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技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二本吗

时间:2023-05-03 07:2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958 评论:0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下称“佛科院”)的两个项目榜上有名,朝着“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又迈出坚实一步。

2015年9月入选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以来,佛科院大力探索“双学院制”协同育人机制。至今,学校与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合作建立了23个产业学院,形成上百家合作企业,横跨二十多个行业的产学研“大组团”。

二级学院和产业学院,一个依托高校,一个紧靠产业,佛科院打造“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示范区。

“‘双学院制’探索,成果丰硕。”该校有关负责人透露,三年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获省级以上荣誉从2015年的89项上升到2017年的371项,专利申请从2015年的67项跃升到2017年的1618项,2017年创业率为1.39%。教师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日趋增强。学校服务、引领产业能力逐步增强,2015-2017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7项大奖,并被评为“产学研融合创新院校”,为佛山“智造”、广东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破解“双动力不足”

让校企成为利益共同体

高校产学研融合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学生走进企业学不到真本领,企业融进高校教学研究得不到实惠,久而久之双方都失去了动力。对此,佛科院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破解学校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双动力不足”问题?

“在‘双学院制’落地之前,我们经过长达6年的理论研究。”该校有关负责人回忆说,2009年开始,学校就积极改革育人模式,从试验班到“小班快跑”,再到后来构建“专业+企业(行业)+项目”嵌入式协同育人机制,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2015年,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佛科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年内工科学院从5个扩展到12个,理工科专业比例从29.8%上升到62.5%。后来的实践证明,“双学院制”就是高校传统学院与产业前沿无缝对接的纽带。

2016年1月18日,依托佛科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联合广东省半导体联合创新中心和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三方合作共建的佛科院首个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简单来说,我们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该学院院长陈国杰说,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和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就构成了“双学院”,他在“双学院制”的纽带作用下确确实实地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陈国杰解释说,产业学院先后与佛山国星光电公司、佛山照明公司等7家行业“领头羊”企业共建实验室,企业尖端的设备和丰富的资源为高校所用,搭建起一个高校师生“走出去”的平台。与此同时,通过“项目”嵌入的模式,校企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建合作基地等形式,高校的科研力量可以为企业所用,在实际生产中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将科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过去一年,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培育了一批“国字号”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与企业联合研发“智能照明”“深紫外”等半导体核心技术并投入生产。陈国杰团队联合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州赛宝)共同申请省级项目获300万元科研经费,建设标准光组件智能检测实验室。

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的成果只是佛科院“双学院制”纽带作用的一个缩影。学校先后与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合作建立了23个产业学院,形成了上百家合作企业,横跨二十多个行业的产学研“大组团”。

“双学院制”把高校和企业的利益捆绑起来,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校企“联姻”,合作项目呈级数上涨。截至目前,学校与龙头企业、高端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30多个、联合实验室8个,获得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5个,其中有4个学科直接服务佛山装备制造业。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再到高新科技的引领,佛山要在2020年进入“万亿俱乐部”,需要佛科院这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十三五”规划时间过半,佛科院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双学院制”的三年间,佛科院连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7项大奖,并被评为“产学研融合创新院校”。学校为佛山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总体情况排名连续5年高居全省第二名,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成效居全省同一层次高校前列。

引入“双师双能”师资

人才培养触发“化学反应”

2017年9月11日,在位于佛山市国家高新区新光源产业基地的佛科院创新设计产业学院里,2014级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讲。站在讲台上的并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来自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技术总监。

像这样的“老总课堂”,已经成为创新设计产业学院的“例牌”,相关企业负责人不定期来到这里,结合最新的市场需求为学生们开讲。“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普通教师组成的“常规阵容”,更需要来自产业一线的企业家、技术专家这种“强力外援”加入。

佛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双学院制”的推动下,佛科院为“双聘双挂”的教学人员提供资金和实物补助,近三年外聘约180名产业学院的“大城工匠”、企业高管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同时,也选派约200名中青年教师到产业学院“挂职”进修实践锻炼,“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得到增强。

“市场的更新变化很快,培养应用型人才千万不能关门办学。”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院长范劲松说,2016年10月,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和佛山国家高新区共建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一落地,他们就走访了周边近200家照明企业。

范劲松发现,很多企业所做的LED面板设计、发光模式等都非常先进,高校课程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一定的脱节。他结合多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重新制定了“绿色照明产品”课程内容,整理、规范课程设计,将市场上最新的LED产品开发整合到课堂的教学和实践中。这些培养方案已经摆上了2017级学生的案头。

有了直接面对市场前沿和工业实操的机会,学生很快上手,变身“专利达人”。其中,2014级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设计开发了一款小苹果LED灯,直接被佛山市铂利欧照明有限公司采用。

