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高棉电影 红色高棉战争电影全集
利刃\JB
巴顿将军美国的四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指挥了所属部队参加西方盟军在北非、意大利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各次主要战役。在作战中,巴顿将军特别重视坦克的作用,在西方盟军各部队中,他指挥的部队战绩最为辉煌。他擅长于进攻和追击作战,是一位敢打敢拼、英勇善战的骁将。在登陆欧洲之后的9个月里,巴顿率军歼灭不下140万德军,被人们称为“指挥大军的天才”。但天妒英才,1945年12月9日正准备回国的巴顿,因车祸去世时年60岁。巴顿的一生特别传奇,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后人为了纪念他而给他拍摄了一部名为《巴顿将军》的电影,但却是这场电影,竟然会导致残酷的越战改变了走向,甚至影响了越南和柬埔寨的国运。
《巴顿将军》这部电影在1969年开始拍摄,这一年,正是尼克松当选总统的第二年,在这一年里,美国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中节节败退,而这场耗时达14年的侵略战争真正让美国人接受不了都不是伤亡损失,而是美国首次在世界人民面前的败绩。此时的美国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而且民众对政府和军方的信任也出现了危机。可能是为了振奋士气美国政府大力推动战争题材的电影,1970年2月4日,好莱坞拍摄的在当时看来耗资巨大,场面恢宏的战争影片《巴顿将军》正式在美国上映。电影恰逢尼克松心情低落的时候,而影片中,巴顿在演讲中毫不掩饰地大力宣扬“美国至上”、“战争至上”、“个人英雄主义”等至关重要的美国精神,无疑是想重塑美军形象。
据说,在影片上映的随后两个月里,尼克松反复观看了这部影片,而影片当中,那个从不妥协、追求胜利的巴顿将军,给尼克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比这部电影影响的不是他一人,而是整个美国社会,帮助民众从越战的艰难残酷中重拾信心。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尼克松)把自己视为一位承袭巴顿传统的困境中的军事将领”,一般领袖尚武都不是好事,尼克松也不例外,在本该限制越战规模的紧要关头,尼克松却选择用冒险来打破僵局没劲儿吧美军带进更可怕的地狱。
尼克松选择将战火烧到柬埔寨被认为是一大错误,深入柬埔寨的美军并不能剿灭这里的越南游击队老巢,反而会让美国承受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这也是美国最终失败的原因。
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关于入侵柬埔寨的这件事。尼克松当时还在为是否将战争扩大到柬埔寨而犹豫不决,而且,深入柬埔寨的策略遭到了包括内阁在内的强烈反对,美国人民也是坚决反对将战争扩大到中立国柬埔寨。
但是,就在四月底的某一天,尼克松在起飞的“空军一号”上,突然下定决心,要求美军拿出作战行动计划方案,在48小时内,对柬埔寨境内的4万越南武装力量实施军事打击。据说,在尼克松整个决策过程中,他曾多次观看《巴顿将军》这部影片。所以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联想,尼克松做出入侵柬埔寨的决定,是受电影《巴顿将军》中慷慨激昂的演讲影响,他有了战士的勇气却忘了总统背负的责任。
美国进入柬埔寨导致当地红色高棉势力做大并最终取代国王,由此迎来柬埔寨人民地狱般的生活,该国的命运从此改变。而以柬埔寨国王提供的土地为基地,进行游击战的越南游击队认为,这些土地是柬埔寨国王提供的,既然国王被推翻那自己就没有必要归还了。高棉柬埔寨气的咬牙切齿并最终与越南翻脸,由此引发持续多年的柬越战争,直到今天还势同水火;欺负柬埔寨很容易又导致越南膨胀,有意称霸中南半岛恢复法属印度支那的版图,这又惹火了曾支持越南对抗美国的盟友,最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整个远东的政治格局都为此改变,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一部电影。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指出,流行文化会对决策者的世界观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或强化他们的观点和结论,即所谓的“合成经验论”。研究也以《巴顿将军》对尼克松的影响,作为例子来佐证研究结论。更有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罗杰斯曾经表示:在那段时间里,每次和尼克松的谈话,他都会提到这部电影。这也进一步的证实了尼克松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之深刻,这是已故多年的巴顿将军怎么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