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你的朋友 不作的女朋友
01
通过朋友圈去了解亲戚朋友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虽然,现在的人发朋友圈少了,但是习惯仍旧存在。毕竟,大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能够聚会的时间很少。逢年过节,很多熟人,也见不上面。
闲来无事,发个朋友圈,互相点个赞,表示“我看到了,我在乎你”。虽然,没有人明说,得到了点赞,让自己很开心,但是内心的愉悦,确是存在。
可是,你总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从来不给你的朋友圈点赞,但是他们自己却在发朋友圈,并不是好几天都不看朋友圈的那种人。
不给你点赞的人,看起来很奇葩,其实给出了三种态度,不管关系多好,都要远离。
02
第一,“一直瞧不起你”:他早已把你当成陌路人,认为你毫无价值。
如果你在职场上混,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上司发的朋友圈,很多人点赞,普通员工发的朋友圈,点赞数量少一些。
虽然我们都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但是趋炎附势的现象,没有办法杜绝。
点赞是别人的自由,你不可能去阻止;不点赞,也是别人的自由,你不能强求别人。
你要明白这样的道理:“不给你点赞的人,不是不喜欢点赞,而是他们给自己喜欢的人点赞去了。”
人际交往,在很多方面都是利益的交换关系。别人给你点赞,表面上是“不求利益”,但是内心深处,总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好处。
点赞,代表了“他的讨好”,不点赞,就应该反过来看,就是说“讨好你的多余的”。
我的一个朋友小军,五年前,在东莞打工。夜里加班到十点钟,然后发个朋友圈。点赞的人很少。
去年,小军在朋友圈里说:“我当主管了。”
很快,小军的朋友圈里,有一大群人点赞。尤其是几个外出打工的亲戚,不仅点赞,还发微信消息,表示祝贺。也许下一步,有亲戚会用电话联系小军,让他介绍工作了。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很小的动作,也能说明很多的问题,放大来看,和人生有很大的关联。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如果你是一个现实的人,估计对那些趋炎附势的熟人,不会很热衷。因此,你在人生很好的时候,应该悄悄远离那些从来不点赞的人。正所谓,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03
第二,“心怀嫉恨”:认为你超越了他,太可恶了。
《嫉妒心理学》里有这样一段话:“竞争和嫉妒是表里关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胜出,又不想同级别的人胜过自己。”
说白了,一个人的骨子里,常常这样想:自己要越过越好,但是又见不到别人好。
如果你非常优秀,而亲戚朋友却没有办法跟上你,自然就会被大家排挤。
“螃蟹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群体里的人,谁都不希望别人脱群,走出不一样的路。万一有人要脱群,后面的人就紧紧地拉着。
点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鼓励”。被鼓励的人,会越走越顺,越飞越高。如果低层次的人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就会减少点赞,甚至会留下“令人反感”的留言。
英国诗人蒲柏说过:“妒忌奴役着卑微的小人,却唤起学者或勇者的竞争。”
我们要做一个越挫越勇的人,就算自己的朋友圈里,没有人点赞,也不要灰心,而是独自前行,让身边的人仰望自己。
04
第三,“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从来没有认可过你,但是把情绪藏在心底。
春秋时,孔子是儒家的代表,桃李满天下,赞誉无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还有人认为,他已经成仙了。
按理说,两个高手,可以“英雄惜英雄”,但是他们的关系,却不是这样的,而是互相抬杠。
《太平广记》里有一个故事。
孔子派了得意门生子贡去拜访老子。老子说:“你的老师叫孔丘吧,他要是跟随我三年,我就教一教他。”
之后,孔子去拜访老子。他说:“我在宣传仁义。”
老子说:“所谓仁义,就是一种蛊惑人心的东西,让人心烦意乱。你看鸿鹄,从来不要清洗,羽毛也是洁白的,乌鸦就是天天去洗澡,也是黑的。一切都是天然的,你的宣传,适得其反啊。”
老子认为,一切都是无形的,不要刻意去打扰、追捧。
显然,老子和孔子闹得不太愉快,但是他们都值得我们尊重。他们只是不同路而已,各自都有道理,都有成绩。
同理,你的朋友圈里,总有一些人,本来不是同路人,但是却在某些场合,认识了;或者有些亲戚,大家三观不合,但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在朋友圈里见面。
好友列表里,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从事同样的工作,和你想的一样的问题。
如果别人的想法和你不一样,还有冲突,不一定是你错了,而是你要拒绝和他交往了。不要因为他的想法,妨碍了你的人生发展。
朝着东边走,会遇到阳光,朝着西边走,也会。你的路,不一样,但同样的“好路”。
05
如果别人从来不给你点赞,会有哪些征兆呢?
其一,他已经屏蔽了你,而你却没有屏蔽他,两个人的设置是 不对等的。
其二,他会说一些酸不溜秋的话,让你很不愉快。
其四,他和你聊天的时候,爱理不理的,早就没有把你当一回事了。
网络里的人,如果没有网络外的联系,那就别当一回事了。来源于网络的人,终究要还给网络。
最好,你要学会孤芳自赏,就像深谷里的兰花,没有人欣赏,但是不妨碍自己盛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