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作家 现代青春文学作家
《字里行间》是李怀宇知识分子访问系列之一种,此书之前,他已出版《访问历史》《访问时代》《知识人》《思想人》等。一系列的访与谈之间,所有的因缘巧合、风云际会,都在“字里行间”云淡风轻,一笑泯恩仇。
基于此,“沉潜往复”成了李怀宇访问系列最基本的美学品质。这种品质与李怀宇的访问对象有关。李怀宇所访问的人大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到了这个年龄,无论知识人,还是非知识人,如果没有老糊涂,那就一定老道成精。所幸的是,李怀宇访问的知识人俱皆思路清晰,用曹雪芹的话说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性练达即文章”。在这样的“学问”和“文章”之间,李怀宇的访谈,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沉湎于老人家的倾诉,而是通过自己的提问,与那些老先生们一起“青春作伴好还乡”。“少年意气”也因此成了《字里行间》这本书“沉潜往复”之外的另一质地。
《字里行间》固然字字珠玑,但它的珠玑并不在于文字表面的光鲜,而在于岁月的包浆。其包浆所包的,是阅历、沧桑、智识、思想。不过,仅仅如此,还不完全是我喜欢《字里行间》的理由,真正让我动容在“字里行间”的,是裹挟在少年意气中不经意、不刻意的“炫耀”。所有的“炫耀”,只要不是有意为之,都是人生的底气。这一点,李怀宇有,李怀宇采访的先生们也有。
《字里行间》
李怀宇 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字里行间》的访谈对象分别是金庸、蔡澜、潘耀明、莫言、贾平凹、流沙河、林斤澜、李君维、何为、黄庆云、黄宗英、王鼎钧、刘荒田、也斯、黄启章、张大春、温瑞安、张小娴、毕淑敏。由于这些访谈对象,基本都是积学大儒,所以李怀宇的访谈也需要做很多功课。
由于功课扎实,也由于访谈对象的博学,《字里行间》一路读来,令人爱不释手,一日看遍长安花。比如祖籍海宁的金庸说:“海宁地方小,大家都是亲戚,我叫徐志摩、蒋复璁作表哥。陈从周是我的亲戚,我比他高一辈,他叫徐志摩作表叔。王国维的弟弟王哲安先生做过我的老师。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钱学森的太太,也是我的表姐。”再比如,谈到乡土文学作家,莫言说:“‘乡土作家’于我而言也不是贬义词,就像贾平凹说‘我是农民’一样,说我永远在乡土的层面写作也不是一件坏事。所谓的乡土不是狭隘的乡村,每一个作家的乡土是他寄身于其中的地方。对王安忆来说,乡土是上海,贾平凹的乡土是商州,实际上每个作家都是‘乡土作家’。”我感兴趣的是,莫言将上海归为“乡土”的说法。这样的视角——“每一个作家的乡土是他寄身于其中的地方”,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还不多见。
更让我惊喜的是莫言对沈从文的点评。他说:“(沈从文)他写湘西是一种炫耀:我就是让你们知道一下老子这个地方是这样的,你们这些北京人、上海人不要跟我牛皮,没什么好牛皮的,你们神气什么呀,老子十五岁就杀人去了。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有炫耀心理,一种任性、不服气:你们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的东西我认为不好,我把我家乡的抖给你们看,你们所谓的英雄才子佳人,我们都有,而且比你们精彩,跟你们不一样。”莫言的这段话说得硬气,他的“炫耀”说,从地摊历史上升到了经典文学史。某种程度上说,《字里行间》就是一本老先生们的炫耀史,它记下了“一事能狂便少年”的骄傲。
《字里行间》,俱皆老人老事儿,但那里面没有老谋深算,而是少年精神、青春品质以及一个盛大的意象。
作者:张 渝
编辑:周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