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名句
夜游岳阳楼
易石秋
面对这两年因疫情而持续走低的景点旅游形势,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突然灵光一闪,竟然想出了让岳阳楼夜间开放观光这一高招。说实在话,与岳阳楼比邻而居将近40年,每天无数次的与它对视,几乎把岳阳楼的外观与底蕴都融入了血脉,不少还化为了文字,但是还真的没有在夜间进去游览过。所以尽管早已经过了凑热闹的年龄,竟然也忍不住动起了效仿古人秉烛夜游的雅兴,很想乘兴实地领略一番。于是在中秋前夕的一个月亮还算圆润的晚上,我独自来到岳阳楼夜游。
当然烛还是大可以不必秉的,如今的街市灯光设施绝对是超级一流。别说此时已经渐近中秋月满,暮云收尽,清光四溢,遍地流银,即使是星月藏辉,暮霭沉沉,街头巷尾也会华灯照夜,火树银花,耀如白昼。自然可以一边欣赏街市夜景,一边畅意随行。
一到岳阳楼南门的民本广场,顿觉眼前一亮,地上的射灯与高悬的彩灯交相辉映,把整个广场照耀得绚烂辉煌,人流车影相互交织,热闹之至。西边巨大幕墙屏风上的巨幅岳阳古城风貌浮雕清晰入目,让古城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与现实交融于一体,给人一种深沉的历史纵深感。仿古牌楼式正门巍然耸立,飞檐斗拱在灯光照耀之下仿佛展翅高飞的雄鹰,欲刺破夜空腾飞而去。正门上方悬挂着金框蓝底牌匾,中间的镶金大字“巴陵胜状”笔法雄浑流畅,在灯光映衬之下流光溢彩,显得格外夺目。
进得楼来,里边早已经是满园箫鼓,遍地笙歌。最吸引人的当然还是牌楼里边与主楼后两处比较宽阔一些的场地上的音乐演奏与歌舞表演,一群身着古装的表演者,演奏着诸如古筝、琵琶、横笛之类的古乐,乐声婉转悠扬,如诉如慕,如诗如梦,扣人心弦。那悠悠古韵带给人的何止是音乐的美感,更多的还是遥远的思绪,真的是“竟不知是何世”,可算是“古楼丝管夜纷纷,引客情思追古人”了。而舞者呢,体态婀娜,仪态万方,衣袂飘飘,明眸善睐,在彩灯映衬之下,宛似瑶池仙女,直让人觉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看”。凝神细望,七彩浮动,倩影飘飞,简直太虚降临人世,让人心旌摇荡。仙音舞韵之下,人影幢幢,掌声如潮,再加上湖楼相伴,尽得自然与人文之双重神韵。
信步园中,沿着西边的古城墙独自漫步,再历怀甫亭拾级而上,经三醉亭,上主楼,遥想鲁肃兵戈,追怀唐风宋韵,然后独自凭楼遥望。此时月已中天,表演者已零零星星散去,看热闹的群体大都兴尽而归,只剩雅意萦怀的三三两两兀自引颈颙望。满月的玉辉静静地倾泻在洞庭湖的万顷碧波之上,银光随轻波摇动,月影摇摇,凉风习习,风月无边,君山在望,天光、湖影与湖上巡航船只的点点淡淡的灯火交相呼应,更加增添出一种辽阔、静谧与平和之美,引发人们遥远的思绪,把我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入与天地古人的交游之中。
鲁肃是否夜游过岳阳楼,我不知道。这位传说中岳阳楼的最初建造者,曾经把这里打造成为训练水军的阅兵台,戎马倥偬之中,是否也曾停下过匆匆的步履,静静地赏玩湖山的秀色与壮景呢?但张说是一定夜游过岳阳楼的,这有他的事迹与诗文为证。这位大名鼎鼎的“燕许大手笔”,大唐前中书令,在公元713到715年被贬谪到岳州,略施其经天纬地之才,便将此治理得政通人和。因岳阳楼距岳州府极近,尽管那时它已经在历史的视野里沉寂了很久,但只要加以修缮,甚至可以充作岳州府的前花园。于是他在此修建南楼,将它打造成文化休闲中心,常与手下幕僚及人文雅士登高作赋,把酒言诗,观览湖山胜状,尽吐心中丘壑,畅叙鱼水深情。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岳阳楼才再次兴盛起来,重新回到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张说公务闲暇之余,或静坐楼头,或极目远眺,或四处悠游,山色湖光尽收眼底,万千年往事跃上心头,超然于时空之上,达成了思想的净化与提升。他在《岳州夜坐》中这样表达他夜晚闲坐楼头的悠然与旷达:“炎州苦三伏,永日卧孤城。赖此洞庭夜,萧条夜月明。独歌还太息,出感见余声。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岁月静好,诗意盎然,好生惬意。
李白想必是夜游过岳阳楼的,759年夏秋时节,他刚刚侥幸摆脱流放夜郎之苦,途经岳阳时,就写下了千古绝唱《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此时此地,凭楼远眺,面对大好湖山,诗人竟然将自己差点流放的罪臣身份忘了个一干二净,不仅丝毫没有像自己的好友王昌龄流放夜郎时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深深惆怅,而是高呼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仿佛一切的忧愁早已被遨游长空的大雁带去得干干净净,眼底只有辽阔的湖面前方的远山之上升起的一轮明艳无比的美丽动人的皎月。于是与友人极尽宴饮之乐,“醉后凉风起,风吹舞袖回”,飘飘欲仙,乐不可支,可见岳阳楼的夜游让诗人何等的怡情。
刘禹锡也是应该夜游过岳阳楼的,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天,在被贬朗州20年后,刘禹锡改任和州任刺史。在经洞庭湖时,写下了使湖山永远为之生色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以独特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巧妙新奇的比喻,别具心裁地将皎皎秋月之下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短章之中,湖水与素月交辉,银盘与青螺相衬,宛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如仙境,似梦境,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尽管千多年来人们并没有讨论过这首诗歌的写作观察点,更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作为参阅与佐证,但如此宏阔的画面,如果没有特别高远的视角来观察体验,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刘禹锡当时最好的观察点,应该不是在船上,而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码头停靠点,是“楼观岳阳尽”的最好观景台,岳阳楼应该是他最好的选择。
夜游岳阳楼,不仅是岳阳楼旅游营销模式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对包括我在内更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悠远回溯,一次深入心灵深处的灵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