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头骨之谜 十大未解之谜水晶头骨
(本文出自《科学世界》2001年第1期。当时小编还在上初中,《水晶头骨之谜》在同学中很受欢迎。当时确实把它当成是“科普”读物,但对现代科技造不出水晶头骨却也有所怀疑。日前重新检索这本“名著”时,发现鄙刊在当年就做过批判与调查。文中所反应的知识匮乏时期学生的科普阅读面貌,不知在今日的信息时代是否有所不同呢?至少在2010年,这本书还被专注青少年读物的接力出版社重印,并加以《2012:水晶头骨之谜》之名。)
以神的名义还是以科学的名义
近年来,伪科学的书籍进入中国竟需要打起科学的旗号,这或许从反面说明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确在进步。可以说,这类操作最大的手笔要数1998年末出版的《水晶头骨之谜》。这本标以“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一”的作品风靡中国,误导了处于阅读饥渴之中,迫切需要吸收最新知识的科普读者。随后该系列丛书的其余8本也相继出版,以集团出版形式重拳出击世纪末中国科普领域。经过近一年多的传播,这套书的后果终于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所谓的“水晶头骨”,不过是现代工艺品
本刊不久前收到一封寄自西北某大学99级计算机系一位本科生的来信,信中提到《水晶头骨之谜》对他的巨大影响,并附寄了一篇数万字的“学术论文”,论文结尾预言2012年人类将面临又一场“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由于经常收到类似的信件,为了解国内读者对《水晶头骨之谜》这类作品的辨识能力和认知情况,我们对上海和北京的部分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中学生共377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问:“在日常阅读中,你能否区分科普著作、科幻作品、神秘故事和宣扬有神论的著作之间的区别?”。学生的自我评价相当乐观:在回收的377份答卷中,185人回答“能够”,占总人数的49%;136人回答“不完全能”,占36%,而承认“不能”区分的只有12人,仅占3.2%。
事实果然如此吗?在其他的答题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他们的自我评价颇为矛盾的答案。
在回答“你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造的吗?”这一问题时,称“是”或者“可能是”的共有151人,占40.1%;在回答“你相信有关通灵术的说法吗?”这一问题时,称“相信”或者“有点相信”的共有204人,占54%;在回答“你相信飞碟的存在吗?”这一问题时,称“相信”或者“有点相信”的共有240人,占63.7%。这样的数字真让人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未来的国家栋梁平时在读科普书吗?
在科普出版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动丛书”是一套口碑甚佳的优秀科普读物,但是调查发现,听说过或者看过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的人不过125人,占总人数的33.2%,而知道《皇帝新脑》的人就更加寥寥无几,仅有48人,占12.7%,并且有7人认为《时间简史》和《皇帝新脑》没有什么科学性,属于“读后一笑置之”的读物。与此相反的是,香港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创作的卫斯理小说系列的知名度非常高,共有208人占55%强的人听说过或者读过这套科幻作品,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其中居然有18.6%的人认为卫斯理小说是严谨的科学著作,甚至有10%的人表示读后对自己影响很大。
伪科学著作
在我们列出的11本作品中,《水晶头骨之谜》荣膺“人气排行榜”榜首,共有233人听说过或者看过这本书,占总人数的61.8%,这233人中有37.8%的人认为“这是本严谨的科学著作”,17.2%的人认为“读后对他的影响很大”,此外,34.8%的人对其中的科学成分将信将疑,只有6.4%的人断言这本书没有任何的科学性。
出于好奇,记者粗粗翻阅了《水晶头骨之谜》和《上帝的指纹》,看到的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偷天换日的科学术语和怪力乱神的所谓重大发现,那么这本影响巨大、用充满神秘感和蛊惑力的语言写就的《水晶头骨之谜》究竟是不是所谓的“考古纪实”呢?在专业的考古学者眼里,它是否依然是一本“严谨的科普著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几位考古学家,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个人认真研读过它,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不想浪费时间”。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陈星灿研究员接受了我们的访问。
对神秘话题的辨别能力