通过“双学院制”这个“粘合剂”,高校和企业的人才走得更近、磨合更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发生了“化学反应”:“人人有专利、个个在转化、院院融产业”的生动局面天天在这里上演。

佛科院教务处处长古广灵介绍,在与产业的深度结合中,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被激发出来。近三年佛科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依托产业学院举办了基于企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科技文化竞赛项目众多。省级以上获奖数逐年翻番,特别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金奖,同时还获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其中更有学生的获奖项目获得3000万元风投意向,表现抢眼。

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利授权数在2016年突飞猛进,并首次有本科学生在SCI杂志发表论文。近三年学生的就业率、创业率在全省各高校名列前茅,远高于全省平均数。

以学生为中心

为佛山、广东输送“新工科”人才

2017年底,全国新工科与产业学院经验交流会在佛科院举行,来自国内多所理工科院校的负责人同场交流。佛科院探索“双学院制”的做法,让他们眼前一亮。

“新工科”之所以直击理工科高校发展的痛点,就是因为它试图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方面理工科学生毕业觅职艰难,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一才难求?

“‘双学院制’的提出,最根本是要解决学生的培养和出路这个共性普遍问题。”佛科院主要负责人表示,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双学院制”,就是通过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课程共创、技术共研,最终达到就业共助、资源共享。

瞄准产学研融合的痛点,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双学院制”从内部体制机制开始突破,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为了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报名就读产业学院的实践课程可以折算学分,学分计算由二级学院教学委员会评定,再报教务处备案,学校对走教的教师提供资金、路费和住宿补贴。

“‘双学院制’改革,其实有‘胡萝卜’,也有‘大棒’。”该校主要负责人笑着说,学校在目前23个产业学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每个二级学院都至少建设一个产业学院。按照制度设计,教师竞争上岗的硬性指标中,要求有产业学院的教学经历,部分产业学院还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专利才能毕业。

佛科院敏锐地意识到,全球经济形态和产业组织方式日趋网络化、扁平化,细分领域的专才已经不能满足新工科的发展需求,“宽口径”的全才受到青睐。学校认为在学生培养上,“双学院制”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和院系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专业和课程,跨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报名就读。

佛科院每年安排近千名工科专业学生到企业学习或实习一年,使之尽早熟悉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缩短了学生和工程师之间的技术应用差距,20%-25%学生毕业后留在实习企业,校企对接精准培养成效初显。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人才驱动,基础在于教育驱动。学校主要负责人指出,学校必须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始终要和佛山的产业紧密结合,培养人才也要为佛山的产业服务。

【案例】

在“双学院制”的指导下,佛科院打造了23个产业学院,横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食品、节能环保和制造服务等六大学科群,形成了产学研“大组团”。各个产业学院好招频出,为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添彩。

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

瞄准佛山光学显示产业 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2017年硕博点增列名单,佛科院增列5个硕士点,在省内地方院校中表现抢眼。其中,光学工程入选硕士一级学科,为提高佛科院光学相关学科的培养层次,输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佛科院施行“双学院制”后成立的首个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依托学校二级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瞄准佛山光电显示产业全链条,集成高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三方优势资源,着力破解大学专业设置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等桎梏。

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向导,鼓励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成为“发明大王”“专利达人”,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调整培养方案,增加他们在企业的实践时间。

同时,学院开办“光电科技创新班”和“半导体产业创新班”,开展专业国际认证,以专利、论文、竞赛等成果获取学分。 如今,这里成为佛科院名副其实的“专利”学院。三年来培育和孵化了一批“国字号”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学院里几乎班班有专利,人人在转化。在校学生最多曾一人拿到11项专利。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陈国杰表示,接下来产业学院将面向新工科光电类专业人才,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与佛山、广东的高新企业对接,共建Steam和Fablab实验室和LED植物照明实验室,始终瞄准产业引领的制高点,为全产业链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创新设计产业学院:

“实战式”实践教学 校企精准培养效果初显

“在企业里上课,完全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实打实的项目实践。”2014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傅业影参加创新设计产业学院的实践之后有感而发。

2017年10月开始,佛科院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2014级的40名学生来到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广东工业设计城,以企业实际项目的运作形式,开展家电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创新设计产业学院联合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和壹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5年的合作协议,成立三方协同指导小组,对协同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

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院长范劲松介绍,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设备、场地和材料使用均与公司正式员工相同,公司依照员工管理机制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考评。学生的设计都是企业的实际需要内容,设计过程中都有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辅导。

对于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中优秀的学生,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和壹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将优先录用。范劲松说,虽然设计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比较高,但是产业学院还是能够实现1/4学生留在实习企业工作。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已经提前接触和了解学生,并付出了人力和物力进行培养,学生的就业基本没有后顾之忧。

【记者】杜玮淦

【校对】杨远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