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是什么意思 坚决否认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5-03 16:5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448 评论:0

很多音乐爱好者或音响、耳机爱好者都有选择一套hifi器材的需求,那究竟该选择一套什么样的音响产品呢?当大家带着这样的需求进行选择时,会有一堆的疑问,会面对很多的产品和各式各样的看法。产品会有针对各种用途和各种价位的产品,而看法这里面会有真知灼见,也有带歪路的误导。本文试着从尽量公正和客观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由于自己的水平和见识有限,因此,本文也不一定就一定正确,如果与你的看法有差别,可以讨论。但如果认为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确,不接受分辩,那你是正确的。

继续上篇,本篇大致谈一谈在选择hifi音响时容易碰到的误区或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你选择一套真正适合你的音响。

二、选择器材容易被误导的一些观点

在网上有太多的各种关于音响器材的观点。基本上来说,过于极端的观点都是或多或少的误导(但确实会更受欢迎和有流量),尤其是迎合初烧的想法的那类。对于刚入门的朋友,不要一看见跟自己想法一致就高潮,也不要因为跟自己想法不一致就要否认和杠。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这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第一、hifi器材和监听器材之争

监听的器材有好有坏,有高端也有低端,hifi的器材同样如此。因此,一刀切的观点或多或少是有问题的。

hifi或高保真是有标准的,国家、国际和行业都有一系列的标准,但很遗憾监听并没有(如有,烦请指出)。监听只是一种用途,不是风格,更不代表器材好坏和档次。实际上,严格符合hifi标准要求的器材,都可以用于监听。反过来,很多监听器材用于欣赏音乐不行。原因很简单,监听的用途很多,但欣赏音乐不在其内。因此,如果你的用途是工作,买相应用途的监听没问题。如果是欣赏音乐,那么不推荐购买只能用于监听的器材,不过,注意这不是说监听一定不能用于欣赏音乐。只是说对于监听来说,欣赏音乐不是它需要的用途而已。

第二、染色和还原之争

有很多人会说什么“还原的器材不好听”,或者等效的“好听的器材都是带染色的”。对此,笔者只想说:

如果说“还原的器材不好听”,和直接说录音不好听,其实没啥区别。哪可能嘛,录音要都不好听了,那录音师就该被炒鱿鱼了(不是水平有问题,就是有毛病)。hifi就是高保真,高保真就是要还原,如果高保真要不好听,那大家还发什么烧呢,花这个冤枉钱干嘛。

还有人会扯什么“现场的声音就是这样的”云云,这就是欺负你没有听过现场或者他自己也没有听过。音乐现场如果不是优美的、迷人的,让人肾上腺素上升、多巴胺狂分泌的(音乐也一样),那些花大价钱去聆听音乐会的人岂不都是傻子。虽然不是每种音乐你都喜欢,但对喜欢它的听众,它也是很迷人的。什么“现场不好听”,什么“录音就这样子”,都可以用上图进行解释,嘿嘿。

不可否认,某些器材(主要是音箱)确实染色非常明显,而某些染色会让一些音乐听起来更好听(反过来也会让另一部分音乐难听,最均衡的适应面最广)。但是,真正还原录音的器材/音箱也一定是非常迷人的,越能高保真的还原越好听。其实,真正高端的器材和音箱,就没有难听的。虽然可能你不那么喜欢,这和美女一样,你不一定喜欢某个美女,但一定不会说她丑。难听的器材/音箱,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缺陷的。

最误导人的是那种强行号称自己是“还原录音”却很难听,而把别人好听的称为“染色”的产品。碰到这种产品都绕路!

第三、参数与听感之争

确实存在某些参数看起来很好,但声音一般般甚至很难听的器材的,反过来也一样。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首先,音响器材现有的参数是不完整的(尤其是音箱)。因此,公布的参数很好并不意味着真的是参数好。其次,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器材某方面的参数变得很好。比如通过大回路负反馈电路可以让功放解码的失真变得很小,通过EQ让音箱的频响变得很平直等。但有利有弊,它极可能劣化了其它的参数(但可以不告诉你或不公布)。而音响器材的表现往往是由它的短板决定而非长处决定的。很多人以玄学称听感好而参数差的器材,实际上是没理解上述的问题。

真实的参数可以判断器材的某些表现,但它不是全部。而器材所发出的声音是由所有参数决定的,其中某一个差都可能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听感。反过来的情况也有,某些参数不够好也不意味着一定难听。比如,胆机的失真度要远远高于石机,但很多胆机就是好听(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样子货也一样多)。对初入门者很难理解这点,这是理解问题而不是科学的问题。科学本身是没问题的,问题只是你没有理解到而已。

实话说,现在音箱厂商公布的参数指标是不够的。只有极少的厂商愿意公布频响曲线,基本上没有厂商愿意公布失真曲线(俺自己倒是公布了)。就算这样,还有相当多的厂商用假参数或打擦边球来误消费者,最典型的就是标频响不标+/-3db时的频响,而是不标公差,从而让消费者误以为它的低频很好(反正你也测不出来)。其它也有不少,比如功率不标长期的承受功率而标瞬间的,然后一对小小的音箱功率几百上千瓦(笑)。

第四、有源无源之争

有源比无源通常会更方便些,而且下限一般还会更高些。无源搭配不好,下限可能会非常的低。如果你不想麻烦,是可以考虑有源的,玩它会省心些,但相对就会更废钱些。

不过,有源问题是上限也会比无源低很多。通俗说就是搭配好了,无源会远比有源强。这里面的原因很多,简单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东西,得到某方面的优点(方便、下限高一点)就会有相应的缺点(灵活性和上限低)。外置的功放,一方面有更为灵活的搭配(这不废话),也能让音箱更好地发挥实力(毕竟没有限制嘛)。另一方面,音箱本身也一样,内部体积受限严重,散热、电源、磁干扰、振动,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导致问题。而这些问题,外置功放通通没有。但内置一个都解决不好。

第五、单元口径大小的问题

一只低音单元能发出的低频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口径,二是线性冲程。因此,想要更好地低频不止一种方式。这意味着,简单的比较低音单元的口径得出音箱优劣的结论是有明显错误的。这只是平均值不是任意情况,类似于身高和体重是有相关性的,但是:一个人越高,体重就越重吗?土豆和竹杆这种形容词就完全失去作用了。极端的例子就是街头广场舞用的喇叭起步是8寸,10寸的也不少,但音质嘛,只能呵呵的。小口径实现较好的低频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常见的。优秀的6.5寸复合振膜单元发出比8寸甚至10寸的纸盆或其它单元更低下潜和质感更好的低频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正常的事。

这是因为,普通的6.5寸喇叭单元线性冲程在4-6mm左右(纸盆会更小),但现在超长冲程的单元可以做到10-14mm。三到四倍的线性冲程,这让6.5寸超长冲程单元可以干掉普通的8寸甚至更大的单元,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那么,为什么普通的单元不用更大的线性冲程呢?原因有三,一是振膜的限制,如果加长了,普通的振膜的变形就会很严重,这直接导致谐波失真的增加,声音会糊成一片(尤其是大音量大动态下);二是加长冲程需要大磁缸,磁缸材料也通常需要更好的,这会直接导致成本的巨增;三是很多音箱设计都需要很高的灵敏度,或者说需要很好推动(以专业音箱为主),而高灵敏度的箱子低频下潜会比同口径的低灵敏度的高很多。当然,超长冲程的单元对其振膜、磁路及相关的零部件要求很高,这直接导致单元成本的高昂。

因此,在看音箱时关键是看参数而不是看口径。

文章评论