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朗读
近日再读《两小儿辩日》,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又给孩子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和孩子讨论。
原文是这样的: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 汤问》
我把古文的意思给孩子翻译了一下,孩子说,不就是两个小孩子在吵架的事情么,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没意思。
我:那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么?
儿子:吵架就不是好朋友了。
我:好朋友也会吵架的,况且他们是在争论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很多道理都是争论出来的,好朋友更要理性的辩论问题。这样才能讨论出来问题的答案。那你认为他们争论出来结果了么?
儿子,没有,他们去问了孔子,孔子竟然也不知道。真是太没意思了。
我:孔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学问家,可是他也有不会的问题,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学无止境,我们都要不断的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也正是孔子的令人尊敬的地方,也是儒家的一种精神。
我:这两个小孩最后笑话孔子,你觉得他们做的对么?
儿子:不对,他们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是个坏孩子。
我: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他们确实没有尊重孔子,但是他们身上也有一些精神是值得你去学习的。
- 他们讨论太阳和我们的距离,说明他们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 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
- 他们敢于质疑,并且大胆思考。这都是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的。
儿子:我明白了。我是应该向他们学习。
我:你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个的观点不一样么?
儿子:因为他们看待这个问题的方法不一样。
我:对,他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一个小孩是用眼睛看,所以他看到的是形状(如车盖、如盘盂),他还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样的比喻让他的表达更生动形象了。
另一个孩子是用感觉,他用了(沧凉凉、如探汤),也生动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候的温度。
生活中,如果你想和别人强调你自己的观点,应该让你的语言更丰富,像他们这样,加一些修饰的词语,让听得人更有画面感,也能让别人产生想象。
儿子:说不同的话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得学很多词语,才能说话更好听。那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是什么呀?
孩子已经对古文产生了兴趣,如果说刚才我们讲的是文学中的道理和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再给孩子科普一下科学知识。
- 一个孩子用眼睛看,认为太阳早上近,中午远,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我们平时早上看到的太阳,其实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虚像。大气层就像一个凸视镜形状,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稍微放大一点的太阳。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参照物。早上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刚刚升起的,同样被我们映入眼帘的还有树木房屋这些小的物体,我们会在视觉上感觉太阳很大。而到了中午,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背景是整个广阔的天空,所以我们会感觉太阳变小了。
正确的答案是:早上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距离我们一样近。
- 另外一个孩子感觉早上的太阳冷,中午的太阳热,这种热差是怎么来的?
我们已经知道早上和中午的太阳距离是一样近,所以导致温度不同,不是因为远近,而是因为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比如夜晚我们拿一个手电筒直接对着地照,地面会很亮。(面积小,亮度大)
而我们换一个方向,斜着照射,光就会比较暗淡。(面积大,亮度偏小)
正确的答案是:因为直射和斜射导致了太阳的温度变化。
孩子听到了这里,觉得古文真有意思,不但明白了很多道理,还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听不懂的时候觉得古文很沉闷,一大堆看不懂的字。现在觉得古文博大精深,也逐渐对古文产生了兴趣,让我以后多给他讲一些古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中发散思维。
仟寻育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古文的道路上,很多孩子都是排斥的,认为古文是枯燥沉闷,没有灵魂的,更没有探索的兴趣。因此,我们给孩子讲古文,不一定只给孩子翻译一遍内容,更多的是延伸文章以外的东西,让孩子感兴趣的同时,也学会发散思维。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育儿方法。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多多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