由本刊进行的这次随机调查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共8所高校和中学进行。这些院校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80中学、北京市龙潭中学和上海市天山中学。共回收有效问卷377份,其中研究生75人(包括硕士和博士),大学生107人,中学生195人。
调查中我们设问:你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造的吗?你相信有关通灵术的说法吗?你相信飞碟的存在吗?最后为了探究造成被调查者错误认识的某些原因,也即什么样的阅读可能给了他们对事物的错误判断,我们特别设问:在日常阅读中,你能否区分出科普著作、科幻作品、神秘故事和宣扬有神论的著作之间的区别?为了检验被调查者是否真正具有这种区分能力,又设问:请列举出你最喜欢的科普著作和科普杂志。
图1
图2
图3
图4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1. 相信非科学解释的队伍十分庞大(把“是/相信”和“可能是/有点相信”相加),在个别问题上甚至与被调查者的学历成反比;2. 自认具有区分能力,但实际情况非常不理想;3. 阅读十分狭窄,把非科学出版物当作学习接受新知识的科普读物来读的情况非常普遍;4.不去了解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事实,轻易相信非科学的说法。
对科普书籍的阅读和评价
图5
注:1。其中只有《时间之谜》和《皇帝的新脑》为科普书籍。
2.对图书的评价的选择:A. 是一部严谨的科普著作,读后对我影响很大;B. 是一部严谨的科普著作,但对我影响一般;C. 很好看,但对其中的科学成分将信将疑;D. 很好看,但没有什么科学性;E. 其他选择。
在调查中对科普书籍读过或听说过的比例较低,而非科学的《水晶头骨之谜》具有最高的知名度;非科学的《水晶头骨之谜》具有最高比例的“严谨的科普著作”的评价,其中不少人选择“对我的影响很大”;卫斯理的科幻小说系列被不少人误认为是“严谨的科普著作”。
图6
注:此表所列出版物有的是调查中出现的,有的是被调查者提出的,因此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是把哪些出版物当成了科普读物,这其中的混乱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担忧和提示。
最畅销的“科普”图书
以科学的面目出现:以想像代替科学,以“科学”的名义宣扬神力,以“科学”的方式解释神秘现象,以“科学”的精神质疑现代科学
众所周知,书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人们精神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下面这些书籍代表了以科学的名义传播非科学思想的一类书籍。尽管它们各具存在的空间和理由,但令人担忧的是,它们出现的方式在误导读者:在国外被放在“新时代”书架上的非科学读物,在我国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科学出版物的书架上,登上科学的殿堂;即使在我国专业的图书“在版编目”(其分类号是书号的组成部分)中,这类书多数被抬举进了科学的大雅之堂,由此决定了它们在进入图书馆后,自然就会排放在科学书籍的架位上;随意在现今知名度最高的网站上搜索一下便可知道,目前国内的多数网站是将这些书籍归入科普类;最为严重的是,个别有影响的单位从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愿望出发,推荐的竟是包含了许多缺乏科学内涵的书籍在内的读物。
借此次调查的机会,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重视国民的阅读行为:呼吁出版界实事求是地包装和宣传自己的出版物,呼吁法律界对出版界类似商品假广告的行为给予关注;呼吁科学界重视国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问题,对违背科学却假借科学名义的事情不听之任之。
图7
图8
记者/周濂
(本文另附有陈星灿、郭正谊、刘华杰、刘兵、潘振平的访谈,以及方另文阐述的《埃及金字塔的神话和鬼话》《揭开<水晶头骨之谜>的谜底》。这些资料从现在看也颇有意义。例如郭正谊先生所提供的《水晶头骨之谜》中文版的背景材料:《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共9本,是一套由书商操作的纯盈利性书籍。具体地说,是由两个武汉大学毕业的人在五个出版社买书号出的书。看得出来他们很专业,尽管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但是从封面装帧看完全是一个系列的。我认为这套书有很大的问题,以《上帝的指纹》为例,这本书的译者是台湾的李永平和汪仲,这两个人的背景是天主教大学毕业,其宗教背景无庸置疑。近年来这一类伪科普作品几近泛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套10本的丹尼肯著作,其中最后一本叫做《我们都是诸神的孩子》,这也是丹尼肯的定论之作,可以说,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丹尼肯出了一套全集,翻译的质量还很差。这类作品在国内的影响很大,我听说北大附中的一位老师推荐孩子们每人买一本科普书,结果就选中了《水晶头骨之谜》。)
文章来源:http://zhuanlan.zhihu.com/origin/p/27497193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