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铁事故 德国高铁惊魂事故分析
近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但第一站并非是北京而是天津。德国媒体评论称,作为欧洲政坛主张对华强硬的政治人物,贝尔伯克此行或是为她主导起草的“中国战略”提供参考,并将影响德国,甚至是欧盟的对华政策。尽管访华前贝尔伯克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因她一贯的对华强硬态度,想要拿到进京“门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贝尔伯克抵达天津后发表公开讲话称,德国对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关于欧盟与中国关系的言论表示支持,欧盟也将与马克龙保持同一立场。同时,她还十分谨慎地就台海问题发表评论,称欧洲不能对相关紧张局势漠不关心。数天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刚结束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方不仅给予其高规格外交礼遇,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这让许多国家都感到眼红。马克龙在返回法国的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避免卷入美国与中国在涉台问题上的对抗,且不应成为美国附庸。
马克龙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迄今仍在回响,亲美势力迅速站出来抨击马克龙的这番表态。但马克龙坚定地认为,如果美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将没有时间或手段来提升战略自主权。所以,欧洲应该提升战略自主性,而不是成为美国的“仆从”或“跟班”,这也符合欧洲地区的利益。据《路透社》的报道称,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天津谈及了台海局势,但她在该问题上的观点与马克龙上周警告“欧盟不要卷入中美对抗”的观点不同。她搬出所谓经济攸关性,声称“德国和欧盟在经济上很脆弱,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对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漠不关心”。
不过,贝尔伯克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强硬,而是试图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她正在调整对华态度和立场。贝尔伯克在与秦刚外长会晤时强调,德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表态既是对马克龙的支持,也重申了德国在涉台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并拿到了进京的“门票”。有观点指出,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华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升德国的国际地位和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二是加强德国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从而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顺风车。
从德国的角度来看,因在乌克兰危机中追随美国对俄制裁的反噬效应,已经给自己造成了足够多的痛苦,姑且不提北溪-2管道被炸,仅说美国推出的“削减通胀法案”就足以让欧洲经济雪上加霜。自拜登政府推出“通胀削减法案”以后,欧盟铝,锌、钢铁,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产能,已经因外迁和停产而萎缩了50%。一批代表欧洲制造业高端品质的企业,也宣布破产和面临生存危机,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选择在美国投资,其中就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等60多家德国企业。在这种背景下,贝尔伯克想让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发挥更积极的劝和促谈的作用。
在与秦刚外长会晤时,贝尔伯克祝贺中方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和解,并期待在全球议题上同中方密切合作,希望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发挥独特影响和作用。贝尔伯克明白,在北京使伊朗和沙特握手言和的中国,是绝对可以在俄乌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促和作用的。因此,她希望中国能够说服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适时收手,从而减轻欧洲的经济,政治与安全压力。秦刚外长强调,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劝和促谈。所以,贝尔伯克想要解决乌克兰危机,就需要与中国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
除了乌克兰问题,更为重要的当然是中德贸易合作。《明镜》周刊评论称,德中贸易额每年超过2500亿欧元,如果突然终止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将是一场经济灾难。就在贝尔伯克结束在天津的参访行程后,秦刚外长还邀她一同乘坐高铁入京且含有深意。当年,中国寻求发展高铁的时候,曾主动找到日本,希望与日本共同开放高铁,这本来是互利共赢的好事,结果日本却坐地起价并拒绝转让技术。
后来,中国还与德国和法国谈高铁合作,但德国却采取与日本相同的做法,最后法国看准机会并抢占先机,日本和德国悔不当初。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全世界独占鳌头,秦刚外长邀贝尔伯克乘坐高铁入京释放出的深意很明确,我们愿意让德国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顺风车,但如果采取对抗措施的话,那么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中国人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