥有乐观、独立、自信、好学、坚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可贵的非智力素质;展外: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中有益一员,习得礼貌、同理心、合作和行为规范,让儿童快乐的融入社会,成为一名正能量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